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四周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一个爆炸性新闻,问界M8以0.37万辆超过问界M9的0.31万辆,问界整体仅低于理想排名新势力第二。
M8 逆袭 M9,让销量金字塔回归商业本质
问界 M8 以周销突破 3700 辆的成绩首次超越 M9,打破上市初期 M9 一枝独秀的局面。两款车型车身长度仅差 4 厘米(M8 为 5190mm,M9 为 5230mm),轴距仅 5mm 差距,却形成 15 万元的均价差(M8 均价 40 万,M9 均价 55 万)。这种 “毫米级尺寸差、万元级价格差” 的产品布局,精准契合了高端 SUV 市场的消费逻辑 —— 在空间体验接近的前提下,消费者更倾向为性价比买单。数据显示,理想 L6 的销量约等于 L789 的销量和,印证了 “售价低、销量高” 的金字塔规律回归。
M9 的成功在于突破中国品牌 50 万级天花板,而 M8 的使命是夯实 35-45 万主流高端市场。二者形成 “高低搭配” 组合拳:M9 以华为全栈技术(四颗激光雷达、玄武车身、途灵底盘)树立技术标杆,M8 则通过 “核心技术下放 + 差异化配置取舍”(华为 ADS 3.3 高阶智驾系统、仅没有侧向激光雷达),将高端体验门槛降低 10 万元以上。这种策略让问界在 30-60 万价格带形成覆盖,从 M8 销量反超 M9 来看,印证了 “金字塔型” 产品矩阵的商业合理性。

35-45 万 SUV 终局之战,M8 登顶,竞品 “含 9 量” 失效
在 35-45 万元细分市场,传统强者如奔驰 GLC(42.78-53.13 万)、宝马 X3(39.96-48.69 万)长期把控份额。但 M8 凭借 “大车尺寸 + 豪华配置 + 华为生态” 的三重优势实现破局:5 米 19 车长、3105mm 轴距达到中大型 SUV 上限,零重力座椅、鸿蒙 4.0 座舱、310km 纯电续航等配置全面超越同价位竞品。随着 M8 交付爬坡,40 万级 “油电同价” 时代正式开启。
市场中不乏命名带 “9” 的竞品,如 领克 900、深蓝 S09、腾势 N9、吉利银河 M9 等,试图以 “旗舰” 定位对标 M9,但均遭遇滑铁卢, 销量甚至还没有达到问界 M9 的零头, 如今好意外的都被问界 M8 超过,可以说一种“含 9”品牌全军覆没。核心差距在于,M8 精准卡位 35-45 万主流价格带,而竞品或陷入 “高价低配”(如某品牌全尺寸 SUV 定价 50 万 + 却很少高科技首发功能),或因尺寸虚大导致性价比失衡(某车型车长超 5 米 2 但第三排空间利用率反低于 M8)。市场证明,消费者为 “实用价值” 买单而非 “数字命名”,M8 的胜利是对 “唯尺寸论” 的降维打击。

榜单游戏与市场博弈的背后,必须以 5 米 2 为门槛
部分销量榜单将 “5 米 2 车长” 作为全尺寸 SUV 划分标准,导致 M8(5190mm)被排除在 “40 万级全尺寸 SUV 榜” 外,而售价更高的 M9 因定位 50 万 + 也不在该区间。这种划分被业内视为竞品 “避其锋芒” 的策略 —— 某竞品车长 5250mm 但月销不足 3000 辆,却通过榜单包装营造 “全尺寸销冠” 假象。事实上,根据太平洋汽车数据,35-45 万区间真正走量的车型均集中在 5 米 1-5 米 2 区间,所谓 “全尺寸” 榜单更多是营销话术。
随着乘联会等第三方机构公布更细分的价格段数据,消费者逐渐识破榜单游戏:M8 在 35-45 万中大型 SUV 类别中,预计首月订单量将超该区间传统三强(BBA 中型 SUV)总和。市场倒逼下,部分车企放弃 “尺寸玄学”,转而在核心配置(如智驾系统、安全能力)上对标 M8。这种博弈本质上是 “真实需求” 与 “营销套路” 的对抗,M8 的热销证明,用户更关注 “好不好用” 而非 “够不够大”。

赛力斯独步江湖,华为造车的朋友圈里 “冰火两重天”
当智界(周销 0.13 万)、享界(周销 0.01 万)、阿维塔(周销 0.26 万)等华为合作伙伴还在为破万挣扎时,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已实现周销 0.75 万的突破。核心差异在于:赛力斯坚持 “华为赋能 + 自主造车” 双路线,既深度整合华为智驾、座舱技术,又在三电系统(1.5T 增程器热效率 41.5%)、车身工艺(潜艇级钢材占比 68%)上保持独立研发能力。反观某合作品牌,过度依赖华为供应链导致成本失控,车型定价高出同配置竞品 15%,陷入 “卖一辆亏一辆” 的困境。
今年鸿蒙智行内部多家车企计划推出 35-45 万级全尺寸 SUV,试图复制 问界M9 的成功,但被问界 M8 抢先一步。智界、享界虽难,但已经是最接近问界的品牌了。其它品牌如果要赶超 M9 和 M8,业内指出,三大壁垒难以逾越:其一,华为核心技术(如 ADS 4)的排他性合作条款,导致竞品难以获得同等智驾能力;其二,赛力斯与华为联合研发的 “硬件预埋 + 软件迭代” 模式(M8 支持未来 3 年智驾升级),形成技术护城河;其三,问界品牌通过 M9 建立的 “高端可靠” 认知,非新品牌短期内可企及。数据显示,M8 用户中 35% 来自 BBA 车主置换,品牌溢价能力已超越单纯的产品力比拼。
销量金字塔背后的 “华为生态进化论”
问界 M8 超越 M9 的销量反转,不仅是单一车型的胜利,更是 “技术普惠化” 战略的成功。当竞品还在纠结于尺寸数字游戏、榜单划分技巧时,赛力斯已通过 “精准定价 + 技术下沉 + 生态整合”,在 35-45 万黄金市场筑起壁垒。对于行业而言,这预示着 “华为生态” 从 “高端神话” 向 “主流普及” 的进化 —— 真正的市场王者,从来不是堆砌参数,而是读懂用户需求、平衡价值与价格的 “规则制定者”。随着 M8 产能爬坡,这场由赛力斯发起的高端 SUV 市场革命,才刚刚开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