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广州车展|特斯拉的2021年,给了大众们哪些启示?

    懂车帝视线头像懂车帝视线头像
    懂车帝视线2021-11-17

    文:懂车帝原创 魏微

    [懂车帝原创 2021广州车展] 编者按:2021年即将进入尾声,中国汽车行业正行进在变革的十字路口,充满变数却又生机勃勃。芯片短缺、数据安全、跨界造车......“新四化”迎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2021广州车展即将来临,懂车帝推出围绕“暗·涌”这一主题的系列报道,此篇为系列报道第5期《广州车展 | 特斯拉的2021年,给了大众们哪些启示?》。

    迪斯的焦虑

    特斯拉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工厂原计划将于11月下旬下线首台新车,但由于该工厂再次遭到投诉,目前正式下线的日子依旧不确定。但能够确定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为特斯拉柏林工厂制定的目标是达到每周5千至1万辆产量,且电池厂实现量产。

    这意味着,特斯拉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大众集团的大本营,而后者也在其CEO赫伯特·迪斯的带领下进行着艰难的电气化、数字化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

    就在近期,迪斯冒着有可能被工会“弹劾”的风险,向大众的工人们发出警告:如果该公司不迅速采取行动,在电动汽车领域赶上特斯拉,他们的工作可能会受到威胁。“是的,我很担心沃尔夫斯堡。我希望你们的子孙仍能和我们一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这就是我在这里的原因。”迪斯在一次员工大会上说道。

    特斯拉2022年在柏林的生产规划,显然让迪斯倍感焦虑。他指出,特斯拉正在改善其制造质量,将能够在10小时内完成一辆汽车的生产,这是大众主要工厂生产一辆电动汽车所需时间的三倍。

    如果大众转型的速度不够快,工人们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大众更是会面临着在电气化时代被特斯拉越甩越远的危险局面。

    如果大众转型的速度不够快,工人们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将视线从德国拉回中国,这片特斯拉与大众的另一大战场,聚焦在11月19日即将开幕的2021广州车展上,这一全年最后一个国际车展的舞台上,让我们以此为节点,回顾今年以来特斯拉与大众在电气化的布局,看看特斯拉的表现是否真的能给传统汽车巨头大众上一课。

    “刹车门”没给特斯拉的销量踩刹车

    始于今年2月爆发于4月上海车展的特斯拉“刹车门”事件,一度让特斯拉进入舆论的风暴口,但事件的持续发酵似乎并没有对特斯拉的销量产生深远影响。根据特斯拉公布的截止9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特斯拉汽车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37.57亿美元,同比与环比均保持增长;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389%,比较上一季度的11.42亿美元增长了41.7%。

    这也是特斯拉连续九个季度盈利,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创纪录的营收数字,连续两个季度盈利突破10亿美元。

    特斯拉销量持续大幅度提升

    销量方面,同样根据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特斯拉第三季度的总汽车交付量为241391辆,同比增长73%。其中,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和Model Y的交付量为232102辆,与去年同期的124318辆相比增长87%。

    由此,特斯拉在第一季度共交付近185000辆汽车,第二季度共交付201250辆汽车的基础上,它前三个季度的累计交付量达到627550辆,已超过它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

    大众能追得上特斯拉速度吗?

    同样在第三季度,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电动汽车销量为12.21万辆,同比上涨108.5%;其中,中国地区的销量涨幅达到315.2%。特斯拉单一品牌4款车型的3季度交付量是整个大众集团多品牌电动汽车交付量的2倍。

    在中国市场,大众与特斯拉的差距就更大了。

    大众前三季度在中国交付4.72万辆纯电动汽车,占大众全球纯电动汽车交付量的16%。特斯拉没有公布细分市场的具体交付量数字。但根据乘联会数据,截至8月,特斯拉2021年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销量就已达到152531辆,超越去年全年的整体销量。

    仅以Model 3一款车型看,根据市场机构LeaseLoco的数据显示,特斯拉每小时可以售出约24.5辆Model 3。每年约可以售出21.5万辆Model 3。这个数字在2021年还在保持增长,因为特斯拉在2021年有望销售近90万辆汽车,其中大约一半是Model 3。

    因此,面对即将在2022年在柏林开始生产的特斯拉,迪斯感到焦虑实属人间清醒。

    迪斯(左)与马斯克(右)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大众应该向特斯拉学习什么?

    观察特斯拉与大众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特斯拉的强势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蔚来还是小鹏,都无法从服务或智能领域撼动特斯拉。只有五菱宏光MINIEV凭借着超级的性价比在销量数字上与之相抗衡,但大家也都明白,两者除了都是电动汽车之外并无可比性。

    反观大众,它试图通过复制其在燃油车领域的“产品攻势”打法来撕开电动汽车市场的口子,但目前看来效果还有待观察。

    而有心的网友也能够发现,大众在中国发布电动汽车销量数据时,从不公布具体车型的销量,而是统称以ID.家族,这其中包括了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投产的ID.4和ID.6共4款纯电车型的总销量。

    大众ID.家族渴望胜利

    如果说仅以市场销量论,特斯拉绝对是大众运营ID.系列产品的老师。

    特斯拉产品的百公里加速很快,也不像大众,一口气一年之内在中国投放4款车型(上汽大众生产的ID.3也已经上市),特斯拉投放产品的速度并不快,它只是调价格的速度比较快。

    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使用,特斯拉在产品下线、交付方面才进入了快速上升的阶段,但别忘了,在此之前,特斯拉的产品可是会时不时发生下线、交付延期的情况。

    但无论是在不断“跳票”时期,还是在随时有可能“调价”的时期,特斯拉的市场影响力均显无解,背后的原因是产品独一无二的个性。

    特斯拉的缔造者马斯克本人就是一个充满争议与个性的人物

    当特斯拉凭借着它的市场表现已经成为了纯电动汽车的标杆,并凭借着一己之力让智能成为衡量纯电动汽车的最核心的竞争力的情况下,大众ID.家族沿用燃油车时代的打法似乎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而它没有核心领先优势的车机系统与智能交互水平,就会让产品显得雷同而不够出众。

    因此,如何让“电动大众”摆脱“燃油大众”的影子,如何让“电动大众”更智能、更聪明,或许是急于转型的大众应该从特斯拉身上获得的最大启发。

    好的迹象是,感到生存压力的大众ID.家族已经连续2个月月销破万辆,那么,其他的传统燃油车巨头们呢?

    次阅读
    11评论
    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