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深度 | 泉峰汽车:前瞻布局新能源业务及一体化压铸「国信汽车」

    前瞻布局新能源业务及一体化压铸

    铝压铸企业前瞻布局新能源及一体化压铸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动力系统(变速箱阀体、齿轮等)、电气化底盘等零部件,2013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顺应汽车电动化、轻量化趋势开发了三电壳体等新品类,客户面覆盖全球诸多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比如宝马、大众、奥迪、本田、日产、现代、蔚来等。

    轻量化大势所趋,公司先发优势明显

    铝合金是轻量化的最佳材料,节能效果显著,乘用车单车用铝量将持续提升。随着高真空压铸工艺、大吨位压铸机的发展,电动车在车身、底盘结构件上更加积极采用铝合金压铸件。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客户层面进入长城、比亚迪、某美资电动汽车企业等供应链体系;技术层面,公司拥有先进的真空压铸技术,并掌握低速层流铸造工艺,基于真空压铸的高密封性能以及低速层流铸造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势。

    募投产能达产,新能源产品将贡献业绩

    公司目前产能不足,根据产能扩张“2+N”战略,预计马鞍山、新能源零部件基地、匈牙利达产后将增厚30.33亿营收、4.16亿利润。2020公司新能源产品营收为2.26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16.3%,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新能源产品营收达到43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接近70%。

    战略布局压铸一体化,中长期发展战略清晰

    公司5000T 的压铸机2021年下半年用于量产,马鞍山基地首批增设7台大型压铸机,匈牙利工厂也将布局大型压铸设备。面对汽车行业变革,公司将业务划分为退出线、成长底线、增长线、爆发线、天际线,有望实现中长期跨越式发展。

    风险提示

    公司目前产能不足,根据产能扩张“2+N”

    募投产能达产,新能源产品将贡献业绩

    估值风险、盈利预测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


    投资摘要

    推荐逻辑与投资建议

    推荐逻辑:进入电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铝压铸成长空间大前景广阔,公司布局早,产品拓展顺利,领先优势明显。随着募投产能释放,新能源业务将逐步贡献业绩,公司将受益于汽车行业轻量化大趋势。面对汽车行业变革,公司基于机遇与风险,制订了业务发展规划,将业务划分为退出线、成长底线、增长线、爆发线、天际线,有望实现中长期跨越式发展。


    投资建议:随着募投产能释放,新能源产品有望逐渐贡献业绩。我们预计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1.36/2.54/3.40亿元,对应 PE为47/25/19x。公司作为优质铝压铸企业,新能源客户优质、布局早、产品拓展全,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更新一年期目标股价38-44元,对应2022年PE为30-35倍,当前股价距目标估值上限有38%的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核心假设

    假设一:行业层面,中国乘用车产量在2018年首次遭遇负增长,2019年连续下滑。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下滑6.5%。2021年受缺芯的影响,乘用车产量从5月开始出现下滑(-3%),9月产量跌幅扩大至13.9%,随着芯片供应的缓解,10月降幅收窄至-5%,11月收窄至-4%,12月产量同比+8%,我们认为随着芯片供应的进一步恢复,乘用车需求将持续恢复。


    假设二:公司收入层面,公司新能源产品进入长城、比亚迪、某美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企业的供应链体系,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我们预计新能源产品将贡献主要收入来源。


    假设三:毛利率方面,2021年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我们预计新能源以及其他零部件毛利率承压,长期我们保持新能源产品30%、其他零部件25%的判断


    假设四:费用率方面,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我们假设管理研发费用率保持在13%的水平,销售费用率长期保持3%左右的水平。


    假设五:公司拟募投产能募集资金顺利,南京、马鞍山、欧洲产能顺利投产。公司客户需求符合预期。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新能源产品品类拓展顺利。

    第二,新客户拓展顺利。

    第三,一体化压铸取得技术进展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下游乘用车市场存在需求下滑的风险。

    第二、电动智能汽车时代,存在竞争激烈,存在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

    估值与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的业务特点,我们采用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两种方法来估算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


    绝对估值:43-47元

    考虑到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较早,客户资源优质、产品拓展顺利,随着募投产能释放,新能源产品有望逐渐贡献业绩。公司盈利预测假设条件见下:


    进入电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铝压铸成长空间大前景广阔,公司布局早,产品拓展顺利。综合来看,我们给予公司永续增长率为3%。公司资本成本假设条件见下

    根据以上主要假设条件,采用FCFF估值方法,得到公司的合理价值区间为43-47元。

    绝对估值敏感性分析:

    该绝对估值相对于WACC和永续增长率较为敏感,表2是公司绝对估值相对此两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相对估值:38-44元

    核心假设

    假设一:行业层面,中国乘用车产量在2018年首次遭遇负增长,2019年连续下滑。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下滑6.5%。2021年受缺芯的影响,乘用车产量从5月开始出现下滑(-3%),9月产量跌幅扩大至13.9%,随着芯片供应的缓解,10月降幅收窄至-5%,11月收窄至-4%,12月产量同比+8%,我们认为随着芯片供应的进一步恢复,乘用车需求将持续恢复。


    假设二:公司收入层面,公司新能源产品进入长城、比亚迪、某美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企业的供应链体系,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我们预计新能源产品将贡献主要收入来源。


    假设三:毛利率方面,2021年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我们预计新能源以及其他零部件毛利率承压,长期我们保持新能源产品30%、其他零部件25%的判断


    假设四:费用率方面,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我们假设管理研发费用率保持在13%的水平,销售费用率长期保持3%左右的水平。


    假设五:公司拟募投产能募集资金顺利,南京、马鞍山、欧洲产能顺利投产。公司客户需求符合预期。


    我们选取了布局早、管理优质汽车轻量化赛道的公司进行比较,选取拓普集团、爱柯迪、文灿股份为可比公司。


    拓普集团:底盘系统主要包括副车架、悬架、转向节等产品,公司在此领域已经布局了近 20 年,克服了各种技术障碍,取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掌握轻量化底盘的多种工艺,具备较高的行业地位和先发优势。铝合金一体化真空铸造底盘获得客户认可并批量供货,铝合金铸造焊接型底盘获得 FORD、RIVIAN 等客户的认可并开始批量供货。


    公司是精准定位多品类赛道的模块化供应商,系NVH龙头。公司前瞻布局汽车电子(IBS、EPS、智能座舱产品等)、轻量化底盘及热管理业务(已成功研发了热泵空调、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电子水泵、气液分离器等热管理领域相关产品),是精准定位多品类赛道的模块化供应商。


    爱柯迪:国内领先的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全球化服务专业供应商,公司的业务均衡覆盖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汽车工业发达地区,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新能源主机厂。至目前,已获得或已开发博世、大陆、联合电子、麦格纳、马勒、三菱电机、李尔、舍弗勒、博泽、埃贝赫、Proterra、伟创力、采埃孚、日本电产、Stellantis、Romeo Power、博格华纳、速腾聚创、汇川技术、邦奇、海康威视、舜宇集团、宁德时代、Canoo、蔚来、零跑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新客户或新项目。


    公司现有生产场地主要满足中小件和部分新能源中大件产品的需求,募投产能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及大型结构件,产品范围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单元、新能源汽车电机壳体、新能源汽车车身部件和新能源汽车电控及其他类壳体等产品;并将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中大型精益压铸单元,进一步加大公司在中大型压铸设备上的投入。


    文灿股份:公司传统的技术优势为高压铸造,在近年设立江苏文灿后进一步建设发展低压铸造工艺;同时公司于2020 年完成了法国百炼集团的收购,法国百炼集团核心产品包括汽车制动系统、进气系统、底盘结构件等产品领域的精密铝合金铸件产品,具有系统级的研发能力,产品工艺为重力铸造和低压铸造,核心工艺为重力铸造。公司通过江苏文灿的建设发展及法国百炼集团的收购完成,实现了技术工艺补齐。法国百炼集团收购完成后,公司工艺能力得到完善,产品品类得以扩充,具体包括新增涡轮增压系统产品线,以及更复杂的铝合金轻量化刹车件、底盘和车身结构件等


    公司多年以来持续研发并提升高真空压铸技术、应用于高真空压铸的模具技术、特殊材料开发或制备技术及相关生产工艺技术,为车身结构件轻量化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并且公司所开发和量产的车身结构件系列是比较完整和全方位的,涉及的产品有车门框架、前后梁及侧梁、前后减震塔、扭力盒、扭力盒支架、A 柱、D 柱等等,先后为奔驰、特斯拉、蔚来、小鹏、广汽AION 等批量供应铝合金车身结构件,在铝合金压铸的车身结构件轻量化方面形成先发优势。


    泉峰汽车:2013 年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以来,公司持续大幅度拓展该方向业务。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获得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积累,并取得了一定的行业先发优势。以自动变速箱控制阀体为代表的核心产品,除通过系统供应商广泛配套于长城、上汽、一汽、长安外,公司已获得比亚迪、长城等多家整车厂的直供订单。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应用于宝马、大众、奥迪等诸多知名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弗迪动力(比亚迪旗下企业)、蔚然动力(蔚来旗下)等新能源汽车品牌。


    2019年公司抓住欧洲市场机遇、加大在欧洲市场拓展,2019年新能源产品实现销售1.5亿元。2020年,公司IPO募投项目150万套汽车零部件于2020年4月达产(主要为阀板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能)推动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同时与比亚迪达成合作。2021 年上半年,公司配套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平台车型的变速箱阀板已经开始量产交付;在纯电动领域,公司已成功进入某美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相关定点项目已经在 2021 年上半年量产交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53%。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将拓展至电池构件业务领域,已成功通过相关客户的准入审核,标志着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完整覆盖于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


    进入电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铝压铸成长空间大前景广阔,公司布局早,产品拓展顺利。随着募投产能释放,新能源产品有望逐渐贡献业绩。我们预计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1.36/2.54/3.40亿元,对应 PE为47/25/19x。


    公司作为优质铝压铸企业,新能源客户优质、布局早、产品拓展全,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一年期目标股价38-44元,对应2022年PE为30-35倍,当前股价距目标估值上限有38%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铝压铸企业,前瞻布局新能源业务

    铝压铸企业,前瞻布局新能源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逐步形成了以汽车热交换零部件、汽车传动零部件、汽车引擎零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汽车。此外,公司还生产部分洗衣机零部件产品。公司产品种类众多,重点专注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热交换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引擎系统、刹车与转向系统零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


    近年来,公司在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依托在在铝合金焊接、消失型芯铸造及精密齿圈制造技术等创新性技术,开拓了电机壳体、转向系统零部件及电子制动、驻车等系统零部件产品,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客户资源优质。公司主要产品对应的客户为法雷奥集团、舍弗勒集团、博格华纳集团、博世集团、麦格纳集团、马勒集团、康奈可集团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德、日、法、美四大整车系列,对应的整车车型主要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等德系车,本田、丰田等日系车,标致、雪铁龙等法系车以及通用、沃尔沃等美系车。


    产品竞争力强。公司是国内拥有较大经营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主要用于各类乘用车,在发动机钢制正时链轮、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和液力变矩器定子等细分产品领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实控人潘龙泉先生,其控制的企业主要从事电动工具生产销售、汽车零部件生产销售以及投资管理三个版块的业务,具体业务架构如下图所示:


    公司实控人持股集中,股权激励绑定人才。公司由潘龙泉通过泉峰精密和泉峰中国投资间接控制公司58.83%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20年6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向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副总经理以及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共37人)授予155.69万限制性股票。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公司2013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司持续大幅度拓展该方向业务。迄今为止,世界诸多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均装备本公司产品,比如宝马、大众、奥迪、戴姆勒、标致雪铁龙、雷诺、沃尔沃、捷豹路虎, 本田、日产、现代、福特野马、蔚来等。2014年新能源业务营收为0.004亿元,占营收比重为0.08%;2020年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为2.2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6.30%。


    研发持续投入,业绩稳健增长

    毛利率持续改善,盈利能力提升。2014-2020年公司毛利率从19.2%提升至26.1%,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以及管理水平提升。受益于此,2014-2020年公司净利率从5.4%提升至8.7%。


    研发持续投入。公司高度注重研发能力建设,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保持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2016-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保持在6%以上,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在15%以上。


    业绩稳健增长。公司经营稳健,营收收入从2014年的5.17亿元增长为2020年的13.86亿元,CAGR为18%;归母净利润从2011年的0.28亿元增长为2020年的1.21亿元,CAGR为28%。


    铝压铸前景广阔,泉峰汽车先发优势明显

    轻量化大势所趋,车身用铝前景广阔

    轻量化作为汽车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据实验,汽油乘用车减重10%可以减少3.3%的油耗,减重15%可以减少5%的油耗;柴油乘用车则可以分别相应减少3.9%和5.9%的油耗;电动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可以分别相应减少6.3%和9.5%的电能消耗。


    铝合金是轻量化的最佳解决材料。根据初步测算,铝合金用量达到250kg相当于减少了500kg的汽车用钢量。对于一辆1.5t的乘用车,则相当于在现有水平上减少了30%左右的重量,将燃油效率提高了20%以上,效果显著。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规划,车辆整备质量在未来将快速降低,单车用铝量快速上涨。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0年车辆整备质量相较2015年将减重10%,单车用铝量达到190kg;2025年车辆整备质量相较2015年将减重20%,单车用铝量不低于250kg;2030年车辆整备质量相较2015年将减重35%,单车用铝量不低于350kg。


    新能源电动车为了减重以提高续航,对铝合金需求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渗透率逐年上升。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乘用车销量为2808.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105.3万辆,渗透率为3.75%;2020年全国乘用车销量为2017.8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136.7万辆,渗透率上升至6.77%。新能源汽车追求轻量化,为达目的,铝合金是其最可取的制造材料。新能源汽车的铝合金部件主要有车身、车轮、底盘、防撞梁、地板、动力电池和座椅等,其中车身包括用高性能铝材制作的车身骨架和用高精铝板制作的蒙皮及车门。


    新能源汽车催生铝合金压铸新赛道。新能源汽车虽然取消了发动机系统,但其电池包、电驱动系统等壳体仍采用铝合金压材质,且因需集成冷却系统,制造工艺上更加复杂。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在车身、底盘结构件上更加积极采用铝合金压铸件。随着高真空压铸工艺、大吨位压铸机的发展,铝合金压铸的结构件可以满足性能上的要求,使得该类产品在新能源车得以普及。


    车身用铝行业增长空间巨大。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计算,纯电动车用铝最高可达361.3kg,占整备质量的33.1%。2018年单车用铝为128.4kg,渗透率(实际用铝/理论用铝最大值)为31%,预计2025年单车用铝达到226.8kg,渗透率为50%;2030年单车用铝达到283.6kg,渗透率为56%。


    2016年乘用车单车用铝约为110kg,国际铝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87kg,到2030年将达到242kg,CAGR为5.8%。据此计算,2016年我国汽车用铝为359万吨,到2025年将达到864万吨,2030年达到1074万吨,CAGR为8.1%。假设2030年我国铝锭价格为1500元每吨,按照1074万吨的汽车用铝量计算,2016年我国车身用铝规模为450亿元,2030年我国车身用铝规模为1611亿元,CAGR为9.5%。


    技术为本、客户资源优质,先发优势明显

    客户资源优质,凭借强大的产品组合,公司与众多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3 年起,公司连续多年获得舍弗勒和大陆联合颁发的优质供应商奖、舍弗勒大中华区颁发的“最佳技术合作奖”、马勒颁发的“2015 年度优秀供应商奖”、博格华纳颁发的“2015 年度最佳合作奖”、“2017 年度最佳合作奖”以及法雷奥 2017 年颁发的“全球优秀供应商奖”。


    公司在压铸领域拥有先进的真空压铸技术,并掌握低速层流铸造工艺,基于真空压铸的高密封性能以及低速层流铸造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势。凭借高水准的模具设计开发能力、门类齐全的技术工艺以及快速成型能力,公司形成了强大的同步设计开发能力。公司积极参与客户新产品的早期设计开发工作,与客户进行同步开发甚至是合作开发新产品,产品设计完成后,公司从模具设计制造、压铸和机加工等全生产环节的工艺性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量产,从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公司新能源先发优势明显。2013 年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以来,公司持续大幅度拓展该方向业务。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获得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积累,并取得了一定的行业先发优势。以自动变速箱控制阀体为代表的核心产品,除通过系统供应商广泛配套于长城、上汽、一汽、长安外,公司已获得比亚迪、长城等多家整车厂的直供订单。公司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应用于宝马、大众、奥迪等诸多知名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弗迪动力(比亚迪旗下企业)、蔚然动力(蔚来旗下)等新能源汽车品牌。


    公司新能源业务完整覆盖新能源“三电系统”。2019年公司抓住欧洲市场机遇、加大在欧洲市场拓展,2019年新能源产品实现销售1.5亿元。2020年,公司IPO募投项目150万套汽车零部件于2020年4月达产(主要为阀板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能)推动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同时与比亚迪达成合作。2021 年上半年,公司配套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平台车型的变速箱阀板已经开始量产交付;在纯电动领域,公司已成功进入某美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相关定点项目已经在 2021 年上半年量产交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53%。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将拓展至电池构件业务领域,已成功通过相关客户的准入审核,标志着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完整覆盖于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


    拟募投22.8亿扩产,新能源产品将逐渐贡献业绩

    由于公司下游新能源整车客户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新客户订单的不断获得,公司现有产能已逐渐接近饱和。为把握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解决下游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产能不足问题,公司需要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实现往新能源方向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以来公司大单获取情况见下表:



    公司目前压铸产能严重不足,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订单需求,根据产能扩张“2+N”总体战略,公司将持续对产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规划。除了加快建设安徽和匈牙利两个生产基地外,以销售半径作为重点考虑因素的“大连分公司”模式将成为公司的优先选择。


    2021年12月30日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22.8亿元投入高端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欧洲基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1) 高端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建设期为两年,项目总投资10.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9.2亿元,年利润总额为1.4亿元。

    2) 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欧洲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匈牙利米什科尔茨,总投资 4.4亿元,建设期为两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95亿元,年利润总额为0.58亿元。

    3) 新能源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4.6亿元,项目建设期 2 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25亿元,年利润总额为0.79亿元。



    公司当前在建产能情况见下表:

    新能源产品将逐渐贡献业绩。一方面公司新能源客户产品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随着募投项目投产,产能紧张的情况将得到缓解。2020公司新能源产品营收为2.26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为16.3%,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新能源产品营收达到43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接近70%。

    战略布局“压铸一体化”技术领域,大型压铸设备逐步用于量产

    一体化压铸是汽车结构简化的大趋势。一体化压铸车身是轻量化技术的升级,减少车身零件数量,使得车身结构大幅简化;在轻量化的同时,简化供应链环节,具备降低车重减少电池成本、原材料利用率高、工厂占地面积减少等多种优点,实现汽车组装效率大幅提升。


    以特斯拉为例,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后底板有70多个零部件,利用一体压铸技术,特斯拉将其整合为Model Y上的2个大件,焊点由大约700-800个减少到50个。由于生产零部件需要各种模具、机器臂、夹具,组装零部件则需要不同的生产线,因此零部件的大量减少必然能显著降低模具成本和组装成本。同时,一台压铸机占地仅100平方米,根据埃隆-马斯克所述,采用大型压铸机后,特斯拉工厂的占地面积减少了30%,基础设施成本大幅降低。根据特斯拉官方的数据,一体压铸技术预计将给Model Y节省约20%的制造成本。

    战略布局“压铸一体化”技术领域,大型压铸设备逐步用于量产。截至2021年8月,南京总部的 2700T 压铸机已经进入量产使用状态,5000T的压铸机正在安装调试,预计下半年将交付用于产品量产;马鞍山生产基地作为公司最主要的大型压铸产能部署地,首批将增设2700T两台,3000T、4200T、4400T、6000T、8000T 各一台大型压铸设备,预计这一批压铸设备将于8月末完成合同签署工作。此外,公司的匈牙利工厂也将布局大型压铸设备,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发展战略清晰,中长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对汽车行业变革,公司基于机遇与风险,制订了业务发展规划,将业务划分为退出线、成长底线、增长线、爆发线、天际线,有望实现中长期跨越式发展。

    1)退出线:因为全球整车厂几乎都已经停止了内燃机的研发,公司也将逐步退出该领域, 释放资源,用于成长线的业务发展。

    2)成长底线:扩大现有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要抓住国产替代的机遇,将自动变速 箱领域的相关产品,在未来 3 年內,力争实现倍数级增长;为公司战略布局的业务成长,奠定坚 实的基础;

    3)增长线:顺应新能源车电气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潮流,发挥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 先发优势,在中国与欧洲两个新能源主流市场上发力,以期实现跨越式增长;

    4)爆发线:针对下一代动力总成发展趋势,公司将在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创新性模组和系 统总成方向大幅度投入资源,争取实现业务的指数级增长,突破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价值链的格局 ;

    5)天际线:加大在软件系统上的投入,研究中的数字悬架将具备 OTA 功能(无线升级功 能),直接触达客户。公司将不仅能够交付相关产品,还能提供相关运营服务,届时公司也将突 破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天花板,具备服务运营商的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假设前提:

    假设一:行业层面,中国乘用车产量在2018年首次遭遇负增长,2019年连续下滑。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下滑6.5%。2021年受缺芯的影响,乘用车产量从5月开始出现下滑(-3%),9月产量跌幅扩大至13.9%,随着芯片供应的缓解,10月降幅收窄至-5%,11月收窄至-4%,12月产量同比+8%,我们认为随着芯片供应的进一步恢复,乘用车需求将持续恢复。


    假设二:公司收入层面,公司新能源产品进入长城、比亚迪、某美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企业的供应链体系,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我们预计新能源产品将贡献主要收入来源。


    假设三:毛利率方面,2021年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我们预计新能源以及其他零部件毛利率承压,长期我们保持新能源产品30%、其他零部件25%的判断。


    假设四:费用率方面,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我们假设管理研发费用率保持在13%的水平,销售费用率长期保持3%左右的水平。


    假设五:公司拟募投产能募集资金顺利,南京、马鞍山、欧洲产能顺利投产。公司客户需求符合预期。


    未来3年预测见下表:


    盈利预测:按上述假设条件,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收入分别为16.0/25.7/34.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6/2.54/3.40亿元,利润增速分别为12.7%/86.0% /34.0%。每股收益21-23年分别为0.68/1.26/1.69元。

    风险提示

    估值的风险

    我们采取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方法计算得出公司的合理估值在38-44元之间,之间,但该估值是建立在较多假设前提的基础上计算而来的,特别是对公司未来几年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加权资本成本(WACC)的计算、TV增长率的假定和可比公司的估值参数的选定,都加入了很多个人的判断:

    1、可能由于对公司显性期和半显性期收入和利润增长估计偏乐观,导致未来10年自由现金流计算值偏高,从而导致估值偏乐观的风险;

    2、加权资本成本(WACC)对公司估值影响非常大,我们在计算WACC时假设无风险利率为2.00%、风险溢价7.0%,可能仍然存在对该等参数估计或取值偏低、导致WACC计算值较低,从而导致公司估值高估的风险;

    3、我们假定未来10年后公司TV增长率为3%,公司所处行业可能在未来10年后发生较大的不利变化,公司持续成长性实际很低或负增长,从而导致公司估值高估的风险;

    4、相对估值时我们对公司业务进行了分部估值,选取了与公司分业务相近的公司进行比较,选取了可比公司2022年PE和净利率,做为相对估值的参考,可能未充分考虑市场整体估值偏高和企业间盈利差别的风险。

    盈利预测的风险

    第一,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公司新能源产品目前主要客户为长城、比亚迪、某美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我们的盈利预测包含了对其他新能源客户拓展的预期

    第二,品类拓展不及预期。我们对公司的盈利预测建立在公司以技术为本不断拓展车身及三电领域产品的预测。


    政策风险

    公司未来主要增长来源之一是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在新能源存量过大的背景下如果发生安全问题容易导致政策收紧


    市场风险

    下游汽车作为可选消费,受宏观经济走势,消费者收入期望和信心影响较大,若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或对公司业务造成不良影响。

    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的风险

    当前有总股本的58.86%的首发股东限售股份于2022年5月23日解禁。

    管理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原总经理邓凌曲因个人原因辞职,存在管理人员流失的风险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