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疫情催生“蝴蝶效应”,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不降反升?

    数局头像数局头像
    数局2020-03-06

    在新型冠状肺炎刚刚爆发之时,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曾表示,疫情是“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最好契机”。

    疫情之下,汽车工厂停摆、供应链中断,让不少海外车企纷纷进入“危机模式”。不少汽车巨头开始反思其供应链过度依赖某一区域的问题,并表示通过增加对其他地区的投资,将在中国的供应链部分核心环节或者产能转移,实现多地域上的均衡分布和多元化的供应渠道。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和爆发,汽车供应链是否还会大规模从中国外迁?


    “蝴蝶效应”凸显

    一辆汽车由约1万~2万多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部件组成,复杂的零部件构成让汽车成为产业链较长的行业之一,也成为了一个“不能掉链子”的产业之一。

    在疫情风暴的中心,湖北正是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的关键区域,物流中枢的区位优势让湖北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供应链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事实上,整个湖北都是一个汽车大省,如十堰、襄阳、黄冈、宜昌等城市,有的因“汽车”而建,有的因“汽车”而兴。湖北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300多家,在全国约占十分之一。

    而武汉,更是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布局,成为中国六大车都之一,东风本田、上汽通用、神龙汽车、广汽等车企皆在此设有产地。中诚信国际的分析显示,湖北省汽车产能约80%集中于武汉市。

    由于疫情的影响,整个中国的车企都按下了“暂停”键,湖北尤甚。中断的供应链对全球的汽车行业产业了极大的冲击,不少车企纷纷陷入“供应链危机”。

    2月4日,韩国现代汽车宣布,由于疫情爆发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该公司将暂停在其最大制造基地韩国的生产。这使现代成为全球首个因疫情影响供应链而暂停在中国境外生产的大型汽车制造商。

    随后不久,日产汽车也宣布,由于零配件供应短缺,其在日本的一家工厂计划暂停生产,计划随时重启生产;但据了解,至今仍未重启。

    2月14日,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表示,其在塞尔维亚的工厂因零部件短缺已暂时停产。这是欧洲制造商首次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而不得不停止生产。

    2月19日,英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表示,已将中国生产的零部件装在手提箱中运往英国,以维持生产,但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这些零部件可能在两周后耗尽,从而面临着关闭工厂的可能性;截至AI报道发出本篇文章,依旧没有传来好消息。

    2月27日,丰田汽车公司表示,目前能够从中国正常获得零部件供应,但由于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公司在日本的16座整车及零部件工厂都可能由于供应链中断而停产。丰田同时称,公司目前仅可确保日本各工厂一周的正常生产,3月9日之后如何维持,尚需进一步研究。

    “湖北、浙江、广东等地区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众多,即使其他地区具备开工条件,但由于整车制造企业需要从全国采购配套零部件,产业链长,一个部件供应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工厂生产进程,因此短期内零部件供应将会制约整车的生产节奏。”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本次疫情带来的中国汽车供应链大面积停摆,将给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供应带来潜在风险。”德勤管理咨询战略和运营团队合伙人冯莉如此表示。由于疫情阻断零部件供应链,全球汽车产业链被打乱,“蝴蝶效应”凸显,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或将生变。


    汽车供应链的部分转移已然发生

    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深度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过去十年中,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占全球比例增长一倍,占比超过50%,在全球汽车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70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额10%。

    有专家表示,此次疫情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工率不足、产业供应链紧张,除了影响国内的零部件及整车的产量,还会引发一些外资企业调整生产布局,从而避免过度依赖在华产能。

    1月30日,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F-TECH)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

    2月初,日本铃木汽车称将考虑寻找中国以外的供应商。铃木汽车虽然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但仍在从中国采购零部件供应其印度工厂;

    为韩国现代汽车供应近半数车用线束的京信集团,正在努力增加其在美国、印度、柬埔寨和韩国本土的产能,以弥补其在中国产能下降带来的影响;

    另据了解,目前大众、丰田、日产、本田和标致等国际主流车企都在非洲开展业务,加快建立装配厂……

    从部分企业的行动来看,汽车供应链的部分转移已然发生。瑞银亚太区半导体行业分析师吕家璈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分散供应链在全球来看已经正在发生,以前不明显,但疫情逼着供应链不得不采取行动。”

    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都跟中国制造相关,疫情使得本就不景气的汽车行业雪上加霜。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汽车巨头将减少对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依赖,这无疑会对汽车行业乃至中国经济产生冲击。

    此外,如果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由中国企业参与的相关产业扩展到没有中国企业直接参与的全球供应链,那么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大幅上升,疫情将进一步升级成为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灰犀牛。


    与其转移,不如等待

    虽然有部分产能已经开始转移,但社会上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只是一小部分,不会出现大规模外迁。

    21世纪经济报道在相关文章中指出,之所以判断供应链、产业链不会因为疫情、贸易战等情况发生大规模外迁,是因为中国不是单纯的生产者,而且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者。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陈祥锋在复旦商业知识推出的“学管理,战疫情”系列直播课中表示,“很多人都会担心这次疫情会不会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以后人家都不到中国来采购,换到其他国家去了。我认为疫情可能性不大。”

    陈祥锋表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产业链结构最完整的国家,尽管跨国企业有备选的供应商,有自己的危机管理方案,但是这些备选供应商还是在中国。而国外供应商产能不够,短时间内扩大产能投入很大,要转由国外供应商供应不太可能。其次,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的建立,也让世界认识到什么是“中国速度”。所以,与其到其他国家扩大产能,倒不如等待中国复工复产。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在2月2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道,从长远和总体上看,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

    尽管有出现上文提到的转移迹象,但宗长青认为,规模很小。一般来说,跨国投资者的投资经营决策是长期的、综合性的、战略性的,短期的疫情影响是有限的。多项调查和研究显示,我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战略没有改变。而商务部也将进一步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和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如果离开中国制造,就意味着离开中国的市场。在当前,依旧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离开中国这个全球的价值链。

    此外,有专家也分析指出,随着新冠情在全国其他国家迅速爆发,包括韩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全球汽车生产大国的感染人数不断上升,情势愈演愈烈。而中国虽然最先爆发新冠疫情,但中国政府强有力的管控举措收效显著,多数省份新增病例已经为零,成为全球的“防疫”典范,中国最高层也积极部署,确保全球供应链保持连续,这是否让中国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市场地位不因武汉下滑,反而呈现出抬升可能,这需要疫情在全球蔓延情况进一步验证。

    次阅读
    1评论
    7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7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