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国内NOA功能配套车型2030年或超850万辆 新能源汽车激战下半场

    中国经营报头像中国经营报头像
    中国经营报04-07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中国汽车产业从一个大国变成一个强国,最重要的是整个生态能力的提升和我们本土供应商的崛起。”日前,在由盖世汽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汽车新供应链配置数据产品发布会”上,盖世汽车CEO周晓莺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如是评价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和出口快速增长,分别以950万辆和491万辆位列全球第一,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拓展的核心驱动力。

    而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汽车供应商企业逐渐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垂直供应链也在加速向网状、模糊边界的新型供应链变迁,汽车产业的整零关系加速向协同共创的生态模式发展,最终会在生态共创和传统垂直供应之间取得新的平衡。

    据悉,盖世汽车研究院面向市场发布了“乘用车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库”“乘用车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库”“乘用车电气化配置数据库”三套原创性数据库产品和配套的市场分析月报。同时,盖世汽车研究院面向行业和市场中的各位合作伙伴发起“供应链数据库产品共创计划”。

    周晓莺表示,盖世汽车希望通过“数据共创计划”搭建供应链数据共创平台,让更多的伙伴参与到数据的交叉验证、机会的挖掘,建立起数据标准化数据格式及功能定义,完善数据库产品定义。配置数据将主要以增量数据为主体,聚焦新数据、新公司。

    以城市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功能加速落地

    众所周知,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催化下,汽车的产品定义不断丰富,其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加速融合,智能化、网联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新标签。

    智能驾驶则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智能驾驶行业发展趋势整体向好。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新车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标配超过40%。

    与此同时,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也不断迎来利好政策的助力。2023年11月,四部委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信试点工作的通知》后,具备L3技术实力的国内外主机厂积极申报。目前,多家主机厂相继宣布获得高速或高快速路有条件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记者注意到,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信试点工作的通知》后,2024版本C-NCAP在2021版本的基础上对已有场景进行了优化升级,修改更新了测试参数,同时增加了多个主动安全测试项目,ADAS对汽车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个法规要求的增加(项目),对我们ADAS的渗透率有非常好的推动效应。”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显斌说道。

    王显斌表示,随着法规的完善,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将形成有效的助力。多家主机厂相继宣布获得高速或高快速路有条件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从生态发展来看,围绕软件算法、大算力芯片、ADAS供应商等也得到了快速的成长;从市场表现来看,随着驾驶辅助功能的不断成熟、成本降低、消费者接受度提升,L2已经成为主要的驾驶辅助方案,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L2级别(含L2+、L2++)标配量达37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51%。其中,20万—50万元价格区间车型渗透率均已经超过85%。未来10万元以下车型也将迎来ADAS的增长。

    记者了解到,在L2功能的配套上,丰田、比亚迪、大众位于第一梯队,装配量超过100万套,第二梯队L2装配量在60万—90万套之间,有部分新势力品牌特斯拉、理想等全系标配。

    激光雷达搭载方面,2023年乘用车终端车型搭载激光雷达52.6万颗,以单车搭载量1颗为主;供应商中禾赛上车量17.8万颗,市占率34%,主要搭载车型为理想L7(图片|配置|询价)、L8、L9车型。

    记者注意到,国内本土ADAS供应商快速崛起。外资Tier 1在行车ADAS和泊车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近两年随着本土供应商从自主品牌开始切入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加。此外,国内供应商及科技公司开始引领部分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发展。

    关于“乘用车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库”,王显斌介绍,目前已经收录7500+款车型,70+智能驾驶技术配置搭载及供应商信息。数据涵盖L0/L1/L2/L2+/L2++等相关功能配置。覆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传感器配置供应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驾SOC芯片配置及供应商;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及空气悬架核心供应商等。同时,盖世汽车研究院还上线了“乘用车智能驾驶市场分析月报”,持续为智能驾驶发展贡献最新参考。

    王显斌指出,目前自主头部车企已经形成阶梯化的智驾技术方案。针对特斯拉智驾方案的落地方式,王显斌指出,以特斯拉为例,其算法迭代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BEV+Transformer,实现“脱高精地图”;第二阶段:升级占用网络,实现“脱激光雷达”;第三阶段:端到端自动驾驶。据了解,特斯拉自动驾驶已经进入端对端技术发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2023年搭载领航辅助驾驶的车型为94万辆,已实现规模化量产。2023—2024年,以城市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功能加速落地,华为、小鹏等品牌高阶智驾车型陆续发布,多家主机厂推出落地规划。此外,标配NOA功能车型主要以新势力品牌为主,理想、阿维塔渗透率达100%。其中,35万—40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占比最高。

    盖世汽车方面表示,NOA领航功能的车型超过70%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随着搭载领航功能车型逐渐下探到15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2030年搭载量预计将突破850万辆。

    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已近60%

    智能座舱则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座舱智能化和差异化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主机厂竞争的主要战场。人机交互、网联服务、智能拓展成为智能座舱发展的三大关键词。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接近60%,接近九成的国内用户在购车时将智能座舱配置纳入考虑范围,同时超过六成的用户对座舱内的功能有付费意愿。整体来看,用户对于车机芯片、语音识别、车联网、OTA等功能的偏好更高。

    “未来随着产业链进一步成熟带来成本的下降和年轻消费者的选择,我们认为智能座舱的渗透率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今年预计会超过70%。”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张志文说道。

    记者注意到,目前的智能座舱处于L2级部分认知阶段,具备在舱内外部分场景下的座舱主动感知、座舱部分主动执行的能力普遍实现可持续升级的云服务能力。

    “近两年,整车厂在新车发布环节也在把智能座舱作为产品差异化的亮点进行宣发,影音娱乐和交互这两块新功能上相对比较多。”张志文表示,智能座舱部件多样化也带来了配置渗透率的明显增长,座舱内的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75%,中控屏渗透率已超90%。同时,随着座舱功能越发丰富,座舱域控、HUD、DMS的渗透率也均有提升。

    张志文表示,无论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迭代速度,还是功能应用上,现在汽车的消费电子属性越来越多。“过去我们知道汽车跟手机处在不同的赛道下,当前在整个智能化、网联化浪潮下,两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互相进行融合。

    在张志文看来,现在吉利、小米、华为和蔚来这四家企业都在布局手机和汽车业务。“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把手机和车机的操作系统进行统一,(从而)能够适配更多智能的终端,包括手机、平板,包括其他的智能家居的终端设备,打造一个全场景的生态闭环。”

    记者了解到,目前座舱内的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75%,中控屏渗透率已超过90%;同时,随着座舱功能越发丰富,座舱域控、HUD、DMS的渗透率也均有提升。

    张志文表示,座舱显示屏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呈现与交互不同的屏幕承载了不同的信息内容。不同屏幕承载的功能属性是不一样的,有些更加注重安全性,有些会强调一些娱乐性。

    “现在行业是两个大发展方向,一种是像特斯拉单屏的模式,还有一种是更加豪华、科技的多屏模式。行业内大部分车企会根据本身车型的定位,选择不同屏幕的组合方案,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围绕驾驶员打造适合驾驶员驾车操控风格的屏幕布局。另一类是往乘客区进行拓展,特别像后排拓展,增加整个车内座舱娱乐功能的属性。”张志文说道。

    记者了解到,中短期趋势来看,大屏多屏依然是打造座舱科技感的重要方案。液晶仪表尺寸主要集中在10英寸以上,中控屏尺寸12—16英寸份额提升最多,一体屏、多屏布局的方案占比有所提升。“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车搭载了超大尺寸 HUD,所以在新车上整个液晶屏的尺寸会变得越来越小,我们认为未来这也是种新的发展方向。”张志文表示。

    张志文称:“现在整个座舱内提到比较多的是车手互联,过去车手互联的方案主要通过手机映射的方案来实现,基本上是单向的控制方式只能通过中控屏操控,发展到现在已经能实现双向的控制,包括手机端的算力能够跟车机共享,实现车机跟手机之间双向的控制。”

    对于未来发展,张志文表示,未来手机不仅是数据收集采集的入口,还可以利用手机本身的算力、传感器,围绕汽车为中心做交互层面的应用。“小米、华为都在用手机车机做一个人车生态的闭环,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人机交互的体验,实现不同场景无缝的切换。”

    关于“乘用车智能座舱配置数据库”,张志文称,盖世汽车研究院已收录超7500款车型配置和超68个智能座舱技术配置搭载及供应商信息。涵盖了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配置数据。

    (编辑:石英婧 校对:颜京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