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宝马集团踩住风口,与国网电动汽车联手,超27万根充电桩布局中国

    能源新闻网头像能源新闻网头像
    能源新闻网2020-06-10

    新基建风口下,充电桩行业“入局者”不断。

    上周,宝马集团宣布与国网电动汽车联手,将于今年内在华布局超27万根充电桩。实际上,不仅是汽车企业的加入,充电设施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方势力纷纷押宝充电桩行业,力图成为头部企业。

    多方入局 攻克充电焦虑

    2019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车市走低,但新能源汽车仍然受到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全年销量过百万并非遥不可及。

    而来自中国充电联盟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底,全国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8.7万台,同比增加35.0%。由数据可见,相较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我国充电桩的建设速度仍处于追赶阶段。在电动车消费者庞大的充电刚需面前,充电桩行业的广阔前景,正是吸引中外资本入局的关键。

    今年5月,宝马集团发力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内容涵盖充电技术研究和创新、充电服务产品合作和推广、推动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力等。根据规划,至2020年底,宝马将为车主提供超过27万根充电桩,实现翻倍,其中将包括8万根提供快速充电的直流充电桩。

    外资企业在华布局充电桩,宝马并非首例。

    2019年6月,由戴姆勒、宝马和大众等7家德系巨头联合成立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Hubject与四家中国本土关键CPO(充电运营商,深圳车电网、云快充、充电侠、卡酷卡)建立了合作关系,经过此次签约,Hubject平台上所运营的充电桩新增了3.5万根。

    同年7月,大众中国、中国一汽、星星充电、江淮汽车四家联手,共同成立充电桩运营公司开迈斯。开迈斯由星星充电提供技术支持,为大众、一汽及江淮三家车企提供充电服务。

    相比其他车企的“抱团取暖”,特斯拉是“自建充电桩”派系的代表。早前,特斯拉对外透露,公司将加速推进更高密度、更适应场景、技术更先进的充电体系。2020年,特斯拉计划在中国布局4000+个超级充电桩,并将在第二季度开始推进V3超级充电桩的普及。

    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的进入,意味着国内充电桩建设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这也会刺激国内汽车企业进一步加大充电桩建设的投入力度。

    政策助力 充电桩业态或将改变

    政策的重点扶持,为充电桩行业吹来春风。在“新基建”的风口之上,充电桩被认为将迎来大发展。2020年4月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在2020年全年完成投资约100亿元,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40万个和公共充电站4.8万座。行业龙头企业特来电也完成13.5亿A轮融资计划。

    解决充电桩“量”的问题,仅仅是行业改善消费者充电体验的第一步。眼下,充电运营商、车企等均试图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攻克消费者的充电焦虑。

    上周备受关注的宝马、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跨界合作,双方合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即是“即插即充”技术。基于这项技术,未来,BMW新能源用户仅需将充电桩接入汽车充电口即可开始充电,无需手动扫码等验证流程。

    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国网已经联合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和威马等国内多个自主品牌,开启快捷充电支付体验。依托于国网电动汽车研发的“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消费者在充电时,只需要将电动汽车运行到充电桩前,将充电枪取下后连接充电口,就可以实现充电,现在这种方式已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国网公共充电站应用推广。

    分析人士也认为,“新基建”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规模扩张,而是与高新技术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

    对此,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以产业应用为导向,‘新基建’在汽车产业中有两个主要作用方向:一是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与通信大数据相关联的车联网、车路协同、智能终端、大数据平台等智能汽车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眼下,从国家政策支持到车企积极布局,都在推动着国内充电桩产业的发展,这将有利于充电桩行业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最终为电动车消费者带来便利。

    次阅读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