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海关调整小轿车、越野车进出口商品归类技术特性要求,明日起施行

    IT之家头像IT之家头像
    IT之家2023-06-30

    IT之家 6 月 30 日消息,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调整小轿车、越野车进出口商品归类有关技术特性要求的公告。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术语和定义》(GB / T 3730.1—2022,将于 2023 年 7 月 1 日实施,以下称“2022 年新标准”),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本国子目注释(2017 年调整部分)》(海关总署公告 2017 年第 16 号附件 1)中,小轿车和越野车归类应满足的技术特性要求调整如下:

    归入税则号列 8703.2361 项下的小轿车,应满足 2022 年新标准中“4.1.1 轿车”项下“a)”“b)”、注 1 至注 3 的技术特性要求。

    归入税则号列 8703.2362 项下的越野车,应满足 2022 年新标准中“4.1.3 越野乘用车”项下“a)”“b)”“c)”“d)”、注 1 的技术特性要求。

    调整后的具体技术特性要求详见附件。

    本公告自 2023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附件:进出口归入小轿车、越野车税则号列的商品技术特性要求

    IT之家附具体要求:

    税则号列

    商品名称

    商品技术特性要求

    8703.2361

    小轿车

    归入税则号列 8703.2361 的小轿车,应属于具有如下两项技术特性之一的乘用车,但越野车除外:

    1.车身结构为三厢式车身;

    2.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且同时具有以下条件:

    (1)座位数不超过 5 座,座椅(含可折叠座椅)不超过两排且无侧向布置;

    (2)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且转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四分之一部分之后;

    (3)车长不大于 4000 mm,或车长大于 4000mm 但不大于 5200 mm 且车辆处于整车整备质量状态下车顶外覆盖件最大离地高度不大于 1580mm。

    注 1: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对于前横置发动机,为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对于前纵置发动机,为发动机第一缸和最后一缸缸心距的中心线。

    注 2:两厢式车身指动力总成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两个空间形态的车身,乘用车的行李舱和客舱内部贯通(包括行李舱由一块可移动的隔板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后,仅上半部分与乘客舱贯通的情形);三厢式车身指动力总成舱、客舱和行李舱在外形上形成各自独立形态的车身。

    注 3:车顶外覆盖件是指车身顶部外表面的结构件,不包括行李架、天线等附加在车顶上的附件。

    归入税则号列 8703.2361 的小轿车,仅装有点燃式往复式活塞内燃发动机,气缸容量(排气量)超过 2500 毫升,但不超过 3000 毫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在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后面的空间具有供各人乘坐的固定座位,并带有安全装置(例如,座椅安全带或安装座位安全带的定位点和配件),或具有固定的定位点和配件,以备安装座椅和安全设备;这些座椅可以是固定的、折叠的或可从定位点移走的;

    2.沿车厢两侧带有后窗;

    3.在车厢两侧或后部具有带窗的滑动式、外掀式或提升式车门;

    4.与乘客区间相连的整个车厢内部具有装饰精致、配置舒适的特征(例如,配置地毯、通风设备、内部照明和烟灰缸等)。

    8703.2362

    越野车

    归入税则号列 8703.2362 的越野车,应为具有如下各项技术特性的乘用车:

    1.至少有一个前轴和至少有一个后轴同时驱动(包括一个驱动轴可以脱开的车辆)。

    2.至少有一个差速锁止机构或至少有一个类似作用的机构。

    3.车辆处于整车整备质量和一位驾驶员状态下,单车计算爬坡度不小于 30%,并至少具有如下六项技术特性中的五项:

    (1)接近角不小于 25°;

    (2)离去角不小于 20°;

    (3)纵向通过角不小于 20°;

    (4)前轴离地间隙不小于 180mm;

    (5)后轴离地间隙不小于 180mm;

    (6)前后轴间的离地间隙不小于 200mm。

    4.车身结构为两厢式车身时,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且转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四分之一部分之后。

    注:装有高度可调悬架的乘用车,有一种悬架状态具有 1~4 技术特性时也视为越野乘用车。

    归入税则号列 8703.2362 的越野车仅装有点燃式往复式活塞内燃发动机,气缸容量(排气量)超过 2500 毫升,但不超过 3000 毫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在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后面的空间具有供各人乘坐的固定座位,并带有安全装置(例如,座椅安全带或安装座位安全带的定位点和配件),或具有固定的定位点和配件,以备安装座椅和安全设备;这些座椅可以是固定的、折叠的或可从定位点移走的;

    (2)沿车厢两侧带有后窗;

    (3)在车厢两侧或后部具有带窗的滑动式、外掀式或提升式车门;

    (4)与乘客区间相连的整个车厢内部具有装饰精致、配置舒适的特征(例如,配置地毯、通风设备、内部照明和烟灰缸等)。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