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解锁未来智能座舱“黑科技”,且看延锋在2024 CES上的重磅发布

    汽车与配件头像汽车与配件头像
    汽车与配件01-09

    一展尽览“黑科技”,睽违已久的CES在拉斯维加斯拉开序幕,与汽车相关的各种创新技术也吸引了镁光灯的聚焦。

    座舱作为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主流趋势的演进,智能座舱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不仅丰富了车内应用场景,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驾乘体验。对于拥有80多年发展经验的延锋而言,2024 CES是其展示智能座舱“黑科技”的重要时刻,它携诸多创新产品及研发成果,展示了汽车作为人们的下一个移动生活空间,所能触及的新高度。


    追风逐“电”:首次推出EVI(电动车内饰)


    放眼当下,电动车的动力系统经历了彻底变革,但内饰却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截至目前,电动车的内饰在很大程度上与燃油汽车相似。作为汽车设计变革的推动者,更是追逐在技术风口浪尖的弄潮儿,延锋在本届CES上首次推出 EVI(电动车内饰)概念。

    EVI是一种对未来汽车架构的构想,它取消了传统的仪表板,将所有关键特性和内饰功能集成到智能座舱座椅中,包括集成音频的主动式头枕、集成安全保护结构、智能表面以及集成在座椅中的储物和充电功能。

    EVI和智能座舱座椅的开发是延锋专家团队向自己发起的挑战,即在简化汽车内饰的同时保留用户所期望的功能。延锋的解决方案以独特的方式将这些功能重新整合到一个全新的座舱模块中,该模块集成了两个前排座椅、集成式副仪表板、线控输入系统、人机界面、显示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此外还集成了暖通空调微气候系统,以确保热舒适性。

    多年来,延锋针对电动车内饰进行了多项研究。研究一致表明,电动车主(以及对电动车感兴趣的潜在用户)的主要诉求集中于三个方面:用户希望电动车有更多不同或独特的技术;用户希望通过技术实现流畅、无缝的体验,车辆能及时给出反馈、提供信息,以建立用户对电动车的信任;用户希望电动车能提供与燃油车不同的乐趣和驾乘体验。延锋的用户体验研究团队还利用上一代EVI概念模型,让用户亲身体验被重新定义的汽车内饰。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EVI概念模型截然不同的布局和宽敞的内部空间表示喜欢。

    除了为乘员提供全新的内部空间,EVI还能简化汽车制造商的装配流程。智能座舱座椅集成了所有关键的座舱组件,与传统装配相比,在整车总装时更简单、快捷且成本更低。这得益于延锋的跨业务集成能力,将电子、安全系统、座椅和内饰等所有产品和体验融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延锋将“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贯穿始终。智能座舱座椅集成了关键的车辆控制和界面等元素,车内不再需要传统仪表板,该设计可以减轻整车重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效率,并延长电动车的续驶里程。智能座舱座椅易于安装,当汽车报废时也非常友好,易于拆卸,从而促进汽车零件的循环利用。EVI通过对所选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精心考量,包括使用可持续高性能表面材料,并与延锋CHyM底板相结合,这种底板使用可再生纤维,从而提供一种轻质、循环的解决方案。


    放松神器:新一代零压座椅提升舒适性


    熟悉座舱设计的朋友或许知道,延锋首创的高科技零压座椅,能在零压姿势下为乘员的身体提供均匀舒适的支撑,探索包括大角度坐姿等场景下的安全保护。而在本届CES上,延锋推出搭载了座椅传感姿态识别技术的新一代零压座椅,又将舒适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款具有乘员感知功能的新一代零压座椅,以零重力研究为基础,通过探测用户的身体语言,如坐姿、疲劳度、体型等,在整个行车过程中主动为乘客释放疲劳提高驾乘体验,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体型自适应迎宾:当乘客上车时,座椅的压力垫传感器可精准识别乘客的体型信息,自动对头枕、腰托和侧翼进行调节,让座椅更加的贴合乘客的体型。

    坐姿识别与贴合:当乘客出现不同坐姿,传感器通过压力分布判断坐姿,座椅内配备的多面矩阵式分块支撑结构进行自动调节,给到乘客最舒适的贴合支撑。

    疲劳检测与自动按摩:座椅通过探测乘客在座椅上改变姿势的程度和频率,判断其疲劳程度和身体疲劳位置,自动开启对不同身体部位的分区按摩。

    当长时间驾驶或乘车,需要停车休息时,座椅还可以提供舒服的零压姿态,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乘客只需轻触按钮,即可将座椅倾斜至126°(躯干到大腿的角度),靠背可以完全倾斜,营造出一种失重的感觉,让乘客尽情放松。

    此外,新一代零压座椅可兼容第一代的功能,包括座椅加热、通风、电动四向调节头枕、隐藏式扬声器等可选功能。座椅功能也可以根据整车制造商的需求定制,如选择旋转、水平移动、手动或电动长滑轨。

    延锋科技首席技术官Patrick Nebout表示:"延锋将零压座椅的舒适性提升到了新的水平,通过结合智能的感知姿态识别技术,座椅将主动为不同体型、不同坐姿的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舒适性调节,并主动为乘客缓解疲劳,提升出行体验。"


    “声”临其境:声流座舱CYMATICX™提高音频体验


    过去几年,是智能座舱蓬勃发展的几年,也是座舱音频行业的井喷期。延锋早在2019年便开始了对座舱音频领域的探索,实现了座舱音响产品线从无到有的成功孵化。

    本届CES上,延锋发布创新声流座舱CYMATICX™,突破内饰空间的物理产品,带来身临其境的座舱音频体验。“座舱音频技术是延锋智能座舱的重点战略。延锋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突破传统的座舱音频体验。此次联合合作伙伴将最新技术创新融合在一起,打开了声音设计和座舱音频管理的全新视角,通过一系列音频技术和算法,实现了对声音的真实还原。”延锋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说道。

    CYMATICX™基于延锋全新自研的苍穹声音域控制器平台,其研发考量了声音从产生、传播、接收和感知的各个方面因素,融合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突破性搭载了SONIX声随动算法,它可以根据声音对象的位置和动态变化,实时调整声音的输出。通过生成更为清晰、精准的座舱对象音频及声场能量重建,给乘客带来更为真实的沉浸式和多点位区别化体验,并能在驾驶过程中更快地判断警示的方位来源,为安全驾驶保驾护航。同时,CYMATICX™集成了中科万影HOLOSOUND™浸式音频技术,融合三维布局、点声源和时空连续性的多声道沉浸式音频重现等方案,带给用户全方位、真实的三维音频体验,HOLOSOUND也是唯二符合Hollywood标准的沉浸式音频技术。

    此次CYMATICX™的开发获得了战略合作伙伴、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ADI和中科万影的技术支持,延锋也于近期宣布了与两家公司的深化合作。


    尽在掌握:首次发布模块化方向盘ClickRim


    方向盘的功能创新层出不穷,譬如异形方向盘、线控转向方向盘、多功能方向盘等,但无论功能上如何求新求变,其材料设计和生产始终是基础。

    本届CES上,延锋首次发布模块化方向盘ClickRim概念,为设计和生产树立了新标准。无论是织物、皮革、人造革,还是任何其它包裹或注塑材料,方向盘的这些表面材料都可以通过可更换的分段单独定制,以满足特定的要求。这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特色,同时其所有部件都采用可回收材料,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lickRim模块化方向盘包括开发单独的片段或半壳体,将其夹在方向盘轮辋上并相互连接。无论是两个、三个还是四个外壳,木材和皮革、织物或天然纤维之间的交替使用,一切皆有可能。其最大的亮点是,所有的灯光和离手检测功能以及加热垫都是预装好的,并直接集成到壳体中。通过一种结合了两个生产步骤的新工艺,ClickRim模块化方向盘得以实现。该工艺用垫布和皮革全自动包裹外壳。注塑件已用垫布包裹,并安装了加热垫。在包覆过程中,汽车制造商的徽标或车型品牌可直接融入外壳,方向盘套上不再必须使用装饰缝线或连接缝线。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团队在德国、北美和中国开展跨职能合作,共同开发了ClickRim模块化方向盘。延锋科技首席技术官Patrick Nebout 表示:“新型自动包覆工艺使我们能够在保持高效成本的同时,为每个方向盘节省约三分之二的传统生产时间。通过内饰、电子和被动安全产品部门之间的跨业务部门合作,我们能重新思考和重组流程。”

    过去,方向盘的回收和维护比较复杂,而ClickRim模块化方向盘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部件可以轻松拆卸,并返回到材料循环中。金属电枢、垫布及表面材料均可回收利用。在方向盘的包覆过程中使用垫布代替传统的泡沫材料,将使每个方向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kg。

    正如Nebout所言:“每开发一项新产品,我们都面临着一个挑战,即从产品设计到制造和产品报废,直至单个材料返回循环的整个过程,我们都要全面考虑在内。”新方向盘已通过所有标准样件测试,包括头部撞击和车身块测试。其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将在 2025 年发布的下一代车型上量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