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新的一年,阳光终将穿透迷雾重重!

    阳光总会升起,迷雾终将散尽。时光的流淌和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2024年,将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投资人看明白了,消费者看懂了,分水岭将随之出现。但这一切,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冬季,一个长久的等待。

    我们已经等待了很久。直到2023年的最后一天,魔都依然笼罩在浓浓的冬雾中,雾里看花模糊了双眼,但有些事,即便是浓雾也遮不住真相了。

    2023年倒数第三天,是小米汽车发布的一天。巧合的是,雷军在智能化上对标的特斯拉,却在我们几位媒体,包括《车聚网》、《愉观车市》、《汽车记录者》共同见证下,出尽了洋相。

    也是一个大雾天,我们开着一辆焕新版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从杭州回魔都,中间突遇大雾弥漫,能见度很差,不少车辆减速并打双闪。我们这辆开启了Autopilot的车子依然我行我素高速行驶,纯视觉感知系统并没有因为大雾而减速,我们几个惊出了一身冷汗。而车机服务更是“千呼万唤叫不醒”,只能手动按下方向盘上的快捷键。

    虽然雷军说智能化要学的是特斯拉Model S,但车主拓跋冲这样评价该车的智能水平:“Model S的智驾,在没有FSD落地前是普通水平;FSD来了,可预见未来也不如阿维塔12的NCA。至于智舱,这么说吧,目睹它的人机对话,十万的自主都会骄傲;新版不知道,旧版不黑屏不漏液你就烧高香吧。”

    雷军究竟懂不懂车不知道,至少目前看起来,开过150辆车还不足以懂车。但手机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喧嚣,却是前所未有。让人的感觉,如果说,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到来,只是为汽车行业增加了点“色彩”的话,以手机企业小米为代表,直接想重新画一幅画。

    动不动的“遥遥领先”时不时的“到处致敬”,似乎夺过话筒掌握话语权就是掌握了市场。而这样的强势和霸道,即便是说错了,也容不得一点质疑,哪怕是媒体,只要有一点质疑的声音,就会被投诉甚至起诉。

    就在上周,我写了一篇很温和的稿件,善意提醒了一下雷军《小米发布日敬告雷军:“把枪抬高一厘米”!》仅仅上架三个小时,就被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投诉了。而在小米发布日前,最大最热闹的声势,来自于雷军告媒体。我当然不是要为违规的媒体辩护,但我认为,如果真是媒体泄漏,责任也在于厂家对媒体的不了解,这种内部提前看车,本来就是要选择相互信任的媒体。且从泄漏内容上看,也并不构成泄漏,因为同期早就铺天盖地的消息。我也不想指责可能存在的借题炒作,但小米这样的企业,却在挑战着作为媒体对企业认知的底线,感觉汽车行业来了一个“捣蛋鬼”。

    我不明白为啥一家刚刚在汽车行业布局不久的车企,不多花精力在产品和技术上,而要把成本、时间和精力资源放在投诉媒体上?俗话说:“人正不怕影子歪。”这样疯狂的投诉,是在害怕什么?

    只能说,世道变了。

    从2005年开始到如今,我已经在汽车行业当了18年的“媒体老师”。想当初,既没有那么多车企,也没有那么多媒体人。一路走来,最直观的感受,从2020年到如今的三年时间,是汽车行业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最剧烈的一年。

    这是一次技术之变,也是一次格局之争。

    记得三年前的最后一天,我也写过一篇类似总结的文章2020,有一种爱叫成全!【愉观车市】在这篇文章中,我还在用沃尔沃和JEEP做例子,列举心怀远方自由驰骋的JEEP和按部就班、按节奏行事的沃尔沃,在一个十字路口相遇,又为了各自的梦想,各走各的路,以此来对应那一年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与消费者之间,一个又一个相互成全的故事。

    不过,三年以后,虽然成全依然存在,但味道变了。雷军在发布会前夕,发布一张海报,致敬各位同行,言下之意,请大家成全我。与为了对方好,也是为了自己好的相互成全不同,这张海报,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以及对同行的“警告”。

    大环境给到雷军压力了。先来者的规模优势正在养成,后来者拿什么来居上?虽然小米手机有着大量的粉丝,但小米粉丝的消费能力与雷军推出的产品是否能画上等号?既要又要之下,雷军不是万能的,只能靠三个小时的发布会,只能靠“外行看热闹、内行看不懂”的数字游戏,来为米粉们“洗脑”。

    发布会后,有人说,长达三个小时,这么用力开发布会的,汽车行业曾经有过两个人,一个是贾跃亭,一个是许家印。不禁一阵唏嘘。

    三年前不同,如果再要举例说明两个不同的品牌,我再也不会举沃尔沃和JEEP。或许我会用李斌和李书福来举例;我也会用纯电车和混合动力车型来举例。

    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不再明显,豪华品牌也只是价格的豪华,新的产品已经不再重视品牌标签,或者说曾经重视,后来又不得不被打破。

    如蔚来为了生存,与企业车企共享换电,最后换来的必然是车主服务优越感的降级;小鹏的智能化被超越;而理想的奶爸车,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竞品。

    所不同的,一种,是李书福和李斌的区别。区别在哪里?我就在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当李书福的“调味剂”成为李斌的“主食”!“苦肉计”也无解!》未来,如果从资本角度来看,分为两种企业,一种是像李书福这样,可以自己造血,自给自足,即便遭遇资本寒冬,依然可以默默等待,慢慢进行,走长期主义路线的。一种是像李斌这样,自己无法造血,需要不断被输血,行走在悬崖的边缘,动不动就要掉下去的。

    我认为,从2024年这个分水岭开始,这两种企业最后“是骡子是马”即将大白于天下。

    今年以来,一个现象是:一些企业纷纷放缓了上市节奏,其实不是不想上市,而是根本上不了市或者担心一上市就破发,要相信,虽然如蔚小理看起来朋友多,虽然如小米,看起来“不差钱”,但一旦造车,谁都差钱。因为你的朋友也无非是想借着你的项目去溢价,一旦投资没人接盘,有几个会奔着情谊去投资呢?

    在资本市场低迷的时候,就要靠地方政府的输血了。但地方政府也在变得越来越谨慎和聪明了。

    2023年年初,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起底雷丁汽车:负债30亿绑架地方政府不成鱼死网破!【愉观车市】;巧合的是,2023年底,12月28日,也就是小米汽车发布的当天,又有一个消息传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陈晓东滥用职权、受贿、洗钱一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三十万元。根据法院公开内容显示,被告人陈晓东第一个罪行就是在2015年至2018年,在担任如皋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滥用职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56亿余元。

    此数额就是如皋著名的“赛麟骗局”,虽然主犯王晓麟依然逍遥法外,但是至少,是个进步。

    雷丁事件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出资越来越谨慎,而江苏赛麟事件显然也是杀鸡儆猴。新势力造车已经进入洗牌期,恒大宝能都倒下、威马创始人沈晖出走,天际汽车爱驰汽车纷纷倒闭,那些还在亏损中的企业,还能度过下一个冬天吗?没有资本支撑,成不了中国马斯克就只能成为贾跃亭和王晓麟之流。

    第二个现象:虽然同为媒体人,但消费者对媒体的态度也不再是盲信。2023年第,懂车帝的冬测,揭开了以冬测为幌子,对车企不公平对待的媒体评测乱象。得了高分也尴尬!懂车帝冬测引爆新能源车测试信任危机!【愉观车市】果然,一句谎话要用一百句谎话来圆!【愉观车市】这两篇文章,表明了我的立场,也是汽车行业尚存的正义之声。而一路走来,我也发现,虽然,媒体保持正义公正越来也难,甚至动不动就要被资本雄厚的企业打压、投诉甚至起诉,正义的汽车媒体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维权”还是“霸凌”?谁来为消费者“撑腰”?【愉观车市】。相信2024年,消费者的独立思考能力,甄别能力,也会随之而提升?

    第三,汽车产品选择越来越多,消费者也正在从眼光迷离到理性消费。虽然一些早期的新势力造车培养大量粉丝经济,但与此同时,在我的一个闺蜜群,开过各种豪华车的闺蜜突然有一天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太灵敏,昨晚我惊险了一地,你们开特斯拉,高速最好不要用自动驾驶。”她说她没买,朋友的车,差点完蛋!”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告诉我前几天在高速自动驾驶启动的时候,旁边(右侧)有辆大货车经过,突然车就来了一个急刹车。坐在后排的她和驾驶员都差点被甩出去,非常危险。幸亏后面没有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位闺蜜接着说:“我一坐就晕。”她同时感慨现在什么人都可以造车,造车一年就出品,速度都快赶上做衣服的速度。

    我不仅为此感到欣慰,毕竟成熟的消费观,还是大有人在。

    一方面消费者经历了前期的尝试,正在成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优秀的产品正在出现。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我闺蜜坐特斯拉遭遇的危险,实际上就是暴露了特斯拉纯视觉感知对距离的测算不是很精确,所以为了保险起见,系统会采用更灵敏的刹车以避免可能的事故,这也是纯视觉感知与现在汽车企业普遍采用的毫米波雷达相比,存在的明显差距。

    实际上,就在小米汽车发布的前夜,极氪007上市了,而安聪慧也喊出了那句“安全是检验豪华车最重要的标准”的金句,坚持自己信念造车的车企越来越多,以吉利为例,从银河到领克到极氪,从EMP智能电混都纯电,全线布局;而上汽集团在经历了一段坎坷后,荣威名爵、飞凡和智己也进入到厚积薄发阶段;此外还有今年年初举报比亚迪的长城汽车,也推出了HI4,既能诗与远方,又能满足日常需求。至于比亚迪的问题,虽然比亚迪油箱造假事情,依然没有调查结果公布,但相信,消费者已经是明白了的。

    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2024年的第一声钟声敲响了,我在苦逼写稿中迎来了新的一年。虽苦犹甜,回忆一下今年,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因为报道某迪,不断被投诉,被删稿,但相信,稿子可以被删,事实是删不了的。我会保持我独立的观点,推动汽车行业朝积极的方向去行进。

    同时,我也解开了三年前的一场误会,更加欣慰的是:这三年,我也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想说的是,虽然眼下依然迷雾重重,坚持造好车的企业,可能会被误解,也得不到消费者理解,但我希望我们每一家车企,都要认认真真做好你自己,因为打败你的,一定只是你自己;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正道!

    再插一个题外话,某些企业吹嘘自己智能化如何领先的时候,智己汽车已经拿到了首块L3级自动驾驶的牌照。我始终认为,在智能化上,谁能够率先为消费者负责,不再听到“消费者操作失误”,那才是自动驾驶最先进的企业。否则,吹嘘,让技术过度冗余然而让消费者买单,让消费者成为“冤大头”又有什么意思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