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小鹏为什么要与滴滴造车业务整合?

    烟烟聊智车头像烟烟聊智车头像
    烟烟聊智车2023-08-29

    芝能汽车出品


    昨天天滴滴出行和小鹏汽车的整合,是业内的头条新闻。两家在官方上的说法,将合作推广智能电动车及相关技术,共同努力改变交通和汽车产业。


    实质上,是滴滴把造车的项目作为资产给小鹏,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出行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而核心就是,小鹏将借此机会做新品牌和新车型,计划在2024年发布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这将成为小鹏汽车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项目代号为“MONA”

    Part 1

    回顾小鹏的2023年


    小鹏汽车今年的销量是存在挑战的,虽然在7月份销量突破万辆,达到11008辆,但是相比去年同期的11524辆,有4.5%的同比下滑。2023年1-7月份,小鹏汽车的累计交付量为52443台,同比下滑34.9%


    图1 小鹏汽车2018-2023年销量


    如果我们根据1月2日到8月20日的周度销量,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年初的G9热了一阵子以外,小鹏完全依靠P7/P7i和G6两款车型来撑住销量。


    图2 小鹏汽车2023年周度交付(截止8月20日)


    从产品竞争来看,P7和G6由于有了清晰的对标,整体效果是成功的。而G3/G3i和P5,则由于竞争对手很强,不光是埃安和比亚迪,都是肉搏战的高手。小鹏的智能化放在20-30万,消费者是买单的,下放到15万级别,没办法和国内的需求直面竞争。


    图3 小鹏汽车的产品价格定位


    如果我们继续拆解,能看清楚销量结构。G9去和蔚来和理想汽车争比较难,往下15万级别如何破局成了小鹏汽车核心的问题。


    图4 小鹏汽车的定位和思考


    长期和特斯拉战斗在一线,小鹏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得到了大众汽车的认可。但是这也是在20万层级的竞争,往后随着特斯拉往往2.5万、3万美金迈进的时候,小鹏怎么办呢?


    图5 小鹏和特斯拉的对比


    Part 2

    小鹏15万车型的破局和思考


    问何小鹏总的关键问题是,小鹏怎么去做15万的市场,怎么去降低成本


    事实上,小鹏现在最大的挑战在于降低成本,在扶摇架构上面,G6和后续G9都是在往降本方向努力。但是15万层级,既要满足2B的需求,还要满足2C的需求,还要智能化(座舱和驾驶),小鹏汽车手忙脚乱干不过来。

    滴滴的赋能

    滴滴出行,我们其实可以理解,围绕2B的需求,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具备深厚的理解,这个核心的特点是,它有需求。在2B的车辆,怎么定制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内容,滴滴反而帮助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车型。

    本质来看,“MONA”是滴滴自己做的,现在把孩子交给小鹏,然后提供全生态赋能,从智能座舱到共享出行市场,以支持车型的成功推出。在汽车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使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最直接的,小鹏汽车与滴滴签署了关于销量的对赌协议。小鹏首先将提供3.25%的股份作为交换,以获得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但这些股份将会锁定24个月。随着产品正式上市,滴滴将利用自身平台和生态系统来推动“MONA”项目的销售,如果滴滴平台和生态内的年销量超过10万辆,小鹏将提供额外的对价股权。如果连续两年的最高年销量达到18万辆,滴滴获得的最高股权比例可以提升至5%。

    ● 车型的魔改

    在“MONA”项目上,小鹏是在滴滴的“达芬奇”项目上进行魔改,引入自己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XNGP等多项技术。何小鹏表示,导入“扶摇架构”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支持。XNGP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扩展到15万元级的范畴。在小鹏现有的生产基地上生产,滴滴原有的供应链体系+小鹏在“扶摇架构”领域,谁价格低谁胜出,实现更好的规模化成本降低。

    何小鹏认为,“MONA”产品与小鹏现有产品将有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要比P5和G3i更能打,对该车的保守销量目标设定在每年10万辆。


    小结

    从整体来看,小鹏这次合作,是为了2024年更残酷的价格战做准备。必须要有量才能活下去,活下去得有规模效应,得在15万这个级别站住脚!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