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看汽车江湖,数奇瑞沉浮

    鲁申杂谈头像鲁申杂谈头像
    鲁申杂谈2020-03-19

    放眼当下中国汽车市场,外资品牌仍然是独领风骚,德系三强及日系三强在中国仍然地位不可撼动,大肆赚取高额利润。自主品牌的领头羊上汽、长安、广汽、吉利、长城凭借质优价廉SUV车型也分了很大一杯羹。


    201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到2144万台


    在别人都赚的瓢泼盆满的时候,我们发现销量榜前部难觅奇瑞的踪影。一汽、东风是中国汽车的奠基人,而要说到把汽车这个高大上的东西带到千家万户的,我坚定的认为是奇瑞。奇瑞QQ自不必说了,依靠小巧可爱的造型,低廉的价格,迅速霸榜,销量一路飘红很快就达到100万辆。奇瑞推出的东方之子更是打破了大众桑塔纳(图片|配置|询价)对中国民用汽车的垄断,让寻常百姓开上了奇瑞“桑塔纳”。之后奇瑞顺势又推出了瑞虎系列,将奇瑞的汽车事业推向了高峰。

    那奇瑞为何会掉队呢?

    1、多生孩子的失误策略

    奇瑞在获得一系列成功后有点飘飘然了,迅速推出数品牌,意图再扩大版图。但是鉴于开发能力不足,资源有限,多生的孩子都体弱多病,没有一个能够撑起一片天。这也导致奇瑞的瑞麟、开瑞、瑞麒、凯翼、观致等一众车型没有一个能够让大众铭记在心的。

    虽然尹同跃已经提出了收缩车型系列的口号,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能看到奇瑞又逆势推出了捷途。想到捷途我就想笑,起名的时候没找风水先生看看吗?“捷途”=“劫途”?开个玩笑。

    2、没有经典车型

    奇瑞的造车策略貌似是造一款卖一款,不管卖的好不好,后续都不再更新、优化。当年两厢A3说扔就扔了,让人费解,感觉可惜了汽车人的一片心血。大众的高尔夫改到多少代了?丰田的卡罗拉又改款到多少代了?这些国际大公司的成功不是随便得来的,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建设自己的广阔天地。这个事不丢人。

    3、营销策略不恰当

    2011年左右奇瑞引入以色列量子资本,意图再中国市场建立一个高端品牌。不仅在国际市场大肆招揽顶尖人才,还把自家的外资老兵陈安宁派到这里担当一把手。观致3花费了观致的巨额资金,设计,制造标准都很高,碰撞也率先满足欧洲的五星标准。但是结果怎么样呢?众所周知,观致卖不掉车,只能卖公司了。

    以我之见,观致的失败主要败在营销体系上。奇瑞方面认为自己倾心打造的高端车,应该隔断与奇瑞的一切联系,不应再走奇瑞的4S店。但是观致并没有建立足够的4S店来支撑车辆的营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转让股份给宝能后,这家企业也是大概率凉凉的。

    4、人才流失严重

    奇瑞素有汽车学院之称。奇瑞地处安徽,物价不高,导致奇瑞工程师的工资也很低,这就给了其他厂家的可乘之机。吉利、长城、东风、上汽、哪里都有奇瑞人的身影。造车靠的是经验,有经验的老兵都跑了,能造的了好车?

    5、奇瑞引以为豪的正向研发就是败笔

    网上不断有人吹嘘奇瑞可以正向研发,有实力云云。其实,按照当前我们的技术及经验积累,任何一个国内厂商都是没有能力靠自主研发造出一款好车的。正向研发的成本及开发周期也是远高于逆向的。为了平衡成本,可能就只能在零部件上做文章了。有些东西大家心知肚明,不明说也罢。

    汽车不是快消品,打造一个让人尊敬的汽车品牌需要数年日积月累的口碑积淀,口碑的积淀又来源于低廉的价格、广大的使用群体及可靠的口碑。在汽车业,没有人可以弯道超车,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造车,成功自然会再次到来。奇瑞有技术,有基础,我相信奇瑞肯定能王者归来。

    次阅读
    4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