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以价换市 大众ID系列降价持续 从技术角度谈谈ID电车的优劣势?

    ai车说头像ai车说头像
    ai车说2023-09-17

    2023年车企的价格战持续了大半年,从原来的国产车蔓延至合资车,范围覆盖燃油和新能源。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也没有例外,自从七月ID.3大降价4.3万以来,八月ID.4 ID.4 CROZZ(图片|配置|询价)也跟风大降价,降价订单破万的ID.3吃到甜头,九月继续维持降价力度,ID系列连上热点,也吸引了一波流量关注,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大众ID系列都有哪些优缺点?

    ID.4 crozz

    ID系列有哪些车型?

    ID系列依然延续大众姐妹双车型的战略,除了ID.3车型,ID4和ID6车型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均有车型推出,一汽大众的为CROZZ系列,上汽大众为X系列。均采用MEB电动平台开发,姐妹车型在在动力、配置甚至内饰相差不大,只在外观上有明显区别。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用车方面并不会感觉到有明显区别,还是油车那股厚实的底盘感受,德系的内饰风格。

    ID家族

    ID车型有哪些优点?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相比其他品牌,在国内大众属于抓住新能源尾巴奋起直追的合资车品牌。对于电动车辆的理解,一直也保持着自己的风格,相对于国内其他品牌显得有点“掉队”,ID电车也延续了燃油时期既有的优势。笔者总结以下几点优点供各位车友参考:

    1、厚重感和舒适感

    开过大众油车的朋友都了解德系车的底盘风格,路感清晰回弹干脆,特别是通过快速路小起伏的减速带时,基本把振动过滤干净,只有屁股会有轻微感觉。同样的优势依旧延续到了ID车型上,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悬底盘(同价位的为三连杆或扭力梁),在同价位的车型中属于降维打击,这也是ID车型降价最大的优势项目,也是最吃亏的项目。这个底盘厚重感,看不见摸不着说不出,这是需要车主试驾且多车型对比后才能有答案。如果你对质感有要求,长时间行走快速路,可以去试驾对比亲身体验感受!

    后五连杆独悬

    2.全系后驱+50%轴重分配

    降价后价格最低的车型为12万的ID.3系列,在同级车型和同价位区间10万出头的车型配备依旧能获得后驱配置,ID.3依旧属于降维打击,加上前后重量配比接近50%,跟这个价位区间油改电的前驱电动车相比,能有更加趁手的操控感受。懂车帝麋鹿测试成绩达到77.5km/h,与ZEEKR001相当,比唐EV 76km/h还要高。一款本来定价15万级的的车辆这样的硬件配置属于正常,但是价格战内卷后降价到12万就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还是之前说的那样,性能看不见,摸不着,需要试驾体验。

    3.续航扎实,里程焦急低

    电动车续航一直是车主关心的问题,目前续航计算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工信部CLTC续航标定,根据电量百分比计算剩余续航。这种研发成本最低,可是和实际续航会严重不符。另外一种是动态续航计算方式,动态计算显示剩余续航数字,随着驾驶里程的增加/车机软件的升级,会越来越贴近真实续航。缺点就是开发成本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续航数字的算法以无限接近真实续航里程。而ID系列属于少数的后者,关注电动车圈的朋友也许也听过ID续航扎实的口碑。这种拒绝“里程快乐表”的务实技术路线,也符合德系车一贯的风格,只不过在内卷严重,眼花缭乱的国内新能源市场中,很难引起消费者足够的关注。

    4.安全的电池管理策略

    电池安全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关注的核心,电池自燃场景比油车自燃更加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担忧。ID系列采用的电池管理策略采用双系统,为电池热管理有一套独立系统,与国内新能源采用一台空调既管理电池又负责驾驶舱温度控制的技术路线不同。这样是为了电池能够时刻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工作,能够极大的延长电池的寿命,减缓衰减。也能保证驾乘空间的温度舒适型,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整车能耗高于同级水平。所以在懂车帝动力夏季测试中可以看到,ID的空调表现十分优秀,同时能耗却十分拉垮。

    为了保证电池技术的可靠性,ID是少有目前为止依然使用CTM的传统集成模式,在电池管理方面笔者认为大众ID看得更为长远!但是在国内新能源的大浪潮下,各种CTB、CTP集成技术层出不穷,这样的做法被认为是“落伍”的观点,笔者认为有点可惜。毕竟安全和可靠才是一台汽车的立足之本!

    ID.3传统CIM电池模组

    ID电车的不足之处

    通过优点可以看到德系车对车辆的理解更多的是集中于车辆本身,在驾乘安全与体验上下功夫,而对于新时代消费者本身的需求兼顾很少,这就形成了ID很难进入年轻消费者法眼的主要原因。毕竟人都是感官动物,第一感觉看不上,那么继续深入了解的可能性就很低。下面我们说说ID电池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1.内饰用料不入主流

    大降价前ID.3指导价已经达到16万+,但是内饰依然以硬质塑料为主。与同价位的小鹏P5相比,虽然底盘硬件和调教优秀,内饰包裹及家用特性延伸方面远不及新势力。小鹏P5的影院模式、露营模式和车载小冰箱刚刚推出时也曾经让笔者眼前一亮,现在国人对车的理解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还是生活的第二延伸。加上现在10万不到的国内燃油车内饰用料都极具豪华,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档次和感官冲击对应价位来看,瞬间觉得性价比极高。毕竟买车除了拿来开还要取悦自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车辆的专业知识了解并不深入,那么感官的视觉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就占据了消费者对一台车的好感度。所以整体来看,在国产车崛起的时代,大众ID系列内饰就显得不怎么入流。

    2、配置简单,车机功能稀缺

    同样是用户界面,国内的燃油车辆5万出头基本都会标配倒车影像,价格10万出头车机多媒体功能已经十分丰富,如K歌功能、旋转屏幕、车载游戏等等,相当于买车送平板。如果价格上升到15万级,透明底盘、360°倒车影像、电动座椅基本已经配全。相比之下,同价位的大众ID的车机内容则显得十分稀缺,仅有特定合作的几家视听app,而且界面设计色彩单一,既有车主对其一直诟病至今。如果想要360°倒车配置则只能上高配版才可以选择。虽然说配置很多功能使用率并不高,但对车辆智能化程度高低占有极大的权重,丰富的配置更符合电动车既有的形象,也迎合国人的购车需求。

    总结

    总体而言,ID系列车型略势主要在车辆的智能化和配置上,优点对消费者的新引力不够充分,只有对驾驶质感有要求或者习惯德系底盘风格的消费者会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对于年轻群体可能没有太多深入了解的机会。同时,与国内快速更新换代的新能源车技术相比,ID车辆推陈出新的速度比较慢,坚持把车做好做稳再推向市场的坚守笔者对其保持赞赏,但是面对某些车企先推出车再OTA升级的做法,这样的新潮玩法的确会更吸引喜爱尝鲜年轻人的追求。对于ID系列车型优缺点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万次阅读
    136评论
    36赞同
    收藏
    分享
    136评论
    3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