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曾经的王者也缺钱,奇瑞汽车增资扩股即将揭晓

    汽车财经视野头像汽车财经视野头像
    汽车财经视野2019-11-13

    一、突发公告,奇瑞增资扩股尘埃落定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近日,一位奇瑞汽车内部人士表示,“不止一个,目前已经征集到了两个意向投资者,具体摘牌信息会在本周五(11月15日)对外公布”。但是基于保密要求,该人士并没有透露这两家的具体信息”。

    不过,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曾有两家公司交付了意向金,分别是腾兴长三角(海宁)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有限合伙)。也就是说,最终结果将从这两家公司中决出。

    无论哪家胜出,都将得到奇瑞控股30.99%的股份,以及奇瑞股份28.555%股份,同时成为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的最大股东。

    二、奇瑞汽车陷入经营困境

    其实,2018年奇瑞就多次发布了增资扩股的方案,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

    2018年5月底,奇瑞股份计划让出51%股权,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

    2018年9月,公布正式的增资扩股方案,最低增资总数下调到160亿元。

    历经一年多,奇瑞终于找到了下家。不过对于资金的要求,相较于2018年又有了大幅下降。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奇瑞没钱了。

    根据此次公告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2018年奇瑞汽车的利润大幅下滑,净利润为-52786.00万元。到了2019年,更是直线下跌,上半年净利润更是为-137445.59万元,创下历史新低。而且资产负债率多年来维持在75%左右,企业运营举步维艰。

    三、奇瑞汽车,曾经自主汽车品牌的旗帜

    想起来真的挺让人难过,曾几何时,奇瑞汽车可是自主汽车品牌的骄傲。作为一家纯粹的国企,奇瑞汽车成立于1997年1月8日。从那时起,奇瑞汽车创下了多个自主品牌的第一。

    2007年,奇瑞汽车实现了第100万辆汽车下线。

    2009年4月,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第一家中国银监会批准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中国本土银行合资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

    2019年8月,成为第一家销量达到800万辆的国产自主汽车品牌。

    累计出口汽车超过150万辆,连续16年保持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

    奇瑞汽车采用多品牌战略,通过合资、控股等方式,产品线从高端豪华品牌直至微型商用车。

    2007年,是奇瑞汽车的巅峰,当年奇瑞汽车销量力压丰田、现代,排名第四。

    这个时候,奇瑞汽车就是自主品牌的代表。

    可是,十余年后,到了2018年,再看一下这样的榜单,奇瑞汽车却被远远的甩开了。

    2007年,国内汽车销量为879万辆,奇瑞汽车的市占率为4.33%;2018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808万辆,奇瑞汽车的市占率仅有1.92%,而且被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四、奇瑞汽车为什么渐行渐远

    一个曾经的自主品牌排头兵,现在已经逐渐边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业内公认,奇瑞的内部领导人员难辞其咎。奇瑞有着雄厚的人才储备,有着先进的技术,甚至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产权的发动机都是出自奇瑞。但是,奇瑞却缺乏着明确的市场战略和规划,也许这和其掌门人纯粹的技术出身有关吧。

    多年来,奇瑞推出了多个车型,可是除了鼎盛时期的A3,QQ,估计很少还会有人能够记住其它的车型了。研发出来,投入市场,反响不好,立刻舍弃再次研发,就像是走在玉米地里的狗熊,永远是下一根玉米更好。没有明确的市场战略和产品规划,是奇瑞最大的痛点。

    作为一家地方国企,且不是上市企业,内部治理不公开不透明,去年爆出的销售公司腐败窝案,引起业内一片哗然。至于背后利益关系复杂,供应商管理不透明,更是业内共识。

    此次奇瑞汽车增资扩股,据消息人士透露,奇瑞选择增资方的条件主要有两个:1、需要资金到位;2、不介入管理,保留现有团队。这就意味着,这次只要钱来还债,但是内部机制不能动。如果不能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如果依旧在原来的路子上狂奔,奇瑞距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有着遥远的距离。

    次阅读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