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脱胎换骨的CBR 1000RR是火刃家族的鼎盛作品

    倾城美食头像倾城美食头像
    倾城美食2020-05-16

    本田CBR1000RR是由CBR 900RR发展而来的一种摩托车,带有“Fire blade”标志的被称为“火刃”,它们如同星星之火一般有着不可小觑的韧性。本田车一贯良好的操控性使车辆的战斗力无限延伸,犀利的双头灯造型不怒自威。

    2006 Honda CBR1000RR 规格表 长x阔x高:2,030mm x 720mm x 1,118mm 轴距:1,400mm 最低离地距:130mm 离地座高:820mm

    干重:176kg 油缸容量:18公升 引擎形式:水冷四冲程直列四汽缸DOHC 16活瓣 缸径x冲程:75 x 56.5mm 总压缩比:12.2:1

    总排气量:998c.c. 最高马力:172ps/12,500rpm 最大扭力:11.67 kg-m/10,000rpm 车架形式:铝合金双翼梁 传动系统:湿式多片六前速链条传动

    燃油供应:44mmDSFI电子燃油喷注 前倾角:23.45度 拖曳距:100mm

    悬挂系统:43mm倒立HMAS套筒前叉,附压缩及回弹预调,119mm行程 后悬挂系统:Unit Pro-link HMAS单筒避震,135mm行程 前掣动系统:双320mm浮动碟配四活塞放射式对向卡钳

    后掣动系统:单220mm碟配单活塞卡钳 轮胎(前):120/70 - ZR17 (后):190/50 - ZR17

    Motogp战车RC211V的车架没有改动,但头尾避震的特应特性经过改良,Unit Pro-link尾避震的连杆设计也经过修改,提高操控性。独门装备HESE电子钉巴当然仍会随车附送。

    轴距由1410mm缩短至1400mm,当中有5mm是缩短了尾摇臂的长度而来。拖曳距由102mm下降至100mm,前倾角由23°45减至"23°30",进一步增加操控的敏锐性。

    CBR1000RR驰名的44mmPGM-DSFI二段式双喷咀电子燃油喷注系统设定大至不变,但喷注程式经过修改,提供更线性表表,ECU重量也轻微下降了100g。每一个喷咀都有12个小孔来雾化电油,低速时只有一个喷咀工作,在高转时另外一个喷咀才会加入战团。

    头双碟由310mm增加至320mm,同样采用放射性卡钳装嵌。直径虽然增加,但重量却减少了300g,原因是碟身的厚度由5mm减至4.5mm。 尾碟仍然是厚5mm的220mm单碟单活塞卡钳。

    2006年CBR1000RR的尾牙由40齿增至42齿,让加速表现更凌厉。因为提升了的引擎红区,所以仍可维持尾段极速不变。离合器和波箱齿轮都经过改良,提升 这个六速近牙波箱的啮合表现和耐用性,尾轮新增了差速器,平滑了离合器激烈操作时对尾轮的影响。

    凸轮轴偷轻了450g重量。车身左边的打南磨机器壳也采用镁合金制作以减轻重量,比起铝合制作轻了100g。全新构造的死气喉总共偷轻了1460g,并符合欧盟三期废气标准,水冷散热栅的形状经过修改,造形较窄,连同喉管总重量一共轻了700g。乾重由179kg下降至176kg。

    规格虽然仍是水冷998cc直四DOHC引擎,但2006 Honda CBR1000RR引擎盘顶有大幅度修改:包括燃烧室形状把压缩比 由11.9:1提升至12.2:1、生气阀门、生气凸轮、进气岐管、哇佬弹簧通通重新设计,

    用意是增强中高段表现及提升引擎的峰值输出。11,650rpm引擎红区也往後推 至12,200rpm。为了保持引擎在高转时的稳定性,哇佬弹弓改用双弹簧设计, 而引擎阀门的检查时间表也可以相隔两万五千公里才需要作出保养调校。马力总增益是3.4%。

    车身啡呤修窄了少许,并配上了新头灯。两侧啡呤据说能把引擎热量进一步带走,减轻对骑士的影响。Ram-Air导管入风口减低风阻,增强气流的集中性。新排气喉的重量比以前轻,流量也较以前大。

    Honda CBR1000RR采用全新更凶恶更进取的啡呤造形,座位软垫的密度轻微调低,提高舒适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