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合纵联横的新时代,谁赞成,谁反对?

    大家车言论头像大家车言论头像
    大家车言论2023-12-01

    新能源车圈从来不缺劲爆的新闻,但最近的风向似乎突然有点改变,每天刷屏的不再是一些隔空喊话或者面红耳赤的争论,而是越来越多车企大佬们都纷纷开始坐下来“抱团”谈合作。

    就在这短短的十多天里,长安、吉利先后和蔚来签下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换电联盟”雏形初现,合作的模式和细节都越发清晰。而华为更是雄心勃勃,先是推出智选车模式的升级版“鸿蒙智行”,然后又将过去车bu的产品、技术和人才“拿出来”成立新公司,打造“中国版博世”。而长安又抢得“头啖汤”,成为入股合资公司的第一家汽车集团,据闻奇瑞、江淮、赛力斯等或都会先后加入。

    可以看到,这两大“联盟”分别对应的是智能电动车的两大核心问题:充电补能和智能化。在经历了前几年单打独斗的野蛮发展后,以整合优势资源,强强联合为主线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当然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新一轮的大洗牌。

    就在吉利和蔚来签下换电合作协议的当天,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有感而发:“在智能汽车领域,未来三年会是最残酷的三年,也是最有机会的三年。核心不光要建立几个长板,还要无任何短板。”

    是不是“最”残酷不好说,但我相信肯定是非常残酷,而且竞争格局想必也会有很大变化。

    从现在华为牵头成了“华为系”技术联盟,以及围绕蔚来换电技术成立“换电联盟”,央企民企都相继加入,形势很清晰,就希望能通过整合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一起做大做强。

    先拿换电模式来说吧,其实国家很早就明确支持推广换电模式了,因为这不仅是一般用户补能体验的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分布式储能还是国家能源战略的一部分。

    但换电模式不但需要非常大的基建投入,而且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电池不但会妨碍大范围流通,造成重复投资,而且在日后电池管理、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方面都会带来不便。

    对于“换电联盟“的运作方式,从蔚来官方的解释中已可以看出一二。

    今后的换电站会分成“蔚来品牌专属换电网络”和“品牌共享换电网络”两种,前者顾名思义,就是蔚来车主专用的换电站,确保蔚来用户的换电体验。而后者就属于各个参与合作的企业共建共用的换电网站,符合标准的换电车型都可以进去换电,蔚来车主也同样能前去换电。

    而在和吉利的合作中,还特别提出了分别建立“私家车”和“运营车”的换电体系。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不管是哪个品牌,如果要推出支持换电的新车型,那就必须优先考虑要不要加入“换电联盟”了。单一品牌光靠自己的力气去搞换电网络,真的是吃力不讨好。

    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含“华”量多少同样也逐渐变成了消费者选车的重要考量。

    这从新款问界M7发布后订单快速突破10万,以及智界S7(图片|配置|询价)的定价和订单表现都可以看出,当初余承东口中的“遥遥领先”,正在逐步成为一般消费者对华为智能化技术的基本印象,鸿蒙座舱以及华为ADS 2.0客观上也的确已经达到了业内的顶流水平。

    在这样背景下,那些在智能化方面仍处在靠后水平的车企就必须重新评估是不是“打不过就加入”了。毕竟只要选择了加入,不但可以迅速获得华为相应的智能化技术的加持,能更快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而去还可以降低“全栈自研”带来的高成本和技术风险。

    举个例子,现在阿维塔,问界,智界都搭载了华为ADS2.0和鸿蒙4.0之后,智能化基本上就是同一个水平了,日后其他车企也可以通过合作和购买的方式获得整套技术,门槛只是“钱”而已。

    这就会对那些想大力搞自研,但目前能力又有较大差距的品牌造成很大冲击。继续全栈自研吧,花钱花时间不说,效果也不敢保证,而加入华为的阵营或许是见效最快,疗效最好,最省钱省时间的办法。

    短期内进退两难,但始终需要二选一。

    如果选择加入,华为也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不同的合作模式。

    车企可以通过加入合资公司的形式,不但可以优先获得华为软硬件方面的支持,还能共享新公司的发展成果;也可以像长安那样继续选择“Hi”模式,把主导权握在手中;当然也可以像奇瑞、江淮、赛力斯那样,加入“鸿蒙智行”,开辟一条全新的路。

    大家如果平时有留意车企的销量数据就会发现,现在还有很多新品牌的月销量停留于三千台以下的,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台。现在主流传统车企都在纷纷迅速发力,新车型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留给那些新品牌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都和华为合作,采用各种标准化模块,那各品牌间还怎样做差异化呢?

    我认为,当智能座舱和智驾能力成为一种基础能力,那差异化将会重新回归到外观内饰设计、底盘调教、空间、安全性、续航和驾驶体验这些基础项目的比拼了。

    新一轮大洗牌将至,更残酷的竞争开始了。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