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固态电池“量产狂欢”背后:技术难产、安全难控,是在制造泡沫?

    诡夜档案头像诡夜档案头像
    诡夜档案02-12

    固态电池不仅仅是国内电池厂家的重要课题,还是全球新能源车企的重要项目,但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却一直减缓着它的量产进程,那么声势如此浩大的电池革新是否能真的拿到结果呢?

    先行-智己L6半固态电池

    25款智己L6对半固态电池的搭载已经做了申报,L6 Max将成为首款搭载900V超级充“光年”固态电池的车型。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一款半固态电池容量为123.7千瓦时,电池组质量为621千克,峰值充电功率为400千瓦。搭载此电池的L6 Max车身总质量为2330千克,能够达到1002公里续航。

    作为热门品牌,智己L6此举似乎是宣告了固态电池量产的曙光,其它车企也开始加入到了半固态电池的应用上,似乎我们距离固态电池越来越近。

    但,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完全是两种东西。

    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差异

    “半固态电池”比“固态电池”多了一个半字,让人误以为它就是“固态电池”的半成品,但实际上它们有非常大的区别。

    半固态电池本质上只是通过部分固态电解液取代了传统的液态电解液,并不具备完全固态的形态特征,虽然相比于以往的液态电解液来说解决了在过充、短路、高温情况下的火灾爆炸风险,但它仍距离全固态很远很远。

    而真正的全固态电池目前仍旧处于实验室阶段,无论在成本上还是各项指标上,都达不到投产应用的程度。

    固态电池的三大道路

    目前固态电池分为三大研究方向,它们分别是氧化物固态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和聚合物固态电池。

    每一种研究方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缺点,就拿氧化物固态电池来说吧,它虽然在安全性上要强于其他两种,但在使用导电性上较差,这无疑限制了它作为电池的作用,一个不能快速完成充放的电池没有走出实验室的必要。

    而硫化物电池与氧化物电池相反,它在充放电和工作性能方面表现非常优异,但安全性却很差,在持续的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电池升温,这会导致它内部发生极强的腐蚀,从而影响安全驾驶,因此它也走不出实验室的大门。

    最后一种聚合物固态电池融合了以上两种电池的优点,安全性和充放电能力都没有问题,但使用寿命方面的问题却很大,能量密度也较低,甚至无法达到同尺寸锂电池的使用效果。

    这三种电池目前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陷等待攻克,但很多看到半固态量产的人却已经开始为固态电池狂欢,这真的有点早。

    宁德时代、欧阳明高表示:行业共识远未形成

    作为国产电池当仁不让地龙头老大,宁德时代曾毓群曾经公开表示自己的担忧,某些车企宣传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和搭载,这根本就是在开玩笑,固态电池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撑它快速投放市场,这些车企做的宣传无疑是一种噱头,只是为了营销而已。

    著名学者欧阳明高也在对国外电池厂家进行调研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固态电池目前的水平想要达到投放市场最少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所谓的量产根本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狂欢为时尚早。

    固态电池是未来,但“弯道超车”为时尚早

    根据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固态电池一定是未来的电池发展方向,虽然有着很好的前景,但我们依然要正视问题。

    全球范围内,各大车企和科研机构都在加紧固态电池的研发,并试图在这一技术赛道中抢占先机。特斯拉、丰田、比亚迪等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对固态电池技术的投资和研发力度。同时,像固态电池初创公司QuantumScape等也在获得资本支持,力图在这一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我们国内的企业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自己的科技战略,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切忌沾沾自喜。

    结语

    电池将会取代石油成为真正的能源之王,固态电池也会有无数种可能,但任何新事物的到来都是风险伴随着机遇,未来的汽车,可能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象征。

    你认为固态电池真的能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吗?不妨留下你的看法,和我们一起讨论,分享你对未来的期待。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