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4月5日清晨,入住宾馆睡到自然醒,收拾妥当已经8:00过,检查车况后驾车离开。后视镜中离驻地越来越远,里程表上的数字定格在5278公里——这是去年深秋从都江堰出发时的记录。五个月的候鸟式旅居生活即将结束,此刻方向盘指向西北,等待我的不仅是350公里的归途,更是一场横跨重庆与四川的春日叙事。
有备无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来到加油站。"92加满?"川音混着汽油味飘进车窗。随着加油机数字跳动,油箱又重新注满了汽油,出门在外,有备无患!



山城薄雾中的立体城市告别
8:10分驶出璧山区城市,晨雾正沿着缙云山脉的褶皱流淌。这座以"鞋都"闻名的卫星城在清明时节的薄霭中显得格外柔和,早班轻轨像银色游鱼从云雾里穿行而过。导航显示前方将接驳G5013渝蓉高速,仪表盘上的温度计停留在18℃,车窗缝隙里飘进花椒与菜籽油混合的早市气息。















龙泉山隧道的时空分界
9:30分穿过龙泉山隧道群,仿佛经历了一场地质剧变。原本嶙峋的山岩突然让位于成都平原舒展的油菜花田,GPS海拔数值从450米骤降至200米。隧道出口处"欢迎来到四川"的LED屏闪过时,车载香薰恰好滴落第三滴桉树精油——这个细节后来被我视作某种仪式感的巧合。


青白江服务区短暂休整时,发现停车场上渝A与川A车牌各占半壁江山。便利店玻璃映出我的防风衣沾着璧山的露水,而手中刚冲泡的蒙顶山茶已提前散发出来自川西坝子的清香。沿途不断掠过的冷链货车,满载着彭州莴笋和安岳柠檬奔向重庆火锅店,构成成渝双城经济圈最鲜活的注脚。


平原春光掩映在二绕高速上
10:00平原的晨雾已经慢慢散去,宽敞的二绕高速,温暖的阳光掠过车窗,将成都平原裁成渐变的画卷:近处油菜花海在薄雾里浮动,像被揉碎的金箔撒向大地;中景的绿树掩着白墙青瓦,几缕炊烟与桃红李白搅作一团;极目处青城山的轮廓被朝霞勾出毛边,恍若搁浅在绿浪尽头的黛色孤舟。车轮碾过隔音屏外的寂静,惊起田埂边的白鹭。它们掠过反光镜的瞬间,货柜车正轰鸣着冲破花海的包围,载着钢筋铁骨奔向新筑的楼群。这是平原独有的春日辩证法——柔美与刚健在反光镜里相撞,溅起满天云雀的清啼。




安德正午蹄花颠
日头刚偏过竹梢,我们来到安德镇久负盛名的蹄花餐馆,青瓷碗里卧着颤巍巍的蹄花,丰腴如浸在牛乳中的羊脂玉。竹筷轻点即化开云絮般的肌理,皮肉分离时牵出琥珀色浓汤,当归与雪豆的醇厚混着醪糟的微甘,在舌面铺开蜀地独有的温润。邻桌老者啜饮时喉结滚动的声音,竟与檐角铜铃的轻响合了拍。熟油海椒浮着芝麻,夹一块肉蘸酱放入口中,白月光化作红霞飞。软糯蹄肉裹着辣香滑入喉头,额角沁出细汗的瞬间,忽觉满街银杏的新绿都成了这碗蹄花的陪嫁。碗底最后一口凝脂,终究没舍得让给蹲守桌下的狸花猫。




抵达玉垒山门前的私家门院
13:00熟悉的迎宾大道,了如指掌的中山路犹如一幅幅山水画移向后方,方向盘顺从手指的方向,左突右拐回到院落大门口,新来的小区门卫老周问我“停好久”,我说“我是这里的业主,走了半年才回来”他说“多多包涵,我是应聘才来的”,真的是“三日不见,刮目相看”。












后记
当我把行李箱搬进都江堰家中时,玄关的电子日历显示离家167天。茶几上未拆封的《中国国家地理》四川专刊,封面正是我清晨出发时经过的缙云山。五个月的候鸟迁徙带来某种奇妙的时空折叠——此刻璧山的晨雾与都江堰的晚霞在记忆里重叠,成渝双城的味觉记忆在胃里和解。
拧开龙头接水泡茶时,岷江雪水特有的清冽唤醒所有感官。阳台上望去,玉垒山巅的秦堰楼正被暮色染成黛色,而我的行车记录仪里,新增的350公里轨迹已悄然连结成归家的箭头。好了,半边海窝子油烫鹅,配上二两老白干,享受久别的重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