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金融博览•财富》|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来了”

    金融博览财富杂志头像金融博览财富杂志头像
    金融博览财富杂志2021-09-23

    作者|吕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8月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示范条款),这距2018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一次向行业征求《新能源汽车综合商业示范条款》,正好三年时光。

    那么,与传统燃油车保险相比,此次的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有哪些“亮点”?而投保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姗姗来迟的专属保险

    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意义不言而喻,是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我国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66%以上。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技术供给,都已经跃居全球第一。

    然而,如此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属于自己的一份保险产品。新能源汽车在投保车损险时,只能沿用燃油车保险条款,给车主带来了诸多困扰。

    一方面是广被诟病的“高保低赔”情况。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是能享受到国家补贴的,补贴前后的车价相差较大,各地的补贴政策也有所差异,保险公司普遍会按照补贴前的价格收取保费,这让新能源汽车保费比同等配置的燃油车保费贵不少。据公开数据,新能源汽车单均保费高出非新能源汽车21%。不过,如果发生全车损失或被盗事件,保险公司却按照补贴后的价格去赔付,这显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

    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特有的“三电”系统,即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缺少合适保障。和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还未成熟,偶尔会发生自燃、“三电”非事故损坏等情况,但这种情况往往属于除外责任,只能找厂商走质保途径。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车身结构、零部件构成等都与传统汽车差别较大,风控难度也明显大于传统车辆,应该有专属保险。然而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一直套用传统燃油车保险条款,这种“一刀切”做法显然需要改进。

    由于缺乏专属保险,有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已经开始自己设计专属保险产品,特斯拉是这方面的领头羊。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中国成立了“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宣称能以更低成本提供保险服务,保费将会比市场平均价格降低20%左右。

    因此,开发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不仅是保护新能源汽车车主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险业应对外界挑战的必然选择。

    2021年8月,姗姗来迟的新能源汽车保险示范条款终于问世,虽然距第一次征求意见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但这份示范条款还是带来了不少亮点,展示出解决车主痛点的诚意。

    解决关键痛点

    示范条款针对当前车主痛点进行了专门设置,大致可以归纳为升保障、增附加、扩场景。

    一是在承保车型上,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但不包括摩托车、拖拉机、特种车。

    二是提供对“三电”系统的保障。这可谓是示范条款里最大的亮点,其明确了“三电”系统及出厂设备属于车损险的保险责任,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风险问题。而且在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三个主险中,都明确对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烧)的保障,让自燃风险得到了专属保障。

    三是增加专属附加险。专属条款增加了五个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附加险,分别是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自用充电桩损失保险、自用充电桩责任保险、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前三个都是对充电设备的保障,响应了国家政策对充换电设施提供保险的要求。第四个则是对辅助驾驶软件提供保障,非常契合当前车主对驾驶软件的担忧。第五个则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火灾概率较高的情况,为车主提供更高额度的第三者责任险,最高可以到4倍也就是4000万元的保额。同时,将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涉水险删除。

    四是保障更多使用场景。受保障的使用场景包括: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其中,充电场景可谓是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让车主们不用在充电时提心吊胆了。

    五是折旧率提高。相比传统车险0.6%的折旧率,根据燃料类型,新能源车险的折旧率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汽车两档。其中,纯电动汽车折旧明显高于其他车型,且价格越低,折旧越快。简言之,新能源汽车贬值更快,保额也就会下降更快,全损时候的赔偿也就会更少一些。而为了确保保费能够覆盖风险,费率很可能会随之提升。

    总的来说,示范条款回应了消费者的关注,解决了以前的绝大部分痛点,给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适合的保障范围和保险责任。当然,示范条款并不是终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迭代升级,新能源车险条款也将会持续完善。

    或改变车险格局

    据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将达到1520万辆,新能源汽车将达到8000万辆。根据相关报道的推算,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费将达到4700亿元。如此庞大的增量市场,既是所有车险公司的必争之地,也为部分主体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空间,或许将成为改变车险格局的一次契机。

    一是新能源车险对保险公司的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电池风险、驾驶软件风险等都属于新的风险类型,缺乏历史风险数据,而且随着技术进步,风险状况还在不断演变。新能源汽车本身的风险概率就比较高,例如,在2017年,美国公路损失数据研究所就发现,特斯拉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的索赔率要高出平均水平近46%,索赔的费用也要高出平均水平近两倍,Model X(图片|配置|询价)的索赔额同样比平均水平高出两倍多。

    同时,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规范不统一,各家公司产品的风险存在较大差异。复杂的风险状况使得保险公司风控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并倒逼行业重视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研究和管理。能在技术能力上实现突破、对新兴风险进行有效保障和管理的主体将会占得先机。

    二是新能源车险还有很大细分空间。

    我国保险业在2018年曾经设计了“车电一体”和“车电分离”两套新能源汽车保险条款,但限于相关条件,最后只制定了一套示范条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分支所带来的风险细分需求会越来越高,新能源车险也将走向细分化,附加险也会越来越多样化,保险责任逐步扩展,对保险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提出更高要求,并要求理赔能力跟上汽车行业变革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的步伐,从而为市场格局带来更大的变数。

    三是新能源车险更需要保险公司整合汽车产业链资源。

    新能源汽车普遍迈向智能化,车厂既掌握汽车部件的硬件信息,又掌握驾驶软件等软件信息,而且软件风险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直接影响车险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倒逼保险公司强化汽车数据掌控能力。这需要保险公司整合汽车产业链资源,加强在汽车行业的话语权,作为被保险人的代表,去改变汽车厂商的“数据霸权”。

    四是保险公司需进一步压降费用,改进车险销售模式。

    在承保风险大幅增加的压力下,保险公司迫切需要节约更多资源用于赔付,这将更快倒逼保险公司压缩中间费用,改变车险当前高费用的现状。预计“去中介”的趋势将加快,甚至保险公司可能会直接参与造车,以“车保一体”的形式直面消费者,从而带来车险销售模式的变革。

    投保注意事项

    一是与传统车险一样,在定价上主要考虑风险概率和赔付情况。

    按照新能源汽车现有较高的风险水平,费率也会相应较高。即便将来取消了购车价和补贴价的差额,新能源车险的价格大概率仍会高于同等档次的燃油车,再加上充电桩等附加险,价格短期内应该不会下降太快。

    二是在车主的驾驶水平和出险状况上的细分会更加明显。

    随着新风险纳入保障,在盈利压力下,精准识别和争取优质新能源车主,将成为保险公司提高业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驾驶习惯较好、违章次数较少、历史赔付较低的车主会更受保险公司青睐,享受的优惠也会更多,从而促使车主提高驾驶安全水平,对“好车主”更加有利。对于一些小剐小蹭的事故,很可能自己维修比找保险公司更划算。

    三是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车型的产品。

    这次示范条款很贴心地去掉了不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涉水险。而对于经常挨着豪车停放的新能源汽车,最好购买附加火灾事故限额翻倍险。喜欢探索自动驾驶的车主,最好购买附加智能辅助驾驶软件损失补偿险,以便转嫁相关风险。

    四是注意保险不赔的情况。

    “电池衰减”造成的损失是保险不赔的,所以如果发现电池快撑不住了,直接找厂商换电池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自然磨损、锈蚀、腐蚀、故障、本身质量缺陷等损失都是保险不赔的,汽车本身质量问题需要找厂商走质保途径。此外,充电期间因外部电网故障导致被保险新能源汽车的损失、仅车上零部件或附属设备被盗窃等情况,都是保险不赔的。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保险示范条款的出台展现出了保险业的诚意,不仅能让车主更加安心,更好地保护车主的权益,也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还会对保险公司的技术能力和行业话语权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车险综合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环境下,希望即将闪亮登场的新能源车险能够成为车险业培养新能力、拓展新空间的抓手,为车险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