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从红旗扬帆到比亚迪领跑——中国汽车走全球迎来“漫长的季节”

    一品汽车头像一品汽车头像
    一品汽车2023-05-04

    经过漫长的疫情冲击,持续下行的全球汽车市场亟待一场重振之局,而中国品牌无疑将成为这场“漫长季节”后大爆发的关键主角。

    据一品君观察,英国Brand Finance日前发布了“2023全球汽车品牌价值100强排行榜”。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共上榜25个品牌,超越美国(20家上榜)成为上榜数量最多的国家,足见中国汽车品牌日益崛起,正成为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神之一手”。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汽车品牌也纷纷加速全球化布局,意欲乘东风而下面向全球,开启新的“走出去”战略。就此,一品汽车也将带来“中国汽车走全球”系列报道,一探全球化的航路之上,哪家品牌能成为领航者,哪家品牌能名扬天下,哪家品牌又将成为全球榜一大佬。

    红旗扬帆 攻坚全球之下实力几何

    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长子,一汽集团和红旗汽车在全球化的征途上备受世人瞩目。而外媒也在审视中国汽车产业之际更多将目光聚集到红旗之上,以直言不讳闻名的车评人Jeremy Clarkson就曾称红旗L5霸气十足。一品君认为,凭借其独特的身份,以及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红旗能够在海外市场产生“新奇效应”,具备引起全球用户共鸣的实力。

    显而易见的是,红旗汽车也想将这一效应应用在全球市场,今年年初,一汽红旗全球战略发布会中,便提出达成“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目标。信息显示,一汽红旗确定到2025年实现总销量达到100万台,其中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超过10%,当年海外销量同比2022年增长20倍;2030年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25%。

    从中不难看出,一汽红旗计划在2025年实现海外销量突破10万辆,以实现20倍的增长速度。在新能源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无疑对红旗汽车在海外的布局均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其建成超过700家红旗体验空间、超1000家服务网络、60万个补能终端的计划同样需要大量投入。

    一品君看来,在全球化战略之下,如何在国内市场新能源的领先经验中找到突破点,并应用于海外市场是关键。而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的采访中,也提到“中国品牌以国际市场为核心,定义企业未来的路径怎么走,最简单的便是从中国市场的先行经验中找到适合国际市场的打开方式。”

    对于一汽红旗而言,在海外建厂计划尚未有眉目的当下,如何在全球化设计、技术研发以及经销和补能网络方面发力,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比亚迪领航 新能源“一把手”背后的困局

    从新能源国内品牌头牌,到全球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比亚迪和王传福一步步的将曾经许下的诺言逐一实现,真正上演了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好戏。当下,摆在比亚迪面前的似乎只剩下“2025年比亚迪要做的世界第一”的豪言壮志。

    在市场表现方面,比亚迪的同样亮眼,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4月产实现销量21.03万辆,同比增长94.3%,这一销量数据已经接近2022年12月比亚迪23.52万台的单月销量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4月销量中,海外销量数据十分亮眼,达到了14827辆。而据一品君观察,今年1-4月,比亚迪海外销量接近5.36万辆。去年全年比亚迪的汽车出口是5.59万辆。换而言之,比亚迪仅今年前四个月的出口量已经逼近了去年全年,汽车出海跑出了新的“加速度”。

    比亚迪拥有最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拥有10万名工程师,比亚迪的崛起,是工程师红利的释放。然而在比亚迪实现新梦想的路上同样存在挑战,正如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中国车企走全球化的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核心的大问题是,我们走这条路就会动别人的奶酪。如果有很多传统国际车企受到影响,他们也必然会形成各方面连锁反应对我们不利。” 好在比亚迪始终在自研芯片和电池等方面加大投入,避免在争全球榜一的路上出现卡脖子的困局。

    无论是以供应链身份与他家合作,还是凭借品牌身份开拓疆土的路上,比亚迪完全可以在急加速的状态下“慢下来”,深耕品质工艺,要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类似“排放门”、“碰撞门”等丑闻事件,持续在品质水准上对曾经燃油时代的全球头牌车企形成压制。

    上汽发力 全球车背后亟待新突破

    如果将比亚迪称为中国品牌逐鹿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龙头,那么上汽集团便是与其竞争头名的主要敌手。据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海外市场销量为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基于如此的表现,上汽更是在宣传之际称:海外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

    由此可见,上汽集团是中国品牌进军海外的主力军。究其成因,一方面是上汽荣威与MG在海外市场固有的品牌认知度较高,且在销售网络方面有着较深布局;另一方面,上汽集团是较早入局全球产业,并在海外建厂的品牌之一,造就了其MG4在海外市场有着单月销量破万的成绩。

    市场结构上,一品君与上汽集团负责人沟通之际了解到:“预计到2025年,上汽集团将实现从国内为主向深耕国内与拓展海外并重发展转变,海外销量达到150万辆,在集团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超过20%,争创世界一流车企。”

    从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战绩中,我们不难看出,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极大影响了中国品牌在海外的表现。其主打“全球车”的战略,也是各家中国品牌可以酌情参考的战略方向,当然上汽的成功也并非毫无忧虑,在MG4之余,如何将更多的新能源产品推广的全球市场范围,是这场全球战役中上汽集团的重中之重。

    万亿广汽 梦想背后蓝图仍需探索

    当全球化的愿景照进现实,各家中国品牌纷纷发力,其中广汽集团于去年发布了2030“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其中指出国际化是广汽的五大增量之一,也是七大夯实板块之一。

    一品君相信,当广汽集团喊出“万亿目标”后,市场中存在一定质疑声音。要知道,过去的2022年,广汽集团在产销同比增加、市场份额创新高的表现之下,才实现净资产和营业总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广汽集团要实现十倍增速难免令人“刮目相看”。

    当然在宏伟的目标之下,广汽集团也在着手建立全球化体系,其欧洲研发中心已经在意大利米兰开业,日前同步举行了全球设计大赛,足见广汽对全球化有着细致的布局。但是,一品君研究广汽集团销售数据发现,其2022全年海外销量3.3万余台,同比增长59%,其销量主要聚焦在沙特、墨西哥及智利三个重点市场。为了实现万亿的目标,广汽传祺计划在海外市场将实现年营收600亿元,年出口汽车50万辆,在2030年实现这一目标同样任重而道远。

    写在最后: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成为拉动行业整体增长的重要力量,“国际化”战略已经成为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摆在中国品牌面前的并非是一堵墙,而是一座座由品牌认知、海外文化、消费习惯以及全球化体系等因素,组成的群山峻岭,可谓“难于上青天”。

    在本期与你看过一汽红旗、比亚迪、上汽以及广汽的一系列表现后,一品君也将在下期内容中带来奇瑞、吉利、长城以及长安各大品牌的海外战略解析,也期待更多朋友参与留言互动,说出你对“中国品牌走全球”的期待与分析。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