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德国和日本,哪个国家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更大?

    大虎悠头像大虎悠头像
    大虎悠2021-06-06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汽车工业方面学到了国外的很多技术,积累下来慢慢也形成了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如今的中国车企,有自己的发动机配套体系,有自己的变速箱配套企业(目前除了东安6AT其他品牌还不靠谱),但有车友回望回去的发展里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中国汽车几十年进化史中,哪一个国家对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贡献最大?有人说日本贡献大而德国没贡献。这说法对不对呢?我来给大家盘一盘吧,汽车主要部件就3个:底盘、发动机、变速箱。首先国外变速箱企业对我国基本没贡献,直接不用说了。


    日系底盘一直被模仿

    但奔驰平台也一样被“学习”


    剩下底盘和发动机:先说底盘(平台架构)方面,德国的几个主流品牌至今除了北汽B90套用奔驰平台、以及长城哈弗H8参考奔驰老ML后驱平台之外,还有基于奔驰20多年前第一代ML(带大梁非承载)底盘的荣威W5和RX8,以及源自于奔驰MB100底盘的汇众伊斯坦纳……



    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国内有不少车的底盘源自于德国奔驰。而奔驰到也就默认了。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奔驰对中国汽车底盘方面有一定贡献。而日系平台被国内自主品牌套用的就比较多了:从哈弗H6套用本田老CRV,从比亚迪早期的套用丰田花冠平台之外,东南的一大堆车型底盘都源自三菱体系……


    除了日本和德国

    美国其实也给中国带来过东西


    发动机方面:先看看美国对中国发动机的现代化做了什么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国内燃机工业主要来自苏联的技术援助。在“老大哥”的帮助下我们建立起了早期的工业体系。比如北京吉普212上的那台BN492发动机就是如此。



    改革开放后,我国陆续和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建立起汽车合作合资体系,其中美国克莱斯勒最早将他们的JEEP发动机带到了北京。允许北汽将它国产化并自用,于是北京吉普经典的一代名机“498”就问世了(虽然当年“大切”的698名气更大)。



    但当初北京吉普有限公司并非是中国企业,准确的说它是中美合资。当初的北汽简称“北京戴克”。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合资企业,却肩负起常年给部队提供军车(著名的北京吉普2020VJ系列)的任务。



    2010年后,另一家美国车企GM通用也开始注意与中国分享技术平台了。比如他家非常有特色的“中央垂直喷射喷嘴系统”、“全透明气缸燃烧高速影像分析系统”就交给了上汽,上汽则运用这些技术到自己的发动机平台上,并在旗下荣威、大通品牌上使用。


    德企对我国汽油机行业没啥

    贡献,但柴油机领域贡献不小


    可以说美国企业在中国发动机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成体系化。那么德国汽车企业的情况又如何呢?基本可以说从1980年代至今,德国车企对中国发动机现代化的贡献基本就是接近0的状态。



    虽然早在80年代德国汽车工业就进入中国,但从当初的化油器老发动机一直到后来全面电喷化,再到往后的缸内直喷时代,中国企业真正得到德国发动机技术授权的机会是非常稀罕的。就目前来说唯一与德系发动机沾边的就是红旗H9的那台V6发动机了。



    德国车企对中国没啥贡献,那么德国“独立发动机研究企业”又如何呢?——所谓“独立发动机研究企业”就是单纯搞发动机不做车的那些公司,比如在德国发动机研发优化企业中非常具有知名度的FEV公司,就常年为我国的一汽、上汽、华晨、陆风、玉柴、云内等合作。



    当然他们主要提供柴油机开发的工程优化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中国的这些企业缩短发动机开发时间,保证开发成功率。——这也是德国唯一的一家对中国发动机现代化贡献比较明显的企业,但主要限于柴油机(最近几年,他们在汽油机领域也和我国企业合作了,比如长安,甚至还在新能源方面深入合作)。


    丰田发动机在我国

    20多年来一直被模仿


    那么我们的隔壁邻居日本又对中的发动机工业有什么贡献呢?我们大概算了一下:早期丰田经典名机4Y在中国绵阳仿制后就被冠以“绵阳491”的名字。这台2.2L的汽油机在我国2000年左右的各种SUV、面包车、皮卡上到处可见。基本上只要是低端车都在用。



    同样是丰田,当初高端的机型3RZ在国内火的不得了,当时著名的丰田霸道(后来下新款改称“普拉多”)2700用的就是这款发动机(后来的普拉多2700用的是2TR)!这台发动机被新晨动力看中,然后国产化后以“新晨495”的名称一度垄断了北汽的供应链。



    当初北汽高端的路霸车型(这款车压根就是抄丰田的)用的就是这款发动机,后来新晨在3RZ基础上改用“短曲柄曲轴”以此缩短活塞行程,把发动机排量降低到2.4L后,推出了“新晨495-2400”发动机,继续被北汽看重和大量装车。



    遗憾的是这台发动机性能一塌糊涂(想想都知道,要是缩短活塞行程就能达到“缩缸”效果,人家丰田不知道这么省事儿的办法?)因此这台发动机用了几年后基本停产。也算是给中国发动机企业上了一课。


    除了丰田,还有三菱发动机

    中国到处都在用


    在轿车领域,依然是丰田当年经典的8A和5A发动机,从20多年前我国吉利仿造这2款发动机开始,国内刮起一阵争相仿制之风,似乎每个主机厂都有类似的产品。然后低端自主轿车都在用……



    至于日本三菱的发动机,那在中国就更不用说了:当年沈阳航天三菱公司成立后,三菱经典“不死神机”4G63就被引入到中国。这台发动机性能好,油耗不高,可靠性高故障低还便宜,因此在之后的很多年里4G63跑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当然一起进入中国的还有4G64、4G69这2款2.4L越野车用发动机。除了三菱看家的镇山之宝6G72没拿来中国,基本上整个三菱的4G和后来新款的轿车发动机4A系列全搬来了:比如经典4A91机器,当年在中国自主轿车的装车普及率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德企不能说没贡献值

    但日企相对“帮助”更大


    但是日本企业似乎对中国车企仿制他们的发动机不怎么在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过问。这确实挺奇怪。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家用汽车发动机工业的奠基者却真的是日系发动机。德国企业对于发动机技术的管控确实严厉的多,不允许技术外流。



    但您要说德国车企对中国汽车的进步没贡献,这话太绝对了。毕竟FEV公司给中国助力了很多,还有一些国产车“学习”了奔驰底盘。当然从普遍意义上看,给人“日企对中国贡献值更大”的原因,是他们对国内企业仿造他们的老旧机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过问态度,给了中国企业十几年的喘息时间。不过如今已进入电动时代,以前的历史终成过往。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