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不是走得慢,而是走得稳,比亚迪智能化终于亮剑!

    唯一科技头像唯一科技头像
    唯一科技01-28

    关于比亚迪 2024 年梦想日的稿件,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了,因此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想将梦想日的内容提炼总结,加以思考,最终回答两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比亚迪的智能化总给我们慢人一拍的感觉?

    但有没有可能比亚迪的目标群体(大盘)对于电动化(油耗,动力,底盘等等)的重视程度要高于智能化?

    有没有可能你们认为的比亚迪不重视智能化的发展,其实是被它一系列三电和底盘等研发成果的光环所掩盖了?

    我的看法是,这主要是比亚迪基于行业现状和用户需要所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我问你们一个灵魂问题,难道作为工程师出身,把“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定为企业发展理念的前瞻实业家王传福,能不知道智能化的重要性吗?

    要知道在新能源车的发展初期,王传福董事长就已早早提出“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气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精准判断,而作为从造燃油车起步的比亚迪,深谙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以及行业本质,为什么国内汽车市场被合资车企横行霸道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总是造不出好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技术实力不够,在内燃机时代,技术主要代指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在新能源车时代,三大件变为了电池电机和电控(以及底盘),因此,先要把作为核心技术的电动化做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电动化做不好,就好比地基不稳,地基一旦不稳,万丈高楼也只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其次,造了 20 多年车的比亚迪,对于智能化的定义区别于其他友商,比亚迪认为的智能化,是整车智能,是基于打通整车零部件而实现的智能感知,控制和调配,并非单纯地以为弄好了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就叫智能化了,因此汽车本身就是是一个整合度的系统性工程,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造车没有足够的敬畏和深入的了解,就很难说自己真的懂智能化,比亚迪,在战略高度上 ,就足以睥睨其他友商。

    然后,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比亚迪对于智能驾驶的态度,正如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所说的,现阶段自动驾驶都是忽悠,都是扯淡,是被资本裹挟的,注意,他说的是自动驾驶,而不是智能驾驶,这样说可能很直接,但是很符合实际,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在未来 3~5 年内容,我们大概率依旧无法实现自动驾驶,因为这不但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路况以及法律法规进行配合和调整。

    现在的智能驾驶,其实就如同在冰面上行走,你走得快,走得急,看似很帅,但其实摔倒的概率也在变高,这个摔倒,对于车企来说,可能只是某个代码上的修改,但对于用户来说,轻则是财产,重则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谁能承担?

    所以,基于负责任,实事求是,比亚迪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安全策略,基于实际情况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先搞好更影响用户们出行体验的电动化,智能化则可稍“慢”一些(这个慢是指有规划的慢,并非落后时代的慢),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在明面上,比亚迪智能驾驶的进展确实不如友商,但我们要记住一点,比亚迪宁愿背负智能驾驶落后的标签,也不愿意让车主们去承担技术风险,这就是比亚迪这个企业的底色。

    第二,比亚迪的智能化目前到底是什么水平?

    如果说前几年还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那么现在,也该秀一把肌肉了,比亚迪智能化亮剑时刻到了。

    智能座舱方面,基于比亚迪全栈自研和垂直整合优势研发的智电融合架构,璇玑架构终于横空出世,一脑二端三网四链的特性行业领先,整车智能被全面打通,让新能源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融合成为可能,有了璇玑,比亚迪就可以在更高维度上对三电,底盘,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实现整合和统一控制。

    基于这个架构,比亚迪的智能座舱能力得到了彻底释放,Dlink 座舱平台全面升级,反应速度更为灵敏,识别能力也更加智能,AI 语音助理和多车畅联功能应运而生,好玩且实用,算力高达 2000T 的自研舱驾一体的芯片更是重头戏,无论是设计,整合度,还是性能都是冠绝行业的存在。

    智能驾驶部分,体验完的腾势 N7 上首发的高速 NOA 和城区 NOA,我的感受就是完成度很高,而且进展很快。

    先说高速 NOA,自动上下匝道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其次,无论是超车变道能力还是紧急避让能力,都可圈可点。

    城市 NOA 才是我本轮关注的重点,因为无论是场景识别还是各种不可控的因素都要数倍于高速 NOA,也更能体现比亚迪智能驾驶的能力上线,一圈下来,我的感受就是稳如老司机,在保证足够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通勤效率的前提下,把变道、避让、自主识别红绿灯通行、无保护左右转、黄灯路口通行、施工路段绕行等等能力都锻炼得炉火纯青了,八个字形容“高度可用,高度成熟”,现在就等年后进行推送了。对于高阶智驾的普及进度,比亚迪的打算是面向 20 万以上车型选装,30 万以上标配,我则希望未来可通过规模化效应,自研 ADAS 零部件以及算法的优化等手段实现降本,逐步把 NOA 的能力有规划地开放給 20 万以下的车型。

    比亚迪的2024梦想日活动已经落幕,但比亚迪全新的智能化战略才刚刚开始,2024,大有可为!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