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传奇落寞,广汽三菱黯然退场

    商业百科新媒头像商业百科新媒头像
    商业百科新媒2023-07-28

    近日,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把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广汽三菱推上了舆论场的风口浪尖。

    信中提到,因经营困难以及向新能源市场转型的需要,广汽三菱已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的阶段,后续会对公司的人员结构进行优化。这一信息被外界解读为“大裁员”,虽然后续广汽集团予以了否认。

    广汽三菱走到这一步,虽然让人惋惜,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市场竞争如此白热化的阶段,容不得任何一位参与者能靠老本躺赢,毕竟比你更多老本的对手,还在努力迎合新的市场变化。

    01

    高光时刻与下坡路

    近日,广汽三菱发布了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正式宣告停产。广汽三菱在消化完剩余国产车型的库存后,将会彻底退出市场,这样的结局难免让人唏嘘。

    三菱的名字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拓期可谓是如雷贯耳。2012年成立的广汽三菱虽然只是广汽合资中相对边缘的角色,但凭借帕杰罗的超质量以及在整个SUV领域的发力,广汽三菱也出现了不少的高光时刻。

    2017年,广汽三菱就曾有52.1万辆的销量高峰,这一年广汽三菱实现了93%的销量增长,2018年,广汽三菱再有突破,全年销售新车超过14万辆,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大好。但在之后的几年,广汽三菱却走起了下坡路,销量连年不利。

    2022年,广汽三菱年销只剩下了3.4万辆,彻底式微。广汽三菱陨落的原因是什么呢?曾经以技术著称的三菱在中国的合资品牌为何到后期反而被很多人吐槽是技术不足?

    三菱的发动机凭借皮实耐用,维修方便等优势,与国内汽车可以说是深度绑定。我们的自主品牌起步阶段有很多车子都是直接使用或者改造的三菱发动机,然而随着国标的逐渐严格,当自主品牌们都在不断上线小排量发动机时,三菱由于发动机核心技术大排量,大油耗的特点而被严重限制,进口线几乎全线崩溃的同时,每年经营还因为不能达到平均油耗标准而产生了大量成本。

    02

    三菱退场早有端倪

    三菱集团已经有100多年了,很多人都知道三菱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涉及很多领域,很多行业的综合商业体,那么汽车只是三菱旗下的业务之一,那可以说无论是商业规模还是投入的资源程度,对于三菱集团来讲都不值一提。

    近年来,合资品牌已经是基本上退出中国市场,或者是即将退出中国市场,比如说之前在南京生产,后来去了广汽的广汽菲亚特,现在已经没声音没图像了,那么同属于一个集团的国产吉普也是属于退市的状态,再其次像斯柯达,斯柯达经销商网点已经大面积退网,还有像一汽马自达也是并入到了长安马自达,还有像东风悦达起亚,也是属于半停产状态了,还有大家很熟悉的像东风英菲尼迪,那么反观如今的广汽三菱,其实也只是近几年合资品牌衰退大潮当中啊一朵小浪花,而已。

    只不过三菱品牌对于国人而言,它其实还夹杂着一份复杂的感情。

    广汽三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主要原因是选择躺平,一躺就躺很多年,他自己没有用心去做中国市场。早年三菱的商用货车、面包车和越野车,也曾广受欢迎,像帕杰罗放到今天的越野车当中,它也有一战之力。

    还有主要原因之一,大家都知道中国新能源车急速发展。

    2019年是广汽三菱业绩急转直下的一年。

    这一年,变速箱顿挫、发动机抖动,底盘异响、制动系统故障等等技术问题几乎伴随广汽三菱的每一个车型,并且有大量车主反馈,以上的这些品供缺陷,都是普遍问题。车辆的基本素质频繁出现问题,除了零部件质量以及加工工艺水平不足之外,更大的原因在于三菱的发动机技术已经处于落后地位。

    2019年国产SUV掀起反攻浪潮,哈弗H6(图片|配置|询价)一枝独秀,强势崛起,而在2020年,自主品牌SUV又取得了集体的重大突破,这一年比亚迪宋和荣威RX5的销量都实现了巨大涨幅,自主品牌SUV的销量在前十中占到了五位。

    当支柱领域受到巨大冲击,销量也被严重影响,2019年销售3.3万辆,同比只下滑7.6%,但紧接着2020年7.5万辆,同比就下滑了43.6%,2021年6.6万辆,同比下滑12%。直到去年,广汽三菱全年销量只有3.4万辆,同比下滑49.1%,接近腰斩。今年的销售数据,更是惨不忍睹。

    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导入,面对着已经卷出天际的汽车市场,广汽三菱当下之结局似乎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事实上,三菱不光在中国市场式微,在欧美两个市场,销量也大不如前。在美国市场,三菱的市场份额从巅峰时候的1.54%下降到了2021年的0.68%,销量刚好也就破十万;在欧洲市场,三菱的市场份额也从1.34%跌到了2021年的0.58%,年销量只有6.77万辆。

    03

    结语

    大背景的影响可不只体现在燃油领域,2018年同时也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元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百万大关,双积分政策正式实施,新能源外资股比放开,特斯拉在华独资建厂,小鹏G3,威马X5等新势力产品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很快,中国车市就拉开了传统车企电气化改革的大潮,正式开启了电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其中以比亚迪、吉利为首的插混车型,由于经济性、性能共存,再次极大地压缩了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连带着像广汽三菱、欧蓝德这样的性价比油车也就彻底失去了立足的能力。

    广汽三流的现状并非偶然,在大环境的巨变之下,没有能力和态度的车企注定只能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过去四年有超过七家合资退出中国市场,广汽三菱的退场恐怕也不是最后一个。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