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中国新能源技术突破封锁,汽车出口激增,日专家:中国已练好内功

    武事汇头像武事汇头像
    武事汇2022-11-26

    汽车作为现代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包含的独立零部件不下万种,汽车的产品制造能力和市场认可度,一直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标准,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和韩国生产的汽车一直广受全球市场的欢迎,成为其国家收入的支柱产业,然而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异军突起,不仅改变了全球汽车出口市场的格局,还在电动车领域力压日韩,牢牢守住了第一的位置。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今年1至10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61.5万辆,仅次于日本,上汽累计出口77.2万辆,增长46.1%,北起出口超8.2万辆,增长30%,海外市场涵盖了东南亚、中东、中美洲、南美洲等地区,在合资领域,沃尔沃、特斯拉成绩亮眼,其中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向全球出口汽车219427辆,产业链本土化率达到了95%以上,产品成功进入欧美的十多个发达国家。

    在电动车领域,根据海关总署此前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额达11.25亿元,出口量增长率达116.2%,占据欧美电动车总销量的10%,长城、蔚来、吉利等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不断增加。

    在过去十几年间,美欧以及日韩等汽车大国,在汽车技术方面对华实行了严格的封锁,中企只能花大价钱采购外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汽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从国外进口的整车的价格更高,导致汽车一度难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目前随着中企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在电池技术方面打破封锁,异军突起,带动新能源汽车走冲进了海外市场,并在改变着世界汽车市场的格局,这是对中国工业发展的最大肯定。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令日韩倍感压力。日本立教大学教授田中道昭指出,中国有可能复制当年“日韩盛景”,他同时感慨,中国已经在新能源赛道上“练好内功”,正从“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消费强国”转变。

    田中道昭认为,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练好“内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齐全的工业体系下,中国企业不断攻克汽车核心技术的壁垒,拥有了自主研发的能力,结合国内齐全的零部件供应链,中国汽车的生产制造能力大幅提高,二是根据中方出台的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各地政府积极扶持本地汽车工业发展,帮助他们进军海外,在中国的政策扶持下,中国汽车企业全面走向国际市场。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韩国《国民日报》的介绍,中国新能源电池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四大主要新能源电池材料及零部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领先的电池技术,让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突破,并在欧美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对国际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今年9月份,美国出台“削减通胀法案”,规定对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进行每车7500美元的税收减免,但有个前提,那就是不得含有任何外国制造或组装的电池零件,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35%的镍、50%的锂和90%的稀土都由中国加工,美方根本无法摆脱中国的零部件,英国金融时报称,越来越多的美企和行业组织正在推动放松对中企的规定。

    在中国汽车交出亮眼成绩单的同时,美欧关于汽车行业的贸易争端却在加剧,在美国“削减通胀法案”的规定下,欧洲生产的汽车在美国市场同样丧失了竞争力,这对本就恶化的欧洲经济而言是雪上加霜,引起了法德等国的强烈不满,本月22日,法德经济部长举行会谈,称美国此举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欧洲必须捍卫自身利益,否则法德将会采取单边措施捍卫本国的经济。

    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正在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本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时,德国大众、宝马等汽车品牌的高管随同访问,德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巨头博世集团称,如果不进入中国市场,就无法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取得成功。

    汽车领域的合作加深,也带动了中方同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对中欧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观美国以邻为壑、美国优先的不公正做法,正在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

    次阅读
    4评论
    80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8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