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因地制宜:氢能示范区资源禀赋与战略定位

    产业观察者头像产业观察者头像
    产业观察者2022-05-06

    郑贤玲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基本上是以加氢站建设和推广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量化指标,但其资源禀赋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部分地区应适当调整地方战略。

    (其实,这是一份整理过的资料)


    Industry Observer@01

    北京市/京津冀

    《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2021年11月)

    《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

    标签:“示范应用联合体”

    布局:大兴(联合天津市滨海新区、唐山市、保定市、淄博市、滨州市)、延庆、昌平、房山

    (一)示范目标

    (1)示范应用:2023年前,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其中大兴不少于5300辆,超过4000辆聚焦在矿石钢材运输、建筑材料运输、渣土运输、物流配送和长距离客运领域;昌平不少于1200辆,推广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装机规模累计达到5兆瓦;房山不少于1000辆。

    (2)氢能企业:2023年前,培育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2025年前,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其中昌平,引进、培育5—8家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孵化3家以上氢能领域上市企业;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培育并引进产业核心环节重点企业达到50家。

    (3)基础建设:北京市2023年建成加氢站37座;到2025年再新建加气站37座,累计建成74座,其中大兴(及联合体)计划建成49座,昌平计划建成10—15座;房山计划建成15座。氢能产能达到11.56万吨/年,运氢车450辆以上。昌平制氢规模达100吨/天。

    (4)氢能产值:2025年,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其中昌平提出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收入规模突破300亿元;房山实现氢能供应与燃料电池装备产业链规模达到60亿元。

    (5)配套技术:大兴提出到2025年,8项核心零部件取得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化,购车成本降幅超过40%。实现700瓦/公斤燃料电池发动机商业化应用,耐久性突破25000小时。研发200-450升大容积氢瓶;开发国产70兆帕车载氢系统。

    (二)资源禀赋

    (1)资金优势。全社会拟共计投入资金463.05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资金投入53.54亿元(大兴区投入17亿元,占城市群政府投入的30%),企业投入156.51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53亿元。

    (2)研发优势:集中了清华大学、中科院、中汽研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众多行业顶级专家。

    (3)产业基础优势:已经形成以北汽福田、长城汽车、亿华通、国电投、中石化等头部企业引领的产业链。

    (4)拥有多种车辆应用场景、百万量级的车辆应用潜力:大兴国际机场、京东“亚洲一号”、京南物流基地。

    (5)具备产能充足、绿色低碳的氢能供应基础。目前房山区氢气产能达到3,300Nm3/h,其中,燕山石化已建成年产氢气1,440吨的工业副产氢气提纯项目;环宇京辉具备氢气产能近1,000吨每年,纯度最高可达99.99999%,长期为航天、电子、医疗等行业领域提供超纯氢气源。

    (三)扶持政策

    享受“以奖代补”鼓励政策。

    北京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氢能发展方案,其中大兴是以产业链培育为目的,也是北京氢能产业发展的主导地区,大举招商引资,在《大兴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暂行办法》中明确了在大兴落地企业的支持政策,包括:

    对连续三年正增长的氢能企业给予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年的资金支持;2000平米以内厂房以内三年内给予100%的免租金,超过部分50%的免租,每年最高补贴不超过500万元;设备采购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20%的补贴,每年每家最高补贴不超过2000万元。

    被列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关键零部件目录的零部件生产研发企业,按照国家奖励资金的30%给予资金支持;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认证的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1000万元等不同级别的奖励;另外,对于氢能标准编制、应用采购、金融企业等相关企业都有非常明确的奖励政策。

    北京大兴充分利用国际机场窗口和京东物流园区,积极打造氢能配套基地,并联合周边地区搭建氢能中和平台,促进重点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如商用车由北汽福田、亿华通、科泰克、东岳等企业研发;乘用车由长城汽车及未势能源研发提供。

    相比之下,房山和昌平的规划更多源自自身的产业基础。如房山区是燕山石化所在地,京津冀区域重要的氢源供给基地,具有天然的氢能应用推广条件;而昌平则依托当地科研机构、中央企业和大型车辆、工程机械单位如福田汽车、三一重工等开展氢能产业的产学研探索。

    延庆目前没有单独出台氢能发展规划,主要是以冬奥会为契机,推动氢能汽车加氢站的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更多是发挥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项目验证作用。

    (四)代表企业

    就北京地区的基础而言,目前氢能产业链还是比较集中在以车用燃料电池为核心的格局,目前零部件企业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对比较少,主要是系统和电堆企业,国投电力(国氢科技)产品涉及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PEM制氢,但其生产基地也分散在佛山、武汉、济南、长春等地。

    但目前,国内产业链重点企业都已经纷纷在大兴布局,大兴氢能产业生态链正在形成。


    Industry Observer@02

    上海市/长三角

    《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2020-2023年)》

    《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2021年11月)

    标签:“上海制造”

    布局:上海;江苏如皋、苏州、张家港;浙江嘉兴、嘉善

    (一)示范目标

    1、形成产业规模:2023年“百站、千亿、万辆”。建成100座加氢站,形成1000亿生产规模,销售1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推出20个以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到2025年,上海成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高地,运行超过70座加氢站。

    2、强调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指标和自主可控: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大于50kW,商用车燃料电池堆额定功率密度大于3.0kW/L,乘用车燃料电池堆额定功率密度大于3.5kW/L,低温冷启动低于-30℃,纯氢续驶里程大于300公里;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实现批量产业化,供应链上下游安全可控。

    3、应用端车辆多元化: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以公交、环卫、物流、工业园区、长三角城际联动等应用场景为切入点,涉及燃料电池物流车、重型卡车、多功能乘用车、公交客车、轻型客车、叉车等,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交通领域。

    4、氢气来源更加广泛:全面掌握工业副产氢、煤制氢、甲醇制氢、天然气制氢等氢气制取技术,开展兆瓦级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与电解水制氢集成及应用示范。

    5、推进行业标准和集约化发展:各种储氢路线中,明确提出采用45MPa高压瓶组、氢气液化、固体储氢、管道输氢等技术,加快攻关70MPa高压加氢站设计和集成技术。

    (二)资源禀赋

    1、产业基础: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始探索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城市,已经形成了从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空压机到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到2020年底,上海已建、在建和拟建加氢站合计45座,仅次于广东地区。

    据《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到2021年7月,长三角包括核心材料、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到燃料电池系统、检测、整车、氢气制备和提纯、输运、加氢站运营等相关重点企业达到69家,是国内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

    2、工业副产氢丰富:依托宝山钢铁、金山石化等重化工业企业,上海工业副产氢比较丰富,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成本相对比较低。

    3、科研机构:上海集中了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长三角地区还有中科院张家港所、中科院宁波所、浙江大学等都对氢能有较深的研究,而且为上海本地和其他地区氢能产业提供了基础研究和人才输送。

    (三)扶持政策

    享受“以奖代补”鼓励政策。

    1、重点支持核心零部件企业发展、加氢站建设及运营、车辆运营等。按照每 1 积分 20 万元给予奖励,由统筹资金安排 15 万元,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所在区安排 5 万元。

    2、对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瓶阀等关键零部件,用于国内示范城市群车辆应用,参照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由相关区参考积分值给予企业奖励资金,原则上每 1积分奖励 3万元。每个企业同类产品奖励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3、2025 年底前,对每个考核年度内行驶里程超过 2 万公里的燃料电池货车、商业通勤客车给予营运奖励,每辆车自取得营运额度起累计最多奖励 3 个年度。其中,设计总质量 12—31 吨(含)的货车每辆车每年奖励不超过 0.5 万元,设计总质量超过 31 吨的重型货车每辆车每年奖励不超过 2 万元,通勤客车每辆车每年奖励不超过 1 万元。公交车示范总量不少于 50 辆。

    4、按照不超过核定的设备购置和安装投资总额30%给予补助,补助标准向具备 70MPa加注能力的加氢站适当倾斜。其中,2022 年、2023 年、2024-2025 年底前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每座加氢站补助资金最高分别不超过 500 万元、400万元、300 万元。补助资金分三年拨付。

    (四)代表企业

    上海市仅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就有14家,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培育了上燃动力、唐锋能源等企业,大连化物所、上海汽车、巴拉德等企业培育了捷氢科技、重塑股份、神力科技等龙头企业,长三角地区如皋比较早在氢能领域布局,也培育了部分燃料电池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如势加透波、瀚氢科技等。

    上游气体供应如宝武集团、金山石化、浦江特气等和下游车企如上汽集团基础都比较好,再加上上海比较早探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模式和加氢站运营模式,成长出氢车孰路、舜华、氢枫等运营企业,上海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长三角已经构建起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其中上海嘉定、临港地区;浙江的嘉善、嘉兴;江苏的张家港、苏州、南通等都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地。


    Industry Observer@03

    佛山/大湾区

    《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示范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标签:“云浮模式”

    布局:佛山、云浮、广州黄埔、深圳、中山

    (一)示范目标

    到2025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年供氢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200座;车用氢气终端零售价到30元/kg。

    (二)资源禀赋

    广东的资源禀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2014年,佛山对口帮扶云浮,确定将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双方共建的主攻方向。2015年6月,成立了以燃料电池为核心产品的广东国鸿氢能科技。2016年7月,与全球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的合作,成立国鸿巴拉德合资公司

    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国鸿氢能——国鸿重塑——飞驰汽车——加氢站形成了一个具有氢能闭环的燃料电池产业基地。这一闭环的形成包括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内专业人才+引进配套企业+政府主导基金+风险投资+整车改造+政府买单。

    表 1 国鸿氢能的成功要素

    这个商业模式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化探索的典范,并促进了佛山和广东黄浦地区的氢能和燃料电池配套产业的发展。

    但广东地区总体上看,无论是化石能源制氢还是工业副产氢的资源都比较贫乏,所以,这里不是一个适合推广应用的地区。

    (三)扶持政策

    享受“以奖代补”鼓励政策。

    1、关键零部件研发补贴:对为广东获得国家示范城市群考核“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加分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奖励,省级财政按照国家奖补标准1:1给予配套资金,省内示范城市相关地市财政按照国家和省的奖补标准1:1给予配套补贴,用于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产业化能力提升。

    2、加氢站建设补贴:省级财政对“十四五”期间建设并投入使用,且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及以上的加氢站给予补贴,其中,属于油、氢、气一体化综合能源补站,每站补贴250万元;独立占地固定式加氢站,每站补贴200万元;撬装式加氢站,每站补贴150万元。地方财政按照省补贴额度1:1予以补贴,各级财政补贴合计不超过500万元/站。

    (四)代表企业

    佛山是一个“一生十,十生百”的产业链生长模式,以国鸿氢能为核心,延伸了下游国鸿重塑和飞驰汽车,又延伸出上游鸿基创能和泰极动力,继而吸引了氢能产业链众多的企业。

    目前,大湾区已经形成了7家氢能相关整车企业、16家燃料电池系统企业、13家电堆相关企业、13家膜电极相关企业、1家质子交换膜、4家催化剂、1家碳纸、5家空压机、3家氢气循环泵的氢能产业集群。


    Industry Observer@04

    河北

    《河北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标签:奥运氢能

    布局:张家口、石家庄、保定

    (一)示范目标

    河北的燃料电池发展规划是一个中长期规划,分为三期,2022年推广2500辆燃料电池汽车,建成20座加氢站;2025年推广10000辆燃料电池汽车,乘用车要上规模,建成50座加氢站;到2030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50000辆,其中乘用车达到30000辆,加氢站达到100座。

    在供氢方面,河北省强调的是电解水的效率和储运的效率。2022年河北就要推广70MPa的管束车和70MPa加氢站。

    表2 河北三阶段氢能发展目标

    (二)资源禀赋

    除了张家口因为奥运会而贴上了氢能的标签外,河北的氢能产业似乎没有像北京、上海、广东那样热火朝天,在招商引资上也显得不动声色,不过,如果把河北的氢能资源亮出来,就足以底气十足。

    1、冬奥氢能示范基础,几年的奥运会筹备和实施,张家口从2018年开始运行74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到目前已经有444辆燃料电池汽车公交在运行,这里基础建设完备,氢气供应充足,已经形成氢能应用的一张世界性名片。

    2、可再生能源制氢:从资源上,张家口、保定是京津冀地区氢能资源的输出方,奥运会为河北可再生能源制氢积累了经验,多个风电制氢项目在河北展开,包括:河北电投风电制氢和风光耦合制氢、海珀尔风电制氢、中智天工风电制氢一体化项目,并且开展微电网和制氢工厂共建。

    3、副产氢资源:钢铁、煤炭、化工大省。河钢集团年产钢铁4000万吨,具有年产16亿立方氢气的能力,集团拥有一个管理3万多辆重卡和职工通勤车的平台。河钢已经在唐山和邯郸投资两座加氢站,并已经投放30辆49吨氢能重卡。目前,冶金企业是燃料电池汽车最好的应用场景。

    4、从产业链上,河北不是产业集群集中的地方,但集中了产业链重要环节的优秀企业,包括:电解水制氢龙头718研究所、管束车和四型瓶龙头企业中集安瑞科、长城汽车集团燃料电池产业链、河钢集团等都是氢能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而且,与其他地区燃料电池重复建设相比,河北的企业基础好,竞争格局没有那么复杂,供氢配套条件比较好。

    (三)扶持政策

    享受“以奖代补”鼓励政策。

    与其他地区大力招商引资不同,河北明确提出“ 引导氢能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趋于集中,功能上趋向集聚,定位上互补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培育壮大重点企业,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内一流的氢能产业链集群。

    所以河北没有在引进企业上下功夫,而是在重点示范工程和应用场景上创造条件:包括风电制氢工程,在城市公交、物流、旅游及奥运专线;大型应急电源、通信基站、分布式热电联产、微电网、多能互补;公务用车、环卫车等多领域提供试点。

    (四)代表企业

    河北是一个集约式的产业链,主要代表企业是邯郸718所、中集安瑞科(石家庄、廊坊基地)、长城汽车、河钢集团等。

    因为氢气来源具有经济性,河北是一个应用主导型的产业驱动方案,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鼓励发展燃料电池乘用车。


    Industry Observer@05

    河南省

    《河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行动方案》

    标签:氢能客车

    布局:郑州、新乡、洛阳、安阳、鹤壁、濮阳、驻马店、商丘……

    (一)示范目标

    到2023年,河南要打造5个以上氢能示范城市,开通超过60条氢能公交路线,推广燃料电池汽车不低于3000辆,建成加氢站50座,培育氢能产业链企业30家以上,形成2-3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燃料电池配套企业。

    到2025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超过5000辆,建成加氢站不少于80座,氢能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

    (二)资源禀赋

    1、宇通客车是河南的名片,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未来两年形成60条氢能公交的推广方案,这显然是绝无仅有的氢能产业规划,但又特别切合实际。目前,宇通客车也是燃料电池配套较多的品牌,并在奥运会上展示了良好的性能优势。

    2、河南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省份第1位。在相当长的时间,河南工业结构以冶金、化学、建材、轻纺、能源等传统行业为主。目前,农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一大支柱产业,冷链运输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驱动力。

    (三)扶持政策

    享受“以奖代补”鼓励政策。

    从河南省的氢能发展规划来看,最突出的重点是60条公交氢能专线,这显然是一个以整车拉动的产业规划,虽然行动方案企图要将更多的城市纳入示范体系,但没有重点也就很难形成产业集群。5000台公交车发动机能够引进一些配套企业,但未来的规模还不好预期。

    (四)代表企业

    河南与其他的氢能示范城市比较,相对不是很均衡,话语权基本上集中在宇通客车。现有的燃料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新乡,新乡本土燃料电池企业豫氢动力成立于2017年,产品从催化剂、膜电极到系统,新乡电池研究院已布局燃料电池研究开发项目。豫氢装备是与氢动力的兄弟公司,涉及氢气制备、加氢站 隔膜压缩机等供氢系统。

    新乡市氢能产业园聚集了部分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装备和部件企业,包括氢璞创能、雪人股份、苏州擎动、上海氢枫、上海氢储、纳米空芯硅等企业和项目,并与同济大学合作建立了“氢能与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


    Industry Observer@06

    山东省

    《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

    《2022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加氢站建设奖励实施细则》

    标签:“氢进万家”

    布局:济南、潍坊、淄博、青岛

    (一)示范目标

    1、起步期,2020年到2022年,聚集100家以上的氢能相关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2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累计建成加氢站30座,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左右。

    2、加速期,2023年到2025年。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50000台,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20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

    3、优势塑造期,2026年到2030年。氢能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氢能领域形成创新引领优势。建立氢能产业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表3 山东省氢能发展规划

    虽然山东是汽车大省,又具有诸多的氢能产品的禀赋,但“氢进万家”是一个氢能综合性项目,所以,除了燃料电池汽车外,山东的目标还在应用场景上有更多的拓展,包括:公交、物流等商用车、乘用车、轨道交通、港口机械、船舶及分布式发电装备产业、应急电源、通信基站、储能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并开展氢能在电网调峰调频、风光发电制氢等领域应用逐步推广。

    (二)资源禀赋

    山东不仅有潍柴系在燃料电池汽车上闭环的产业链,而且氢气来源广泛、工业基础雄厚,在氢能诸多关键核心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几乎是全国最具氢能禀赋的省份。

    1、氢气来源广泛。氯碱、焦化等行业副产氢资源丰富,预计全省年产氢气260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山东化工产业和钢铁产业都非常发达,大部分为工业副产氢,品质较好、价格低,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山东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四、在运、在建核电装机570万千瓦,具备新能源制氢的良好条件。

    2、龙头企业优势明显。潍柴动力是国内内燃机骨干企业,属于山工集团核心企业,公司引进巴拉德燃料电池技术,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下游中通汽车、中国重汽、陕重汽都是山工集团旗下企业,与潍柴动力可以形成燃料电池与汽车的局部闭环。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也在潍坊。

    3、工业基础雄厚,关键技术集中。氢能产业链涉及核心技术除燃料电池技术以外,还有核心零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燃料电池系统涉及供氢装置氢气循环泵、空压机等;供氢装置核心技术包括高压低温及碳纤维材料技术;制氢领域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PEM制氢……而这些核心技术大部分在山东能够找到对应的企业,而且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三)扶持政策

    享受“氢进万家”奖励政策。

    1、“氢进万家”设置了氢能动力及装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氢能高速及零碳服务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氢能港口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氢能园区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氢能车辆推广与规模化运营模式研究等5个子课题,分别由潍柴动力、山东高速、山东港口、东岳集团、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牵头实施。

    2、“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批支持示范工程实施,目前山东已启动第1个定向项目,安排国拨经费1.5亿,实施周期为4年。

    3、2022年省财政厅安排5000万元奖励,采用积分制。

    (四)代表企业

    潍柴动力是山东省氢能产业的灵魂企业,具有非常大的带动性,山东除了在燃料电池汽车电堆、系统到整车的闭环外,在氢能产业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上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代表企业有质子交换膜企业东岳未来、PEM制氢企业赛克赛斯、氢气循环泵和空压机企业东德实业、碳纤维龙头企业光威复材,这些关键材料和产品都具有非常高的技术门槛,而山东这几家企业都是基于长时间积累形成的核心能力。



    Industry Observer@06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2022年2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标签:“北疆绿氢城”

    布局:鄂尔多斯、乌海、包头

    (一)目标

    1、发展新能源制氢、氢能装备制造、储运基础设施、氢能综合应用,突破绿氢生产、高压气态储氢、液氢储运设备的集成设计及制造技术;

    2、开展“多能互补+氢”、“源网荷储+氢”等类型示范项目 15 个以上,氢能供给能力达 160 万吨/年,绿氢占比超 30%,制氢成本具有一定竞争力;

    3、加氢站(包括合建站) 100 座(到2020年底3座);

    4、中重型矿卡、公交、环卫等领域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5000辆以上,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

    5、探索绿氢在储能、冶炼、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领域示范应用,打造 10 个以上氢能应用示范项目;

    表4 包头市工业领域氢能发展目标

    领域

    单位

    2025年

    氢能需求

    2030年

    氢能需求

    天然气掺氢(工业)

    2400

    10000

    氢能炼钢

    10000

    25000

    绿氢化工

    20000

    100000

    氢气年需求合计

    32400

    135000

    6、培育或引进 50 家以上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 5-10 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氢能产业总产值超过 1000 亿元。

    (二)资源禀赋

    1、能源资源富集,氢能来源广泛,制氢潜力巨大。根据自治区“十四五”新能源倍增计划,到 2025 年,内蒙古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 1 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全国第一,具备发展新能源大规模制氢的良好条件,现有潜在新能源制氢产能超过 330 万吨。

    全自治区工业副产氢气超过 130 万吨,包钢焦化、神华包头煤化工、华信煤焦化、乌海化工等企业均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化石原料制氢项目,全区化石原料制氢潜在产能超 90 万吨。

    2、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及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重型柴油机车、矿用重型卡车、矿山机械保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各类采运矿车、物流车辆接近 50 万辆,

    (三)鼓励政策

    享受“以奖代补”鼓励政策。包头纳入大湾区城市示范群,鄂尔多斯纳入长三角城市示范群、乌海进入河南示范城市群。

    1、作为能源品种管理氢能。在氢能相关安全管理办法出台前,氢气储存、运输、加注等安全管理参照天然气(LNG、CNG)有关政策执行。电解水制氢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压力型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条件》(GB/T 37562-2019)。

    2、鼓励风光制氢一体化发展。对纳入示范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按照制氢量所需电量的1.2倍配置新能源规模。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年净上网电量不超过年新能源总发电量的20%。

    3、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发放新能源汽车号牌,如遇燃油车污染限行情况,氢燃料电池汽车准予通行。

    4、健全氢能装备产业链。积极引进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高压气态储氢、氢燃料电池等装备的国内外龙头企业及制造技术,加快建立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链。对氢能装备制造实施差别电价。

    5、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在自治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机构(组织)。鼓励区内高等院校设立相关专业,落实人才引进计划。

    6、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已有的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为重点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7、制定完善利益补偿奖惩机制。对已配置储氢罐的风光制氢项目原则上不再配置电储能,支持氢储能参与调峰,调峰能力按照调峰电量参与市场交易;支持氢能项目的碳减排量参与碳交易。

    (四)代表企业

    这是一个基于资源优势靠近应用端的发展规划,燃料电池不是重点,在产业布局上更加倾向于氢气制取、储运和应用。内蒙古是能源企业扎堆的地方,包括中石化、神华集团、中煤能源、中国华电、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国网蒙东电力公司等大型能源集团。

    在包头氢能发展规划里,引进培育企业的排序也是一个氢气制备和应用端运营优先的思路: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站建设运营、氢气储运、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电堆及相关装备制造等。

    在应用端目前本地北奔的基础上又引进了上汽红岩、捷氢科技、飞驰科技、国鸿氢能、上海重塑、武汉格罗夫、中博源、加拿大能源之星、杭州赫日等形成氢能重卡/商用车生产、研发、运营平台。从已经发布的鄂尔多斯的发展规划来看,未来几年将引进全产业链多种技术路线的燃料电池、制氢、储氢企业。


    Industry Observer@07

    小结

    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发布氢能发展规划,因为篇幅的缘故,本文暂时只比较了示范城市群的规划。目前处于示范阶段加氢站基本上是按照一定车辆推广的比例配套的,而来自政府规划的应用端也是有节奏地释放,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在示范期内达到目标应该是比较可行的。

    表5 各地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目标与加氢站建设目标

    单位:辆、座


    数据来源:《中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不过,通过比较我们感觉到各地资源禀赋其实相差非常大:

    从科研条件来看,长三角和京津冀的科研院所最多;

    从产业基础来看,以上海(长三角)和佛山(大湾区)聚集的燃料电池相关产业链企业最多,形成了燃料电池产业集群,但相比之下,河南、内蒙需要通过招商引资来补链;

    河北虽然企业不是特别多,但龙头企业比较突出,与京津冀形成互补;

    山东涉及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比较多,但东岳、光威、赛克赛斯、东德等技术门槛比较高,地域性不强,对地方政府的依赖不强。

    从资源来看,北京、上海、山东工业副产氢比较丰富,而内蒙、河北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比较低,所以,北京、上海和山东比较适合综合发展;广东地区制造端比较强,但氢气资源缺乏,所以适合定位在生产端,建立产品战略;

    而内蒙应用场景多,能源企业比较集中,氢气成本低,目前经过测算绿氢的枪口成本可以做到35元/kg,可以替代燃油发动机,适合应用端的推广。

    河南重点培育的还是以宇通客车主导的燃料电池客车,招商引资重复项目的机会不多,配套企业更需要专注于核心客户。

    氢能既有能源的属性,又有制造业的属性;有制造端也有消费端,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好的地方适合产品生产,而氢气成本低的地区更适合消费。

    因地制宜是氢能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选择,如果我们把几个条件和基础用来打分的话,综合得分比较高的城市比较适合生产和推广,得分比较低的城市就应该按照其“偏科”的专业方向发展。就像日本和韩国是产品战略,澳洲和沙特是氢能出口战略,而美国选择科研和应用,欧洲则更加倾向于氢能源的发展。

    比如广东地区产业集群高,但气体资源比较缺乏可以定位做燃料电池产品,学习日本,把产品做精,面向全球市场;而内蒙氢能产业基础比较低,但氢能资源比较丰富,就可以发展应用端,包括交通运输、化工、储能等,未来制氢和储运端的产业也可以形成规模,而良好的能源环境将吸引更多与环境适应的工业企业。

    次阅读
    2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