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环保从口号变为刚需,iCAR V23(图片|配置|询价)用“全链路绿色革命”证明:可持续与高性能本可兼得。
一、材料革命:垃圾变宝藏
- 咖啡渣座椅:回收星巴克废弃咖啡渣制成纤维面料,抗菌防污能力提升30%;
- 海洋塑料内饰:门板/中控台30%材料来自回收渔网,每辆车消耗相当于1500个塑料瓶;
- 可降解零件:保险杠/轮毂罩采用玉米淀粉基材料,报废后180天自然降解。
用户实测:@环保博主Echo:“新车无异味,暴晒后甲醛含量仅0.01mg/m³(国标≤0.08)。”
二、生产减碳:比同行少排1.2吨CO₂

- 零碳工厂:芜湖基地100%绿电供能,光伏屋顶年发电量够生产1.5万辆车;
- 无水喷涂:涂装工艺节水90%,机器人精准喷漆减少涂料浪费;
- 包装循环:电池运输箱变身家用储物柜,防震材料回收制成车主周边。
行业首创:每辆车附赠“碳足迹身份证”,扫码可查从原材料到交付的全周期排放。
三、用户共创:开电车也能赚碳积分
- 碳账户体系:每公里减排换算积分,可兑换充电额度/植树权益(1万公里=种1棵树);
- 旧件新生计划:报废轮胎改造为户外座椅,旧电池组用于社区储能站;
- 绿色社区:车主自发组织“318国道垃圾清理行动”,官方赞助可降解清洁工具。
实测案例:上海车主累计减排4.8吨CO₂,免费兑换家用充电桩安装服务。
四、环保≠妥协:性能与可持续兼得
- 续航保障:81.76kWh电池组采用低碳冶炼铝材,能量密度反增5%;
- 安全背书:可回收材料通过C-NCAP碰撞测试,车身刚性未打折扣;
- 成本优势:绿色生产降本让利用户,起售价较同级低1.5万元。
编辑锐评:
12.88万起的iCAR V23,用“环保不溢价”打破行业潜规则。当别人还在为碳积分花钱买认证时,它已让车主成为绿色革命的参与者——这不是一辆车,而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投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