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拼技术压价格,欧美日韩与中国电动车抢赛道

    沧浪渔夫头像沧浪渔夫头像
    沧浪渔夫01-21

    欧美日韩汽车制造商,不仅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强烈竞争,还要应对全球电动车需求下降的打击。

    故事要从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Telsa)说起。

    2011年,特斯拉总裁马斯克(Elon Musk)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嘲笑中国汽车公司比亚迪(BYD)生产的电动车,并指对方的造车技术不佳。

    12年后,他在社交平台X(前推特)公开承认比亚迪的电动车极具竞争力。尽管如此,他对自家品牌信心满满,还在去年定下在一年内卖出200万辆电动车的公司内部目标,但特斯拉最终全年只卖出180万9000辆。

    比亚迪迎头超赶特斯拉

    让马斯克更下不了台的是,特斯拉已被比亚迪迎头赶上。比亚迪去年第四季的纯电动车销量达到52万6409辆,比特斯拉多出8.7%。若看全年表现,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约160万辆,还输特斯拉一个马鼻。

    特斯拉的领先地位被撼动,马斯克不甘示弱地在X贴文说:“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能(AI)兼机器人公司,在许多人看来就像一家汽车公司”,强调了公司的市场格局大于一般的汽车公司。

    表面上这只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之争,但足以为欧美日韩汽车制造商拉响特大警报,最大的竞争者其实是整个中国电动车制造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近959万辆,销量近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数量高达120万辆,同比增长77.6%。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插电混合动力车。

    协会预测,明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达到1150万辆,其中550万辆将出口海外。

    韩国汽车与移动出行协会(Korea Automobile and Mobility Association)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的首三个季度,中国制造的电动车销量全球第一,占总数的62.4%。欧洲和美国分别以21.8%和10.3%的占比,排第二和第三。

    学者:制造成本是最大障碍 欧美日韩须重视电池与科技

    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黄雪菱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制造成本是欧美日韩车商面对的最大障碍,电动车售价因此较高。此外,中国制造商的电动车科技已经可媲美其他外国品牌。

    黄雪菱认为,欧美日韩车商要捍卫市场地位,必须在汽车科技和电池方面下功夫。

    “除此之外,制造商也需要一个清晰独特的市场定位策略,让自己脱颖而出。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标准的制造商,较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政府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电动车的津贴,也有助鼓励更多人改用电动车。”

    各大品牌电动车为抢夺市场展开价格战,电池成本较高的欧美车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根据比利时咨询公司PTOLEMUS的研究报告,电池成本占了生产整辆电动车成本的10%至25%。中国电池制造商使用的锂(Lithium)和钴(Cobalt)产自中国,因此造价低廉。

    电池生产和组装产业链 亚洲公司称霸

    PTOLEMUS分析师维杰(Vijay Govindaraju)说:“目前大约60%至65%的全球电动车电池生产和组装产业链由亚洲公司称霸。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如LG和三星的总部设在韩国。美国特斯拉请代工厂制造商生产电池,是唯一能在电动车产业链上与这些亚洲巨头抗衡的公司。”

    咨询机构安永—博智隆合伙人乌塔玛(Susana Utama)指出,中国电动车商大多使用磷酸铁锂(Lithium iron phosphate)电池,这类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续航时间较短,造价也低于欧美车商用的锂镍钴铝(NCA)和锂镍锰钴(NMC)电池。据她观察,一些欧美车商也开始为小型电动车款安装磷酸铁锂电池。

    信息服务公司Fitch Solutions旗下研究机构BMI预计,今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会达到1570万辆,比去年多出14.8%。若以整体各类汽车销量来看,电动车的比率不足1%。亚细安今年的电动车销量预计为15万8000辆。

    BMI汽车高级分析师科布(Joshua Cobb)说:“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在多数新兴市场的份额料会在进一步减价后扩张,但数量预计会比出口到欧洲的数量少,而这方面的出口今明两年料会面对运输和贸易风险。”

    欧美车企积极开发大众市场电动车

    欧美电动车价格太高是症结所在,为了对抗中国车商,数个欧洲汽车品牌陆续开发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车。

    其中一个例子是法国雪铁龙(Citroën)去年针对大众市场推出的纯电动车e-C3。这款在斯洛伐克组装的新车,在欧洲以大约2万3300欧元(约3万3911新元)出售,但仍无法与中国制造的达契亚春天(Dacia Spring)抗衡。

    达契亚春天由法国车商雷诺(Renault)、日产联盟、中国东风汽车的合资公司易捷特生产,售价为2万零990欧元,比e-C3低了10%,也是目前欧洲最便宜的电动车。

    雷诺今年计划推出Twingo电动版Legend,售价预计低于2万欧元。有消息称,公司正与德国的福士伟根(Volkswagen)商讨联合生产Legend的可能性,预计每年产量介于20万至25万辆。

    福士伟根也没闲着。公司去年宣布注资1800亿欧元发展电动车,目的是要在2025年让电动车产量占公司总汽车产量的五分之一。这笔投资的三分之二将用于生产电池、开发电动车软件以及采购重要的原材料。

    特斯拉去年减价逾两成

    惊险保住全球年度领先地位的特斯拉,去年推出新的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休旅车,同时也下调多个市场的售价。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轿车在当地的售价最近下调5.9%至24万5900人民币(约4万5800新元),Model Y则下调2.8%至25万8900人民币。

    Model Y在新加坡的售价减幅介于15%至18%,Rear Wheel Drive系列和Performance系列的售价分别为11万2340元和15万9844元。

    根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特斯拉在去年减价超过20%。

    日韩奋起直追 提升电池与电动车技术

    在这场“纯电动车战争”中完全溃败的日本重振旗鼓,积极提升电池和电动车技术。

    日本车商如丰田(Toyota)、本田(Honda)和日产(Nissan)致力于推出多款结合电池和汽油的混合动力汽车。这些制造商认为电动车充电不方便而且售价高,因此抗拒开发电动车。

    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亚太企业评级高级总监青山悟(Satoru Aoyama)说,混动车在日本的销量占新车销量的40%,而电动车的销量极少。

    混合动力汽车热门 影响日本纯电动车销量

    他说:“日本的电费较高、充电基础设施欠缺,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深受欢迎且渗透率高,是日本纯电动车销量增长的主要障碍。”

    于1997年推出第一辆Prius混动车的丰田,曾被视为汽车绿色科技的翘楚,为保住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头衔,丰田在2021年宣布注资350亿美元(468亿新元)发展电动车,预计到了2030年会推出30款电动车型。

    公司也在电池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并在日前宣布在一两年内大量生产使用固态电池(solid-state battery)的电动车。这类电池充电10分钟后即可行驶1200公里。

    韩车商获大型电池制造商支持

    韩国在电动车领域发展较好,原因是获得多家大型电池制造商如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支持。这些输往全球的电池制造商掌握优良的电池制造科技,有利于车商如现代(Hyundai)和起亚(Kia)研发性能更好的电动车。

    惠誉评级亚太企业评级高级总监朴正民说,这些公司投入巨资研发出高效能电池、充电设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电动车。

    “我们认为,韩国车商在电动车市场具有竞争力。这些公司有其他制造商没有的专门电动车生产平台、明确的转型目标和产品面市计划。可是韩国电动车的销量可能不如欧洲或中国车商,因为韩国车商在电动车销量高的市场不活跃。”

    现代汽车的海外市场以北美、欧洲和印度为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不到2%。他预测,若中国电动车的出口量增加,对韩国车商的威胁可能会加大。

    中国电动车开往海外 引欧美保护主义抬头

    占有价格优势的中国电动车出口到西方国家,引发欧美保护主义抬头。

    据《华尔街时报》报道,美国政府考虑提高包括电动车在内的中国商品进口关税。目前进入美国的中国汽车须要缴付25%的关税,可是这可能损害美国汽车品牌如特斯拉的利益,因为特斯拉在中国设厂生产电动车。

    欧盟也开始调查比亚迪、吉利(Geely)和上海汽车集团(SAIC)制造的电动车是否因获中国的国家津贴而占有特别优势。

    乌塔玛认为,调查结果可能会促使欧盟提高中国电动车进口关税,可是中国、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制造商和供应商,互相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因此贸易平衡非常重要。

    “欧洲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当中,30%至40%在中国生产,而且欧洲电动车商料会继续依赖中国生产的电池,直到它们能向其他国家采购。”

    电动车业持续发展 惠及东南亚各国

    全球电动车业持续扩展,而东南亚各国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也能从中受益。

    兴业银行研究的最新报告显示,亚细安在2021年的电动车市场总值100亿美元,这个数字预计会从2022年至2026年以大约1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扩张,并在2027年达到180亿美元。

    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获益最大,因为两国有大型的汽车制造和组装设施,而且它们正快速转型为生产电动车零件的工厂。印尼和菲律宾拥有大量镍(Nickel)矿,未来可能成为主要的电池生产国。

    马来西亚也准备扩充半导体业,加大电动车零件的供应,目标是吸引电动车商到马国开厂生产。特斯拉去年在马国设立区域总部,因此马国政府希望这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用,吸引其他制造商进驻。

    新加坡则获得韩国现代汽车的青睐。公司在裕廊设厂组装电动车。公司计划向新加坡供应商采购零件,并计划在2025年把新加坡电动车产量增加到每年3万辆。

    新加坡有数家提供电动车零件或服务的上市公司,如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永科控股(AEM Holdings)和福根集团(Frencken Group)。

    另外,本地电子产品再循环公司TES提供再循环手机和电脑电池的服务,公司也在建造再循环电动车电池的设施。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