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滴滴月底前完成整改措施 整治人车不符并就“全程录音”广征意见

    北京晚报头像北京晚报头像
    北京晚报2018-05-16

    空姐深夜滴滴打车遇害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争论,本报前天刊登有关“顺风车司机猥亵乘客当庭认罪,以及相关案件多发需彻底整治”的报道后,今天“滴滴出行”向本报记者发来了阶段整改措施,表示已开展全面内部自查,并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批评和建议,将于本月底前完成一系列整改措施,也请各界监督。

    顺风车:每次接单前须人脸识别 暂停夜间订单

    目前,顺风车已下线整改。整改措施包括:合乘双方的个人信息和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的虚拟头像;

    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最大限度杜绝私换账号的可能性;

    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收晚22点至早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另外,顺风车服务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

    “滴滴出行”表示,上述整改措施将在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前全部完成。

    全平台:整治人车不符 提升紧急救助

    至于全平台出行相关业务,“滴滴出行”表示,在之前司机背景筛查、三证验真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整改:

    专项整治人车不符。快车、专车、豪华车每次出车前,司机必须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同时,在全平台推出“有奖举报人车不符”。

    修改产品设计,将紧急求助功能提升到显著位置。在“紧急求助”原有功能,即按下后上传现场实时录音,由客服监听并回拨用户电话,同时自动发送行程信息给紧急联系人的基础上,用户可自主选择一键拨打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号码。

    滴滴承诺,在平台上发生的相关交通事故、治安及刑事案件和用户纠纷中,滴滴将主动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此外,在保险、医疗费用先行垫付、意外伤害人道援助、车主猝死公益帮扶等总额最高120万的保障等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滴滴已着手建立关爱基金,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外,为当事人和家属提供更多的救助和关怀。

    “滴滴出行”表示,以上整改措施将于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同时,全平台将加速推动全面实名制。

    试探讨:全程录音与隐私权?知情权与就业权?

    同时,滴滴出行就一些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希望和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寻求大家的帮助和建议。比如,可否考虑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在现实场景中,大多数司乘纠纷的投诉,双方都各执一词,难以提供有力的证据,给平台判责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也让很多司机和乘客认为平台偏袒一方或者不作为。

    对此,滴滴出行也收到很多建议,可否考虑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会明确告知用户,并经用户授权方可使用软件。滴滴出行认为,在发生车内纠纷或治安刑事案件,如性骚扰等时,这方便取证判责。为保护司乘隐私,还考虑录音资料不保存于个人手机,而是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后自动删除。

    “我们非常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行程中被录音。且如果未来要增加车内视频监控功能,可能还会需要向用户要求更多的隐私授权。但这确实是提升安全、服务以及在发生事故纠纷后取证判则最有效的办法。”“滴滴出行”也广泛征询大家的意见,可否接受这样的措施。

    此外,目前滴滴出行已与公安机关合作,对注册司机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记录的人进入平台。“但我们也希望尊重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就业权。对于不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犯罪,例如侵犯著作权罪的刑满释放人员,可否给他们成为网约车司机或顺风车车主的机会?”

    不过,目前很多乘客仍希望对公共服务业人员有无案底具知情权,认为“应在知情的情况下可选择乘坐或不乘坐”。滴滴出行表示,就上述两个问题,也会于近期积极向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请教和咨询,同时征求公众的意见,并长期保持征询机制。

    文字 | 北京晚报记者林靖

    编辑 | 孟紫薇

    次阅读
    76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76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