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理想汽车当下的困境究竟是什么

    03-08发布于:问界M7车友圈

    汽车行业的核心,本质上是一场围绕成本价格的激烈较量。在这个战场上,特斯拉和比亚迪凭借对价格策略的深刻理解,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同样,日本丰田和本田的崛起也离不开这一竞争逻辑的支撑。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定位理论在某些情况下却误导了一些中国企业家,尤其是当他们试图单纯依赖价格与价格带来定义市场定位时。 问界M7的直接竞争地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这次理想L系789的改款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明显的价格策略调整,以应对来自问界的竞争压力。这不禁让我担忧,当前最大的问题或许并不是关于MEGA的争论,而是面对问界M7的强势表现,理想似乎显得束手无策。 在汽车行业,除了那些真正的高端车型,价格成本竞争始终是市场的本质。特别是在20-4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中,单纯依赖价格来定位市场,只会逐渐失去消费者的青睐。面对问界销量遥遥领先的局面,理想2024款新品却选择了无视竞争的策略,至少在价格上,我们并没有看到类似田忌赛马的巧妙布局。这确实让人感到有些不解。 业内普遍认为,问界M7的竞争将由理想L6来应对。但消费者真的会如此认为吗?问界M8也即将上市,如果理想继续维持当前的状态,问界很可能会在市场上遥遥领先。特别是当M7新品在25年9月上市,且产品升级显著、产能布局充足时,如果其销量能够达到理想L789的两倍,那么理想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一关键时刻可能在25年中到来。 对于理想来说,当前竞争的关键在于尽快遏制问界的崛起速度。为此,自身规模的扩张显得尤为重要。理想应考虑将L6定价在20-25万区间,以迅速提升销量;而L7则定价在25-30万元,直接与问界M7展开竞争。 目前,理想L系产品的升级后性能似乎有些过度,同时定价也偏高。在25年的竞争态势下,这种策略显然不容乐观。在这个竞争格局中,过于追求价格定位而忽视市场规模,无异于自断生路。这正是理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而MEGA的争议实际上掩盖了这一核心问题。 汽车的品质并非短期内就能显现,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真实感受。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也会逐步提升。当问界56789的销量达到理想整体的1.5倍以上时,消费者在理性换车时,问界无疑将成为更优选择。在新能源车市场如此混战的背景下,是追求利润率领先还是销量领先,这已成为市场选择的焦点。 智驾能力的发展与规模息息相关。规模越大,单用户成本越低,从而可以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如果华为系智驾车的整体销量数据得到深入分析,这将成为衡量华为智驾实力的重要指标。未来,智驾与安全将成为竞争的高点,而这个高点的确立将取决于2-3年后的智驾销售规模。随着汽车智驾能力的不断提升,当问界规模逐渐扩大时,消费者将更倾向于选择华为系问界而非理想。特斯拉或许可以忽视国内市场对大空间SUV的需求,但华为问界却能够精准把握市场缝隙。 回顾这个行业企业过去的成功,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上更多依赖于规模成本竞争。未来智驾的发展也将延续这一竞争要求。企业要么选择价格成本竞争策略,追求规模领先;要么选择价格定位竞争策略,但这样的选择很可能导致逐渐丢失市场。如果不承认规模成本竞争的逻辑,企业或许能够享受阶段性的市场红利,但长远来看,这样的策略注定无法持久。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