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瞄准滑板底盘,宁德时代会是下一个“控制”车企造车的供应商吗?

    童济仁汽车评论头像童济仁汽车评论头像
    童济仁汽车评论2022-11-03

    宁德时代不会亲自下场造车,但他一定会想要“控制”车厂造车,而自己可以站在利润链的上游。这是每一个在高门槛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规模/技术霸主地位的供应商,都想要做成的事情。

    就在10月31日,宁德时代宣布与越南车企VinFast就CIIC宁德时代一体化智能底盘开展合作。这个CIIC,本质上就是去年在行业内炒得火热的滑板底盘,也就是电池、底盘、线控与非承载车身结构的集合体,可以看作是继CTC电池与底盘一体化之后,车电合一的再进化。把时间线再拉早一点,今年2月,宁德时代的一体化电动底盘项目就已经在上海开工。

    一边,是宁德时代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动力电池绝对龙头供应商;另一边,车企的变心、其它电池企业的合围,让宁德时代需要考虑业务的拓展,实现更加高附加值的输出,而电池与底盘的绑定,几乎就是必然的方向。

    去年宁德时代换电品牌的发布,是宁德时代用车电分离技术涉足底盘部分。而今年的滑板底盘则是反其道而行,用极致的车电合一,实现电池和底盘的整体输出。

    无论哪种,都是宁德时代为了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向整车渗透的途径。

    垄断了份额,宁德时代还不满足?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地位,当然毋庸置疑。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财报数据:营业收入973.69亿元,同比增长232.47%,净利润94.24亿元,同比增长188.42%,综合毛利率相比上半年的18.7%继续提升至19.3%。在碳酸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还在疯涨时,宁德时代通过对整车厂供货的涨价,稳住了毛利率。

    而在动力电池装机量上,宁德时代今年前三季度在国内市场份额47.5%,领先第二名比亚迪约25个百分点。在全球同样是第一,而且市场份额从去年的28.6%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4.8%。

    但这么漂亮的业绩背后,是车企们的变心,是其它电池企业的合围。

    车企要在宁德时代以外,寻求第二供应商,甚至还要自建电池厂、自研电芯。另一边,特斯拉、比亚迪、零跑等厂家,都在做自己的CTC、CTB电池与底盘一体化,相当于磨平了不同动力电池的差异化,削弱宁德时代的不可替代性。

    业绩的飘红与市场的危机感一道,让宁德时代此时搞业务拓展的决心,变得无比强烈。一切有可能让汽车与电池解耦的模式,宁德时代都要有所参与。

    去年发布的换电品牌,主要瞄准的是对补能效率有较高要求的出行市场。而今年的滑板底盘野心更强,是要与整车厂合作,并且对整车厂的底盘机械与电子电气架构实现定义。

    掌握滑板底盘,就意味着一定要掌握电池包与底盘的一体整合技术、包括线控转向与线控制动在内的线控底盘技术、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技术等一系列前沿技术。而所有技术整合的结果,就是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再造汽车产业体系。

    就像今天的电脑一样,英特尔、AMD、英伟达等少数高科技企业,定义了核心标准,然后联想、戴尔、惠普、华硕等众多OEM们按照这个标准去进行生产。

    宁德时代到了今天这个阶段,所有围绕动力电池的东西能干的都已经干了,包括对各种电芯技术的研发、与行业内几乎所有车企的供应合作、庞大的产能规模。同时,因为动力电池的特殊性,行业内不乏整车厂发出“我们在为宁德时代”打工这样的论调。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宁德时代目前的份额垄断,都远非安心。走出原有的业务范围,通过捆绑底盘技术,把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就是必然的结果。

    “去宁德时代化”是怎样的商业逻辑?

    宁德时代的成长,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过程。直到今天,宁德时代用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产能以及先发优势构筑了护城河,也成为行业内公认领域的周期性股票中,极少能穿越周期的一只。

    之所以能穿越周期,不仅在于宁德时代自身,而且在于宁德时代通过投资上游供应商保住自身供应链,通过与整车厂战略合作绑定下游供货,从而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模式,让规模增长与资本运作互为呼应。

    而此番做滑板底盘,也是这一思路。愿意和宁德时代合作滑板底盘的整车厂,大概率具备有维系规模的需求、自研能力不强、存在路径依赖、没有太大上升野心等特征。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可以在核心技术上由宁德时代完整输出的实体。

    此时,宁德时代扮演了一个“超级供应商”的角色。

    而且,如果宁德时代的这种模式在某一家车企走通,那么一定就有其它车企来寻求合作。标准化的底盘架构和三电技术,就有可能让汽车品牌加速同质化,反过来会映衬这是一台“宁德时代车”的印象。

    这是宁德时代用业务开拓,保持行业地位的一面。

    事实上,智能电动车时代,宁德时代想做“超级供应商”并不稀奇,英伟达、华为也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扮演类似的角色。核心就是补足车企打造智能电动车所必需能力的同时,拿走原本属于车企的一部分职能与利益。从这个角度看,宁德时代的滑板底盘和华为的HI,有异曲同工之处。

    另一方面,就算现在整车厂不满意宁德时代的强势,开始找第二供应商,或者开始自建电池厂甚至是自研电芯,但是动力电池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长周期型规模行业,市场的选择也是相互的、动态的。所谓的“去宁德时代化”,站在车企的角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宁德时代也一定会用扩张新客户、开拓新业务的方式,确保即便动力电池装机量份额下降,也能有足额的营收与利润。

    这是在头部车企变心、动力电池需求扩大、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宁德时代主动求变的决心。

    写在最后

    今天的宁德时代,市值几乎相当于比亚迪+长安+吉利的市值总和。当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突飞猛进时,宁德时代几乎是动力电池领域唯一能在每个时间点上都踩对节奏的企业,而且在资本运作与规模上全面领先所有对手,那么高市值是水到渠成的。

    2022年,宁德时代的基本面已经形成。但面对未来的竞争,宁德时代同样居安思危,同时布局多个方向,以做到未雨绸缪。那个曾经押对所有技术路线的宁德时代,如今同样也要靠突围墨守成规的技术模式与资本运作,继续跨越行业的周期。

    次阅读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