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取消限购与加强限行,汽车摇号要伴随你多久?

    张慧Pintu头像张慧Pintu头像
    张慧Pintu2019-09-20

    新技术的应用加上政策的合理引导,让消费者理性购买和使用私家车。也许到那时限购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连同1979年就出现的“进京证”一起。

    排队、限量、限购、黄牛……这些词已经让大家习以为常,人口众多导致消费时矛盾突出,也催生并放大了这些词,甚至也成了产品营销必备的词语。

    在关乎民生的衣食住行领域,行的矛盾在大城市显得日益突出。此前,全国有北上广深等9个省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在竞拍车牌的上海经常会出现牌比车贵的情况,即便如此,有钱还不一定能拍到,而在北京只能摇号的政策下,8年摇不上一个号的情况大有人在,新能源排队也排到了2028年,在前度时间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医院急救通道的事件牵扯出其京A8牌照系花200万租用(无法过户)。可见牌照已经是一项可变形的资产,在一线城市,好的牌照更是硬通货,代表着身份、地位和财富。

    除了限购,相应的有出台了限行政策,这两剂猛药着实让摇号政策效果大增,同时供需矛盾也更加显现和激化。

    全国汽车施行限购政策省市

    但是在今年的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一切似乎出现了转机。

    9月10日贵阳宣布正常取消汽车限购以及“开四停四”的限行规定,实行8年的限购正式落下帷幕,在政策的引导下,广州和深圳相继增加了指标,海南省也宣布增加摇号指标,放松了限购政策。但其余的5个城市没有跟进,据行业相关专家判断,“限购政策会进一步的放开,经济增长目前还是最主要的,拥堵可以一点点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缓解,但是对于北京、上海这类超一线城市来说限购肯定会继续,一旦放开会有无法遏制的反弹后果。但北京等增加新能源摇号指标还是有极大可能的”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出台的背景是,2018年我国汽车行业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9年以来,下滑态势仍在延续。在经济环境及限购政策的双重影响下,汽车行业的增长压力明显。

    限购、限行是无奈之举还是发展必然?

    截至2019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汽车2.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22亿人,汽车驾驶人为3.8亿人。在全国范围内,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有66个,相比去年同期增加8个。其中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北京、成都的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但相应的道路改造和能够改造的空间难度较大。被大众所感受到的就是拥堵以及机动车代来的空气污染。全球最拥堵城市排行Top30中,中国的城市就有11个。

    在2019年Q2“拥堵里程占比的排名TOP 10”中,北京排名遥遥领先,高峰时段,全城9.5%的道路都在堵。其中1.4%的路段严重拥堵。令人意外的是贵阳,在堵车上,却不输北上广深。

    北京作为首都不能以经济作为考量,更重要的导向是环保因素和拥堵缓解的程度。控制汽车总量和尾号限行,是釜底抽薪的解决方案,无奈汽车保有量太大,部分道路狭窄并且十字路口太多,潮汐式堵车情况缓解不够明显。

    与几个城市限购放松信号不同的是,北京早在2018年6月15日就发布了《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收紧外地车辆限行政策。小客车外地上牌,但长期在北京行驶,以规避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为了管控这部分车辆,确保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埠车要进入六环内及通州区都须办理进京证。

    以之前的政策不同的是,1 将通州区纳入限行范围;2 由五环扩大到六环;3 由不限次数申领进京证改为最多12次;4 停放不开的时间也计入84天的总数内。在处罚上依旧是扣3分罚100元,如此计算,在84天之后还在北京行驶,一个驾驶本只能罚4次,换来的只是多停留一个月时间。通过这个规定一点点控制外地牌照车辆在北京的总量,这里面也包括北京本地没有摇到号而上外地牌照的人,他们家在北京,却需要车、家分离。

    由此带来的就是北京的汽车牌照租赁火热,以及皮卡和厢式货车的销售高峰,虽然后者依旧无法在高峰期间上路,但至少免去了办理进京证和84天的限制。甚至有人在考虑购买黄牌的载客汽车。

    除此之外,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保有量增加之后的必然,并且这个量级会逐步增大。近期不多城市开始执行国六标准,从油品质量和机动车排放标准上进行管控,在北京汽车尾气检测十分严格,驾驶排放复检不合格车辆上路或将被暂扣行驶证。 罗永浩曾公开表示,伦敦、柏林、洛杉矶等城市都是从环境污染问题中走出来,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无法避免。因此,如何去降低和控制空气污染问题是一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十分在意的,毕竟也是展示中国形象窗口,这个是必须大力解决的。

    基于上面的两点,汽车限购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新能源汽车早些能形成气候,或许限购政策会温和很多。

    放开限购就解决了问题?

    为何汽车限购的影响会如此之广,甚至很多未限购城市有些人开始屯车牌。限购也萌生了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人利用奇货可居,倒买倒卖,说是投机取巧但是合理合法。限购一旦实行会让本不需要的人开始蜂拥而上,这也是很多产品搞限量、限购的原因,人气有了,货也卖出去了。对于汽车限购而已,除非消费者购理性,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消费,否则会出现报复性购买的情况。只从利己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也不去考虑由此引发的大堵车和停车难问题。如果北京放开限购,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一定会瞬间乱套,以前不想买的现在想买了,能买一辆的可能要考虑买3、5辆,万一以后有突然袭击般出台限购政策呢?因此只能循序渐进的放松限购,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加上舆论引导。

    百姓对于汽车的消费,来自于底层的收入增加,汽车价格的下降以及城镇化的趋势。2018年汽车行业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在具有高客单价消费能力的大型城市对汽车限购,汽车行业的下沉还不够,巨大的增量市场只能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中国的城镇化还有相当长的路需要走,

    城镇化初期巨大的需求其实就来自于城镇与乡村之间,公共交通触达有难度,相对偏远的路途,出行需求是真实且相对高频。这部分消费者人数众多,对价格比较敏感,是车企竞争和国产汽车崛起的潜在力量。

    对于大城市消费者而言,出行需求和运力矛盾也真实存在。滴滴的成功很典型得说明了这个问题,它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消费需求及能力。但依旧还是无法满足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的用车需求。对于大城市的孕妇群体,公共交通太拥挤,拼车不愿接单,长期快车或出租开销比较大,并且不是想叫就能叫到的。在追求生活水平和幸福度的城市居民,对一台自己的车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7座车型还将迎来一个销售的高峰期。

    就目前来看,在控制拥堵、降低空气污染的大前提下,这个矛盾短期是无法解决的。放松限购政策也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疏堵相结合,两者不能偏废,堵是解决现在最大的问题防止恶化,疏才是慢慢调理,直达病根。目前可以借鉴北京的部分经验,当然前提还是限行、限购:降低空气污染方面,控制汽车新增总量,减少外地车量的涌入,新能源补贴,给予新能源汽车出行特权,大力建设充电桩。解决拥堵方面,控制汽车新增总量,减少外地车量的涌入,严查尾号限行,道路改造和优化,停车位停车场的梳理与整治,推行ETC提高通行效率,路边电子提车提高收费标准,乱停乱放车辆罚款或拖走。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降低出行成本、提高便利度。像共享单车这类短距离出行或者接驳交通工具也基本能够满足要求。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一定是未来解决拥堵和污染的中间力量,无人驾驶,完全取代汽油车的高续航新能源汽车、智能路线规划和调度、高效合理的共享或租赁汽车模式等,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问题。加上政策的引导,比如收取拥堵费、车位费等,让消费者理性去购买和使用私家车。届时限购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连同1979年就出现的“进京证”一起。

    还有不到40天,北京最新最严的外地车限行政策就要开始执行,外地牌照的汽车过完年还会开来北京吗?

    次阅读
    33评论
    34赞同
    收藏
    分享
    33评论
    34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