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摩托车有没有影响交通出行?“西安摩托车发展研究报告”出炉!

    柠檬机车头像柠檬机车头像
    柠檬机车04-17

    报告详细总结了西安市摩托车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的用途,精准勾勒出摩托车用户画像,并肯定了西安市在摩托车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报告还提出了多项极具价值的政策建议,为西安市摩托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指导。


    意义

    此次报告的发布,将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企业规划发展以及社会公众了解摩托车行业动态提供重要参考。


    西安数字


    27663 份

    此次报告广泛收集了27663份有效摩托车用户问卷与 370 份非摩托车用户问卷,为清晰呈现西安摩托车市场的全貌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70万辆

    2024年末,西安市摩托车保有量超70万辆,新骑行者的加入是摩托车保有量增长主力。


    60%

    西安市100-150cc排量摩托车销售占总销售量的60%以上。


    31.1%

    西安市200-400cc排量摩托车销售占总销量的31.1%,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城市17%的平均值。


    7.7%

    西安市500-900cc排量摩托车销售占总销量的7.7%,略高于全国其他城市6.1%的平均值。


    9成

    9成西安摩托车驾驶员将“出行便捷高效”视为使用摩托车出行的原因。


    7成

    26-45岁中青年用户是西安摩托车市场的购买主力,占比超7成。其中,26-35岁年龄段人群占比最高,达43.1%,36-45岁年龄段人群占比为30.2%。


    49%

    西安摩托车用户中,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上班人群占比为49%


    46%

    3年内获得摩托车驾照购买摩托车的人群占比高达46%,西安解禁摩吸引了大量新骑手加入。


    66%

    西安女性摩托车用户中,18-35岁群体占比为占比66%;西安男性摩托车用户中,18-35岁群体占比为占比56%;年轻女性群体更倾向于选择摩托车。


    52.5%

    西安女性用户更倾向于购买150cc以下排量的摩托车,占比为52.5%


    70%

    问卷调查显示,约70%的摩托车用户家中拥有私家车;其中70%的用户每天都使用摩托车,24%的用户一周使用1-4次摩托车,充分体现摩托车日常代步、便捷高效等特性。


    54.3%

    西安摩托车用户单次出行时间在30-60分钟占比最高,为54.3%


    26km/h

    西安摩托车工作日高峰期平均行驶速度为26km/h,高于路况平均速度18.2km/h,机动能力强。


    100个

    西安市摩托车社群群众基础庞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00个摩友群。


    120万辆

    报告预计到2035年西安市摩托车保有量为120万辆,千人保有量80辆。


    10%

    近5年西安摩托车万车事故率持续下降,每年降幅保持在10%以上。


    49%

    49%的交通参与者支持放开摩托车限行,仅26%明确表示反对。


    72%

    72%的受访者对西安市摩托车管理持满意态度。


    80%

    80%的摩托车用户建议取消13年强制报废制度。


    西安经验

    1、摩托车体现城市活力,成为新消费增长点。

    2、开放包容达共识,共治共促见成效。

    3、交警治理有效,道路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4、摩托车用户严于律己,诉求集中在车辆报废制度。

    5、居民开放包容,接受并认可摩托车出行定位和作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管学院原副院长

    马骏 教授

    西安模式告诉我们:

    1、对目前交通问题的清醒认识;

    2、敢为人先的果断决策;

    3、技术发展的正确判断;

    4、社会共治的现代理念。

    马骏指出,从禁限到共生范式的转变,禁限是传统的治理,而共生是现代治理的核心理念。

    对于促进产业发展,马骏表示:

    第一,治理目标。从消除摩托车存在到引导摩托车融入城市交通系统:

    第二,管理手段。从行政一刀切到数据驱动动态管理;

    第三,参与主体。要从政府单方面的管控,到政府+企业+摩托车驾驶员+市民的多方共治,这就是西安的成功经验;

    第四,技术支撑。从之前的经验判断到智能监测、AI预警等,第五,社会效应。由原来的矛盾对立到包容共赢,才是和谐的发展目的。

    总结:40年前禁限摩是城市化进程的无奈之举,40年后西安用数据证明,摩托车不是城市负资产,而是可治可共生的交通要素,当下我们需要的不是禁与放的二元对立,而是管与服的智慧平衡,正如研究报告所揭示的,技术是破局之矛,数据是决策之机,共治是长效之本,让我们以西安为起点,共同书写中国摩托车产业新篇章!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