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小米SU7:小米造车行不行?Are You到底OK吗?

    大飙车头像大飙车头像
    大飙车05-19

    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是小米的第一款车,做手机的小米,造车什么样?所以必须买一辆看看!我们这辆车是最低配,售价21.59万,标准创始版。因此请允许借用一句希曼和他妹妹希瑞的台词,请赐予我们“流量”吧!我是小米SU7!

    加载中…

    外观设计

    见仁见智

    很多人说小米SU7的外观“抄袭”保时捷Taycan,甚至还将其称为“保时米”!保时捷高管已经回应此事,“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当然,这辆车是不是符合您的口味,还得您自己说了算。

    雨刷竟然不是湿臂雨刷,而是老式的喷水口,比较令人意外。

    全系标配LED远近光大灯,矩阵功能、自动大灯、自动远近光、转向辅助灯都是标配。

    这辆车的尺寸为4997x1963x1455毫米,轴距是3000毫米。从尺寸来看,算得上是中大型车,整体尺寸比保时捷Taycan还要大一圈。

    因为我们是第一批车主,所以在前翼子板上,有“创始人版”的英文字样。

    这辆车采用半隐藏式门扳手,仅提供内嵌式电子解锁,不支持物理拉线解锁,也没有机械钥匙应急解锁。

    如果12V电瓶没电,车门无法解锁,只能在前保险杠位置,抠出正负极接电线;给一个12V供电,将前机舱盖解锁;打开机舱盖之后,再对12V电瓶进行充电,车辆方可正常解锁。所以前备箱一定不要放贵重物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此方法打开。

    和极氪X、领克08和极星2一样,这辆车也采用了无边框一体式后视镜,让视野更宽阔。

    B柱上和特斯拉一样,支持NFC钥匙卡解锁。

    快慢充电口在车尾翼子板,只有一个充电口的塞子,两个口都可以用。

    车尾使用了目前主流的一体贯穿式尾灯,还有运动感的扩散器造型。

    后备厢空间还可以,不过开口较小,后面的流线造型影响了储物空间。

    后备厢地板下方有一个比较大的储物空间。

    车头部分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前备箱。


    内饰设计

    见仁见智

    内饰设计和很多新能源车类似,中央有个大屏,凡是触手可及的位置都是软性材质包裹。

    三幅方向盘全系都是皮质包裹。

    和很多超跑一样,方向盘下方延伸出两个功能按键,左侧是智驾辅助按键,右侧是运动模式切换按键。

    这辆车采用目前主流的电子怀挡设计。

    仪表盘使用了一块7.1英寸液晶屏,显示信息比较有限。

    全车通电之后,仪表盘可以旋转出来,非常有仪式感。


    中央配有一块16.1英寸中控屏,作为高通绝对拥趸的小米,必然使用骁龙8295芯片,只可惜并不是首发使用。车机系统必然是小米自己研发的澎湃OS,也是基于安卓开源开发的多平台移动端操作系统。毕竟这是小米的主业,系统响应速度相当快,逻辑结构与普通的安卓车机没什么太大区别。

    这确实是小米“绝技”!对于已开发项目的重新排列组合,重新找到切合点,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小米这招儿屡试不爽!这才叫“一招鲜吃遍天”!

    作为小米产品,不买周边,简直是天理难容!所以你会看到关于这辆车,有诸多精致且贵的“外挂”商品。比如这个外挂仪表盘,实际上就是两块圆形液晶屏,和整体设计并不协调,而且还有可能影响视线。

    中屏幕下方还可以外挂一组物理按键。除了中央旋钮是音量和播放控制之外,其余按键都是空调按键。但实际上,原车有空调温度和风量的实体按键,而且无论是屏幕,还是小爱同学,都能控制空调,这组按键显得有些多余。

    仪表台两侧各有一个金属大螺栓,这其实是扩展接口,可以外接手机支架或运动相机。不过,车机如果做得好,为什么还要手机支架。如果不加支架,后视镜上会有这个螺栓的影子,影响视线。

    屏幕下方有两个放置手机的位置,但仅提供一个无线充电,标明能支持50W无线快充。有意思的是小米SU7的无线快充,并不支持华为手机的无线快充,仅能用普通10W无线充电。而华为智选车型也不支持小米手机无线快充!可真是“礼尚往来”,商战无处不在!

    实际上,在屏幕下端非常隐蔽的地方,还是提供了两个Type-C充电口,显然这种设计并不想让你发现这两个充电口的存在,更推荐你用无线充电,而小米手机无疑在这辆车上更好用。

    这辆新能源车居然保留了实体启动按键,基本上没什么用,后方也保留了空调温度和风量按键,功能和外挂的空调按键重复了,这要是放在传统车企,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控制台下方留有相当大的储物空间。

    可以选装香氛盒,最多支持三种香型,但香氛并不能通过空调系统循环,而是单独的发生器,将香气散发出来。顶部设计有两个挂扣,后方还有一个可以放置手电的位置,当然必须是小米手电,这和十几年前的雪铁龙毕加索有些相似。


    座椅空间

    雷总说了算!

    这辆车采用无框车门设计,但并不是双层加胶隔音玻璃,而是普通单层玻璃。车内同样是车门电子解锁,与特斯拉的设计非常相似,当然前后都有物理拉线的应急解锁。此外,在水杯架后方还设计了放置最长30公分折叠雨伞的位置,和十几年前的斯柯达有些相似。

    这辆车是皮质包裹座椅,但并没有真皮,都是仿皮。座椅舒适度一般,填充海绵比较硬,坐垫也薄。不过,座椅贴合度还不错,包裹及左右支撑比较到位。

    主副驾驶靠背后方配有外接扩展口,需要单独购买支架,还需要另购一台小米Pad,安装APP,才能通过小米Pad对车机功能进行调节,全套下来要花不少钱。

    这辆车的轴距是3米整,所以后排的腿部空间还算够用。后排中央地板非常平整,没有凸起。我们还选装了后排冰箱,支持冷暖调温功能,是普通的半导体制冷,不如极氪X的压缩机冷暖冰箱更有效率。

    顶棚是一块不可开启的全景玻璃天幕,具有防晒功能,因此颜色比较深。

    即便有全景天幕,依旧没能拯救这辆车的后排头部空间,由于造型的原因,头部空间比较压抑。后排座椅的舒适度也不如前排,坐垫薄,坐感硬。

    因为电池导致地板较高,所以后排乘客的大腿只能弯曲,坐垫无法对大腿进行支撑,因此后排的乘坐感受并不尽如人意。1.8米身高的雷总,是更乐意坐在前排开车,还是更愿意在后排享受,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这辆车后排头枕虽然齐全,但中央头枕并不能升降,显然保护颈椎的功能大打折扣。

    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但并不能放平整。

    后排座椅下方也设计了放置雨伞的位置。


    总结

    谁都有第一次

    这辆小米SU7是小米汽车的一款产品。就静态体验来说,能做到如此完成度,也是可以了,比其他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款车都强不少。不得不惊叹于雷总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这种“打散重组”迎合新需求点,也是小米的成功之道,一招鲜吃遍天!在这辆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出现了很多设计的上问题,米粉们还是非常的包容和理解。毕竟,谁都有第一次嘛!

    那么关于这辆车的驾驶品质如何?内部做工用料如何?还请继续关注后续的拆车内容。(本文及视频中的测量数据结论观点仅对此辆车负责,测量数据对公示的实验方法负责。)

    次阅读
    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