2024-09-26发布于:瑞虎9 C-DM车友圈
瑞虎9的讨论最近挺多的,简单分三个方面说一下,首先动力方面瑞虎9的C-DM或者纯燃油二者来说,驾驶性格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选择纯燃油的版本,鲲鹏2.0T发动机与8AT/7DCT变速箱,最大扭矩达400N·m 目前优化的已很成熟了,但对更多人来说,C-DM的节能属性一定是更强的,结构相对简单和之前复杂度相比,机械稳定度上升。用户比较好奇的是瑞虎9不同的动总,大电池是否搭载决定了底盘重心点的优化和定义,奇瑞是怎么做到车身对不同动总的兼容的?这个点问的很好,在我马上要发的下一期节目中会提到一个叫做侧视虚拟摆臂的概念,下一期不是以奇瑞作为科普载体,但有一定共性,因为奇瑞在这个领域做的也相对比较扎实,简要来说,悬架杆系设计是KC两条路的基础,虎9没有电池的版本底盘的瞬时中心IC的位置也能调的很优化,或者说我的感受是更优化,这是多年来奇瑞对悬架杆系设计和选型的经验带来的。 其次,内饰的实际体验来说,瑞虎9这次给人感觉是车机反应变快了,实体按键虽然减少,但车灯雨刮器和空调都符合目前的潮流,就是智能化,设置好了基本不用动,车机UI的设定也还是相对合理的,前排肘部驾驶位置的依托感如果能再厚实一点就更好了。空调出风口设计依然偏传统,其实要我看应该像一些新势力那样彻底把出风口融入到内饰设计语言中去弱化,不过这个出风口视觉质感本身还可以。 另外,建议大家这回去店里感受一下虎9的后排,虎9在设计之初是比较照顾第二排舒适性的,很多座椅填充物、中央扶手的可靠性、座椅皮革的质量控制都在线。 第三,安全方面这辆车有一个“双防撞梁、6吸能盒 ”的概念,实际上我看了一下,防撞梁下方的副梁体、结合前后防撞梁的吸能盒,确实可以说有6个吸能盒,但不是传统定义上的吸能盒,“双防撞梁、6吸能盒 ”的概念有一定的营销成分,但确实可以在车身上找得到,气囊的兄弟告诉我虎9的被动安全气囊数量上来了,这辆车旗舰型是10气囊防护,包含前排中置气囊,6秒的保压做的还不错,非旗舰版本是主副驾驶*2、前排侧气囊*2加上侧气帘*2一共是6气囊标配,属于同级别标准水平。车身用钢还不错,高强度钢占比85%,这个数据非常能打,B柱钢的抗拉强度达1500MPa。 总的来说,虎9在15.29万 -20.39万这个区间 基础用料是贴着顶配走的,配置随价格分布相对均匀,也没有为了facelift保留多少的配置余地基本都算是给到了。有几点我没有深度体验,比如旗舰的四驱系统的脱困表现如何,是否有一部分极限越野的能力,穿越时的可靠性表现又如何,期待后期给大家做更深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