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车卖不动?车企很焦虑,降价就能治

    智电汽车头像智电汽车头像
    智电汽车2023-07-18

    文/土木

    进入2023年下半年,中国车市再度掀起一轮新的降价潮。多家知名汽车品牌相继宣布降价,呈现出更为精准和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

    这一系列降价行动显得更加理性,吸取了上半年经验教训,并且指向未来将会使用更加灵活的价格调整方式。

    其实上半年的好几次降价、优惠都还没有到真刀真枪拼销量的时候,很多车企都还是一种投石问路、边走边看的状态。像蔚来的降3万,不送换电这类优惠,基本就相当于没有。

    下半年,像上汽通用就宣布旗下纯电动SUV车型凯迪拉克锐歌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下调近8万。降低了入门门槛,那么自然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关注了解这款车型,销量自然会相应的上升。

    之前南北大众也是针对ID.家族系列车型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比如ID.6 CROZZ和ID.3等具体车型的优惠幅度不可谓不大。特斯拉也在隐晦降价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引荐奖励来刺激购车和推广。

    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如同搏击擂台,出招之后如果没有效果就变成了“漏洞”被对手反击。唯一的区别是擂台上一般只有2个人对打,而车市擂台是上百人无差别对打。现在有压力的车企都还在酝酿,优惠和配置提升会随着车企的压力增大而越来越大。

    目前来看,合资系列除了依然能强占燃油车份额的几家之外,剩下的边缘品牌会越来越难。当然,在传统阵营,BBA和大众两田这种头部依然还是头部,份额和销量会被新能源和新势力抢,但不至于说举步维艰。

    但也有特殊的,比如日产的e-power超混得不到市场的青睐的前提下,单靠轩逸和天籁燃油系列有一些难以支撑。现在天籁也有一些伤到了元气,实话实话,实际上日产那个1.5T三缸的奇骏其实还是不错的,要动力有动力,要省油有省油。

    总体上说,合资的颓势已不可逆。其原因一是来自自主的技术提升和赛道优势,当然这涉及到国家对新能源政策倾斜以及产业链的完备。

    其二则是主力消费群体已经由70、80一代变成了90、00一代。现在的年轻人对“合资”这个属性并不是那么感冒,消费意识和70、80有很大的区别。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越往前发展,汽车这个消费品会从“门面”“面子”“财力”逐渐的回归到“工具”这个属性上。

    新能源仍然会快速发展,逐步蚕食更多的燃油车市场。所以,可以说国产新能源蚕食合资燃油,此消彼长得嘛,这是大方向和国家政策决定的。

    三部之前发文延续购置税补贴政策就是定的基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20-30万区间的家用车市场会是新能源阵营的主战场。

    最重要的是,纯电市场除了特斯拉这个特殊的存在之外,其他的基本上被自主牢牢把持,合资除了大众ID之外,很难找到对手。

    混动方面比亚迪太强势了,长安奇瑞长城紧随其后,合资里面也只有两田能掰掰手腕。至于国内几家新势力,混不下去的也都准备离场了,能活着的基本上暂时都不会出啥问题。

    写在最后:

    可以预见,车市的价格战将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背景下继续上演。车企的不安和焦虑就是来自对自己的不自信,如果真的能在产品上提供到消费者难以割舍的卖点,降不降价又如何呢?至于不能做到“不可替代”的车企,那就用降价换销量和安心。

    次阅读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