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是进口的,2021年一月份上牌。表显跑了7万公里,新车时指导价69万多。现在卖37万,过户次数是零。黑色挺耐脏的,不过车漆有没有补过得细看。朋友说这是M运动套装,动力用2.0T带四驱,能爆发265匹马力,换挡是8AT变速箱。
看到车的时候,前脸双肾格栅没划痕,大灯是LED的。侧面线条看着挺流畅,轮毂没变形。车尾双边排气口干净,后杠没撞过的样子。打开后备箱备胎位置正常,底部封塑没什么油渍。
内饰是黑色真皮座椅,坐上去软硬合适。中控屏幕12.3寸,仪表盘也是液晶的,按键都没坏。空调有自动的,天窗能完全打开。副驾手套箱里塞着保养手册,最近两次保养都是正规4S店做的。
朋友调高发动机转速时,声音比较沉稳。试驾的时候低速走走停停没问题,深踩油门后段提速够用。方向盘转向精准,过弯悬架支撑不错。开空调跑高速,仪表显示百公里油耗10个左右。

查了懂车帝数据,这车十年平均每年养车费1万8左右。保险按新车价算的话,每年大概七八千。油费按一年跑2万公里算,加95号油得花1万出头。保养配件不算便宜,火花塞得换原厂的。
市场行情方面,同款车成都报价在35到38万之间浮动。主要看里程和车况,有的车有事故史报价就低。车主群里听说北京上海那边报价还要高几千。新车现在降价厉害,现款比2021年贵不了多少。

有个细节特别要注意,进口车的零件比国产的贵15%左右。比如刹车片国产x5的才五百,进口的要八百。维修记录必须看完整,尤其水温传感器容易出问题,坏一个要花两千多。
现在年轻人喜欢智能车机,这车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导航能在线升级。不过手机互联只能用carplay,不支持华为鸿蒙。辅助驾驶有定速巡航和倒车影像,但车道保持得另外花钱升级。

看了几个论坛帖子,这车底盘隔音一般,铺柏油路会传进来声音。空调滤芯如果不去换原厂的,异味会明显。后备箱盖板下边有个隐藏储物格,放充电器挺方便。
最近有人卖改装过的版本,换了绞牙避震和大轮毂,价格反而低。但买这种车要当心年检会不会过。还有个老司机提醒我,冬季冷启动后涡轮要等30秒再加速,不然伤发动机。

二手车商说进口车的4S店保养记录全电子存档,只要输入车架号就能查。但有些小修理厂换的零件不会录入系统,这点得注意。防冻液颜色是蓝色,正常应该两年一换。
有个车主投诉过中控屏幕容易反光,晴天开篷会看不清。自动空调偶尔会有不制冷的情况,得查传感器。真皮座椅夏天晒得烫屁股,冬天倒是挺暖和。

最近政策不让随意改灯光,这车原厂灯总成坏了只能换原厂件。大灯清洗装置没故障的话,能省去手动擦洗的时间。轮胎是倍耐力的混装胎,磨平了要换同型号。
我看了保养手册,首保是5000公里,后续每1万公里做一次小保。空气滤芯建议一年一换,机油用的是bmw专用标号。钥匙电池一般三年需要换,价格要八百多。
有个卖废车的透露,这车的空调压缩机容易烧,过了6万公里最好备个备用保险丝。电动尾门开关线三年内容易断,修理费六百左右。车身胶条老化快,每年要涂胶水保养。
现在新能源车补贴多,燃油车停车费贵。充电桩普及慢的地方,油车还是更实用。不过高速服务区加油站比充电站好找。油耗高了油费自然多,得算好自己每月跑多少公里。

总之这车该修的得修,该查的必须查。4S店保养记录、底盘有无钣金、发动机有无烧机油、变速箱顿挫情况,这些都要实车检查。价格能砍到35万更好,毕竟二手车就是捡漏为主。
我朋友说最近有活动,买这个车送三次免费保养和全车检测。但赠送项目到期后就得自费,划算不划算得自己算。现在先看看实车再考虑,毕竟文字描述可能有水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