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踏板车设计个大坐桶怎么就那么难?

    骠骑府头像骠骑府头像
    骠骑府2022-06-07

    我是骠骑府,摩托车评论人,欢迎关注我的图文和视频内容!

    这是一位关注了骠骑府的朋友发来的问题邀请,如下图。

    说实话,这个问题有点片面了。

    国产(品牌)踏板车确实大多座桶空间不大,但是这个问题在小排量通路型踏板车上面是普遍存在的,不仅是国产品牌踏板车,就是本田雅马哈铃木等日系品牌的同级别踏板车,座桶空间也大多不很理想(有少数除外,例如本田的佳御110)。

    铃木UE125座桶

    上图为铃木UE125的座桶空间实拍图,可以看到,其容积并不算很理想,也就是一般水平,放一顶全盔进去估计是万万不能的,瓢盔应该可以,而绝大部分的国产品牌125排量踏板车的座桶空间也基本就是这个样子,合资品牌的同级别踏板车也差不多。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既是设计上的,也与成本有关。

    为何座桶空间会设计得这么小?首先是因为这个排量级别(125cc及以下)的踏板车,车身的空间本来就不富裕,就那么小的排量,不可能设计一个超大的车身,那样也跑不动对吧?

    那么在车身空间寸土寸金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大坐桶空间呢?办法并不是没有,注意上图中画红圈的部位,这就是油箱,如果将油箱设计安置在别的地方,这地儿不就腾出来了吗?

    并不是没有这个先例,例如三阳品牌旗下有几款小踏板车,就一直把油箱设计在腿部前方,加油口就设计在油箱上部,这不就把座桶空间给腾出来了吗?

    比较一下三阳悍将125S的座桶空间,再对比一下上面的铃木UE125,谁大谁小一目了然不用废话。

    问题来了,既然三阳悍将125S的设计这么合理,为什么国产踏板车和合资品牌的小踏板车不采用这种更合理的设计呢?

    原因既复杂又简单,说简单,还是因为成本问题,说复杂,就要从国产踏板车与日系小踏板车之间的渊源说起。

    这里单指125cc排量的单缸风冷发动机的小踏板车,也就是纯通路工具型踏板车。


    这个排量级别的踏板车,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拼杀争夺,产品竞争力其实已经没有任何的秘密武器而言,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了,各个厂家其实比拼的就是价格,品控,品牌这几样,而这个市场早就已经没有国产品牌的容身之地,除了国产豪爵还能正面对抗几个合资品牌以外,国产其他品牌在这个市场(125cc排量单缸风冷发动机)已经是放弃了。

    这个排量的踏板车,价格是一个很敏感的因素,高几百块低几百块,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到用户的购车欲望,所以,各个厂家对成本的控制要求很严格。

    早期的这个排量的日系小踏板车,对于座桶空间的大小要求并没有现在高,一直就是这么设计的,油箱设计在了座桶内部,加油时需要打开坐垫才能办到,一直以来也没人觉得不对,而国产品牌的踏板车(包括台湾的光阳),其实就是师从于日系的小踏板,自然而然就将这一“传统设计”沿袭了下来。

    上图就是九十年代的神车光阳豪迈125,有点资历的车迷应该都知道,这款车的座桶空间也很小,油箱设计在了座桶里面,挤占了座桶的空间。

    前面已经说过了,成本是最大的障碍,为什么呢?

    不是不能将油箱设计在前面,而是这么做的话,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动,现有的零部件已经很成熟了,价格也穿了,很好用。

    非要改的话,很多东西都得从头设计研发,再找配套厂单独开模,最后验证可靠性是否达标,这些都是额外的很大一笔开销。

    例如车架,如果将油箱设计在了腿部前方,车架的立柱要修改,这个改动很大,涉及很多因素,强度和可靠性,是否容易大规模制造生产,夹具的重新调整设计等等,这些都得花大价钱,另外内部的灯具喇叭,线束,电器部分都得重新找地方安装,这也是很头疼的事情。

    再比如油箱,你得重新设计一个适合装进前面板里面的油箱,现有的肯定不能用,油泵也得重新设计,这又是一笔开销。


    最后就是各种覆盖件的重新设计,座桶,前面板等等,这笔费用也不小。

    这样一算下来,成本会增加不少。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住京郊,在北京市区内上班,以前都是几个小伙伴早上约在一起搭乘同一辆已经很熟络的网约车上班,费用平摊下来没几个钱,对吧?后来你换了公司,上班时间也改了,不能再跟其他小伙伴们搭乘同一辆车,你得自己单独打车,这个费用是不是就蹭蹭蹭地翻了几倍?

    前面已经说过,对于这个排量的小踏板来说,价格因素很关键,在没有其他极具竞争力因素加持的情况下,价格却比同级别对手贵了一两千,你还怎么卖?

    所以,小踏板配个大坐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再来说说大型踏板车的座桶空间。

    大型踏板车的座桶空间设计要比寸土寸金的小踏板容易很多,因为毕竟车身空间更大,价格也更高,注意我说的这两点。

    车身空间大,座桶空间也能相应地得到扩充,这个很好理解,对吧?例如赛科龙的RT3C,轴距达到了1545mm,车长达到了2165mm,对比小踏板,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即便是这样,RT3C的前代产品RT3,也被车迷吐槽座桶空间不够大,不能容纳多数型号全盔,到了RT3C的时候,赛科龙就把座桶空间重新给扩容了,这样就能容纳一顶全盔了。

    当然,改动是需要增加成本的,但是RT3C的价格并没有随之相应的大幅提高,这就涉及到上面讲到的价格因素。

    大型踏板车本身售价就要比小踏板高不少,有足够的价格空间来容纳一些小修小改导致的成本上升,厂家会衡量改与不改之间的利弊,如果能确定修改之后成本不至于增幅过大,也能确定带来更好的销量,那么改,当然是更好的选择,这点就比小踏板们的灵活度大多了。

    其实目前国产大型踏板车的座桶空间大部分都还能满足需要。


    当然,进口品牌的大踏板这方面做得确实要更好点,座桶空间更大,对于车手的关怀做得更好,这是要承认的地方。

    好了,就讲到这里吧!以上为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言与骠骑府交流。

    .万次阅读
    233评论
    28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