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快速回升,背后究竟是谁的功劳?

    马拉车市头像马拉车市头像
    马拉车市2021-03-26

    去年,受疫情及车市下行的综合影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774.9万辆,同比下降8.1%。全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为38.4%,与上年相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仍低于市场红线。

    按理说,坐拥最庞大的细分市场,拥有最多的、矩阵最丰富的品牌,最接近消费者的直接需求,理应更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从2017年达到近10年来巅峰的43.9%之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就一路下跌,收于2020年的38.4%,成为近15年来最低的份额水平(与2014年相同),可以说中国品牌进入到了最困难的时刻。

    时间来到2021年,那么,在即将结束的第一季度里,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到底有没回升?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超四成,正稳步回升

    今年,似乎印证了那句俗话“风水轮流转”。在公布销量的1-2月里,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136.2万辆,市场份额达42.6%,同比增长87.5%,较去年上升3.1个百分点。2月受春节假期的影响,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仅为49.6万辆,同比增长3.2倍。

    既然有人回升,就必然有人下滑。相比之下,1-2月德系、日系、韩系、法系品牌,市场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美系车市场份额微增。

    具体来看,今年1-2月,德系、日系、韩系、法系市场份额分别缩至22.1%、21.9%、2.8%和0.3%。韩系、法系本身不太受中国消费者待见,下滑也是意料之中,而一向如鱼得水的德系、日系下滑,让人颇为意外。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除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处于上升的也只有美系,美系车的回升离不开长安福特销量回暖以及特斯拉的助力,今年1-2月的市场份额提升至9.1%。

    市场份额快速回升,背后究竟是谁的功劳?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之所以出现回升,一方面是因为集体向上发力,比如吉利与沃尔沃推出高端品牌领克;比如红旗、长安等推出高端车型;以及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小鹏汽车等高端品牌快速崛起。

    另一方面是被归到自主品牌的五菱MINI EV(通用汽车实际占合资公司股权超过40%)、欧拉等低端低价微型电动车进入市场拉动,促使中国品牌销量整体提升。

    领克品牌公布1-2月销量为3.73万辆,较2019年大涨87.44%;一汽红旗官方公布1-2月销量为4.55万辆,较2019年大涨177.44%。

    造车新势力方面,1-2月,蔚来销量达1.3万辆,理想依靠理想ONE一款车卖了7679辆,小鹏汽车销量则为8238辆,均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至此,小鹏也升至新势力第二位。

    相比自主高端品牌的风生水起,自主低端新能源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达4.31万辆;而长城旗下的欧拉品牌1-2月销量达1.76万辆。

    当然除了自主品牌自身的发力,许多外部因素也是影响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下滑的“帮凶”,比如疫情与芯片短缺。这两大因素在今年内或许依旧会影响着外资品牌。

    市场份额回升的同时,淘汰赛仍在继续

    去年,边缘化自主品牌诸如众泰、力帆、华晨等面临破产重整。不过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在更多车企沦为边缘化甚至倒闭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增,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有一些比较优势的车企在销量上迅速攀升,带动了自主品牌在市场份额层面超越四4成大关。

    今年2月受春节影响并不是一个完整销售月,因此,我们来看1月自主品牌的销量情况。

    1月,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国内乘用车厂商销量显示,在总销量位于前十的车企中,出现了4家自主品牌车企,分别是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四大品牌的月销量均超越10万辆,其中长安和吉利的销量超过了14万辆,整体市场表现非常强势。

    可以说,它们撑起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而拖后腿的自主品牌不得不面临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马曰: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回升自然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如何持续保持,则需要自主品牌的共同努力。而眼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正在向头部集中,市场淘汰赛仍在延续,边缘化自主车企仍将面临淘汰。

    次阅读
    20评论
    16赞同
    收藏
    分享
    20评论
    1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