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卷起来了,造车游戏又有一波新玩家?

    踢车夏东头像踢车夏东头像
    踢车夏东2021-12-29

    看到过荣光,更见过荒唐。

    谁能想到,都2021年底了,仍然会掀起一波“官宣造车”的新浪潮。

    究竟是“好饭不怕晚”,还是“浑水想摸鱼”,各有说法,但我们都知道,这背后其实是资本的暗潮汹涌。

    在过去的20个月里,新能源的市场渗透率,已经从2.5%增加到了21%,变局非常快。正因为如此,吸引了更多的力量“跟风入局”。

    ★ 轻橙时代:金融+游戏=汽车?

    在广州车展,就忘了拜访这个品牌的展台。

    当时只是好奇,怎么又冒出了一个新品牌?而且,这个名字听上去那么“不像一款车”?

    现在重新梳理这家公司的背景,才发现,这真的是一家“有点复杂”的公司。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轻橙时代主要有两位关键人物。

    一位是边标,来自于金融领域,曾主导了农业银行IPO、招商银行配股等资本大事件,并非深耕汽车的大人物。如果一定要和汽车扯上关系的话,是其曾经做过东安动力配股、福耀玻璃市值管理等金融项目,但真正踏入造车行业,这也是头一遭。

    另一位是牟露,这是位互联网游戏圈的大佬,曾在腾讯旗下的天美艺游担任主策划,作品之一是《天天爱消除》。同样的,要和汽车找到关联点的话,是其曾创立了“小马立行”,专门做车联网和语音控制的。

    怎么说呢?金融圈、游戏圈的渗透,似乎让大家有一种错觉,造车的门槛又低了一等。实在担心,这又是一场虚幻的金融游戏。

    截至当前,我们看到轻橙时代的“真动作”有两点:1、广州车展亮相了一款车,叫做VC;2、回答了制造问题,将由北汽银翔的原框架代工。

    ★ 牛创:小牛电动车的“二代目”?

    牛创,在这几家“新新势力”中,名气更大一些。

    因为这家公司背后的男人,叫做李一男。这个人,非常传奇,26岁已成为华为的常务副总裁,一度被当作任正非的接班人。

    但是,后来又出走华为,独立创业,还不小心锒铛入狱。

    曾一手创立了小牛电动车(两轮车),现在又看好新能源市场,搞出了牛创新能源(四轮车)。

    牛创新能源,是公司名,但又不是品牌名。品牌名是NIUTRON,中文译为“自游家”。

    挺有趣的,他们在常州有一家制造基地,计划产能是18万辆/年。常州有谁?理想汽车。

    这不巧了吗?李一男和李想的私交甚好,所以,不仅基地在同一座城市,连技术路线也是相似的,纯电动+增程式电动。

    能复刻理想汽车的老路吗?可以!但一定能成功吗?姑且试试看吧。

    ★ 宾理:先“撞”个名字再说

    取名是一门学问。这个名字有点猛,是宾理,不是宾利。

    是不是存心碰瓷,我们不做评论。最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的掌舵人——苏伟铭。

    我们普通用户未必熟悉,但行业内,还是知晓苏伟铭履历的。他曾在大众做了16年的高管,就在今年上半年,跳槽去了雷诺,担任中国区CEO。

    不妨再看看宾理汽车的产品规划吧。他们的首款车型将对标保时捷Taycan,属于高性能四门纯电轿跑,价格直接拉到百万级。

    其他消息,相对寥寥。

    从名字起,祝福它吧,希望不是一次佯攻的碰瓷之举。“宾利梦”,它来了。

    ★ 盒子:话筒给你,什么是B端造车?

    盒子汽车,刚刚来汽车圈报到。

    但是,它直接跳过了私人购车市场,专注了B端赛道。

    什么是B端赛道?就是出租车、网约车。他们认为,B端用车,不仅有需求,而且有痛点。

    他们预计,2020年-2025年,出租车、网约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为400-450万辆。

    他们认为,现在的汽车,并不是专门为了出租车、网约车设计的。比如,后排乘坐空间小,大件物品很难运输,车门不会自动开启。

    所以,盒子汽车希望改变这个现状。

    目前有两款车型,一款是BM-600,车长4.9米,轴距3.1米,续航里程为600公里,预计2024年上市,主打高端商务市场;另一款是BM-400,车长4.53米,轴距2.85米,续航里程有420公里和530公里两种,预计2023年上市,主打专车、网约车。

    BM-400这款车,值得好好介绍下。它的座位是“1+1+3”的布局,把副驾和副驾后面第二排的座位取消了,释放出的空间可以放置更多的东西。

    考虑到网约车的特殊性,右侧车门很少被开启,一般也鼓励乘客在左侧车门上下车,所以,BM-400直接放弃了右侧车门,左侧车门也采用了侧滑设计,可自动开闭。

    而且,盒子汽车宣称,他们会用上“线控底盘”,接口开源。其他研究自动驾驶的公司,完全可以基于盒子汽车的底盘进行系统匹配,到时候,再用上对方的自动驾驶技术,非常有机会实现“自动驾驶网约车”。

    ★ 写在最后

    造车这件事,一波浪潮接着一波。

    看着新能源销量增长迅猛,资本更是“闻着味”下场。市场容量确实够大,但能不能活下去,每一家的故事都不同。

    或许,这已经不是勇者的拓荒游戏了。

    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时代,看到过荣光,更见过荒唐。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曹安

    次阅读
    3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