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周新势力的销量,蔚来再次受到争议。
毕竟同期出道的理想,销量1.19万,一直是一哥;一起吃瘪的小鹏,销量0.94万,也开始当哥。
相比之下,蔚来仅有0.41万,别看格调高,但依然是弟弟。
不仅如此,就连很多车主,也很不看好蔚来,认为很快会倒闭。
这就很奇怪了,因为蔚来要品牌有品牌要动作有动作,刚出了乐道压低价格,又要出萤火虫进军增程,明明随时都能翻身,但为啥大家还是不看好呢?
原因其实也就那3点。

第1点就是,蔚来玩得是服务,太奇葩
提及这点,也有些像理想,但本质又大有不同。
别看理想也玩服务,而侧重点还是落在车子上。
就那发家致富的理想ONE来说,就先把奶爸研究透了。
接着投其所好,车上搞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很快就火了。
相比之下,蔚来核心竞争力不是车,而是服务,而且还是个不计成本的,擦屁股式的服务。
譬如,车主的ES6在嘉峪关出故障,蔚来从兰州就跑去救援,足足700公里。
看着很感动,但很可惜,这种东西别人也能玩。

看着没什么,但一对比友商就明白了。
论擦屁股,肯定比不上小米;论情绪价值,肯定比不上智界。
不仅如此,别人一旦玩这个,就没蔚来啥事了。
毕竟,搞服务很烧钱,蔚来销量低,就很难通过销量分摊成本。
结果呢?销量不但没起来,今年都累积亏损150亿。
更有甚者,过去十年,已经累计亏损超过一千亿。
坦白说,就算我认为蔚来的车有颜值有实力,不是靠服务吃饭。
但就这个巨额亏损,也看不到翻身的可能!

第2点就是,换电也很不靠谱
毕竟,小鹏玩技术,理想玩增程,蔚来玩换电,都有看家本领。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蔚来在走死胡同。
譬如,小鹏专注三电与智驾,理想专注增程与沙发,都是主流路线。
因为这样的缘故,理想混得不差,小鹏也在翻身。
但蔚来玩换电,不仅没好处吗,还带来2大弊端。
第1弊端,成本太高,Hold不住。
就连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都说了,换电站单站成本约为300万元。
所以,历经十年,烧了80多亿,也就建了2700多座。

别看数量少,但运转起来,烧的又是成本。
更难受的是,蔚来销量很低,子品牌乐道还进不了“牛屋”。
本来就扛不住的成本,很难不雪上加霜了。
第2弊端,固态电池要来了,前途未卜
不仅固态电池要来了,而且打得就是蔚来。
以奇瑞技术为例,续航1500公里,充满12分钟,完全可以取代换电。
就算你说固态前期成本高,无法普及。
但价格高一点,也仅是动不了20-30万小鹏理想而已。
但蔚来玩得就是高端,动不动50-60万,肯定首当其冲。
因为这样的缘故,蔚来就很不被看好了。

第3点就是,玩豪华的车太多了,蔚来也没优势
看着有点恶意黑,然而真不是。
就拿近期来说,蔚来也在宣传要卖80多万的ET9。
但热度呢?根本没有。
相比之下,小米SU7 Ultra刚刷完纽北,订单就搞到3680台;尊界S800刚揭开面纱,订单也搞到2108台。
虽然两款车都还备受争议,但要热度有热度,要期待有期待。
仅就这个订单数而言,高端也稳了。
毕竟,超豪华车的蛋糕就这么大,你也要吃我也要吃,蔚来能不能上桌都很玄。

先不提超豪车,就是普通豪车,竞争也很难了。
仅就下半年而言,不仅老车企全力转型,海外车企也在尝试翻身。
譬如,奇瑞在搞智界;吉利在搞极氪;就连奥迪也搞了新品牌AUDI。
相比于蔚来,这些所谓新势力,虽然也叫新势力,但其实都是富二代。
说白了就是 ,背后都有老车企撑腰——要背景有背景要资源有资源要人脉有人脉。
本来竞争不强的时候,蔚来都没一骑绝尘。
现在压力这么大,蔚来想不步如后尘,只能说也很难。

总之就是,虽然蔚来技术也不差,但就目前的情况,也很难撑起这个定位。
跟小鹏理想比,价格骗不过,跟小米尊界比,品牌拼不过。
再加上主打的换电有没有前途也很玄,萤火虫要玩增程,跟换电也冲突的。
别说是车主在争议,就是蔚来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可能也没想明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