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丰田章男在东京车展脸色凝重:中国汽车崛起,留给日本时间不多了

    路平说头像路平说头像
    路平说2023-11-01

    东京车展上,曾任丰田汽车总裁和CEO的丰田章男在比亚迪展台前,脸色凝重,陷入沉思,估计感叹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而丰田已经错过大趋势。

    其实中国电动汽车在弯道上飙车,早就不是什么大新闻了。这次美国加州州长访华,还特意去了比亚迪,观看了仰望U8(图片|配置|询价)原地调头,还进行了试驾,大受震撼,当场表示:这是跨越性的技术,我想要买两辆。

    不仅如此,早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的展位上也是挤满了人,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然后就....就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启动双反调查。

    双反调查指的是,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之前欧美为了遏制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就干过类似的事情,差点就彻底摧毁了中国光伏产业。

    不过从过去的案例来看,双反调查对我们影响有限,大概率损失最大的,还是欧盟自己。

    就拿他们制裁中国光伏来说。最终的结果就是越双反,欧美光伏行业越惨淡。后来,中国光伏企业直接全方面碾压全球其他国家的光伏企业。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在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这四个主要环节的产能在全球占比都超过了80%,产量占比都超过85%,其中硅片最夸张,产能、产量占比都超过97%。瑞士太阳能设备生产商梅耶博格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在德国的一档关于“欧洲光伏的发展”的电视访谈中哭诉:德国光伏产业被中国“卡脖子”,德国因此至少丢了12万个就业岗位。

    当然,这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跟我们关系并不大。欧盟现在双反,完全就是在重蹈覆辙,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欧盟的冯大妈真的是美国派到欧洲的卧底。

    当年欧盟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调查时,中国光伏企业在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上,远远不如现在的中国电动汽车。试想一下,在原本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我们的光伏行业都能逆转取胜。而现在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明显,总结下来有三点:

    1、成本优势遥遥领先。中国制造一辆电动车的成本优势,来源于全产业链优势以及规模化优势。相比之下,欧洲在这方面的产业链布局少,产业规模小,基本都处于初级阶段,想要追上中国的脚步是相当困难的。

    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方面,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而中国在动力电池方面的产业链优势极为明显,全球前20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占据15个席位,产量吊打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一辆比亚迪元Plus(图片|配置|询价),在中国指导价13.98万起;德国预售价格为3.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9.37万;在澳大利亚预售价4.499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0.85万;在泰国售价为:109.99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2.28万;在马拉西亚售价14.98万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人民币22.48万元。

    电动车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价格比中国价格贵,基本上已经是现在所有电动车的标配了,这完全就是中国产业链和规模化带来的巨大优势。

    2、新能源汽车依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优势极为明显,现在欧洲逐渐意识到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重要性,但是要布局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耗时费钱利润少,欧洲的资本家并不愿意做这类生意。

    3、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卷出来的,而不是补贴出来的。而现在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初级的补贴阶段,各方面竞争力与中国汽车根本没法比。

    基于这些优势,中国电动车依赖着除了欧美之外的全球市场,以及中国本土市场,依然可以活下去,而不会出现之前芯片卡脖子的问题,更不会出现之前光伏产业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形。

    A:那他们后面有可能追上来吗?

    B:这其实要看各地区对于中国电动车的政策。欧盟的做法只会阻碍本土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时间久了,他们的技术只会越来越落后,最终沦为下一个“欧洲光伏产业”。当然,在欧盟内部,也一些国家也意识到这一点,正在考虑邀请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合资建厂。

    未来如果在欧洲出现一些名字奇奇怪怪,但电动汽车技术很强的企业,请不要意外,大概率会是欧洲企业与中国合资办厂造出来的新品牌。

    小日子的日经BP就曾经购买了一辆比亚迪海豹(图片|配置|询价),并拆解了这辆车,全程录像,还出了一本书,售价4.5万人民币。

    而在东京汽车展上,也有不少的日本人拿着尺子测量站台上中国汽车各个部件的尺寸。在今年上海车展,日本人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除此之外,日本还高调引入比亚迪,来作为鲶鱼,刺激日本本土电动汽车企业发展。小日子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警惕。

    此前丰田章男还一直嘴硬,认为电动车没前途。最近丰田现任CEO,就直接打脸丰田章男,他说:电动是丰田的未来。这也和日本三菱汽车宣布即将推出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中国电动车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其实招聘的人属也就在增加,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比亚迪今年校招有超3万人入职。

    而中国电动车企业众多,如果在扩大到整个产业链来看,那吸纳的就业人数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没有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那这些就业不会出现在中国。#新能源驾驶日记#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