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又现“汽车坟场”,从顶峰跌到低谷,新能源的痛你不懂

    新行情头像新行情头像
    新行情2020-05-28


    车身盖满厚厚的灰尘,4个车轮至少有1个是瘪的,有的甚至连车窗都破了……最近,网上有信息曝出,西安市高新区一园区,内部多条道路两侧停满了新能源纯电汽车,包括纯电动巴士、纯电动厢式货车、纯电动客车,数量粗略估计有近百台。


    废而不报,青年汽车沦为“僵尸车”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部分汽车的车门可以随意被打开,甚至连座椅上的塑料膜也没有被撕扯下来。如果不是锈迹斑斑的车身,我们很难将它们与旧车联系在一起。



    园区道路工程负责人刘先生表示,这些车辆大概是去年8月份的时候停放在这里的,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挪走,严重影响道路建设进度和旁边企业的大型载货车辆通行。



    在部分汽车上还有交警部门张贴的违法停车告知单,不过截至到目前,该汽车“坟场”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从部分汽车的车厢处可以明显看到“青年汽车”的字眼。据悉,青年汽车此前曾因新能源车骗补,被列入工信部第二批骗补罚单。而在去年早期,也因“水氢发动机”而在网上“暴雷”,目前该公司已完成破产程序。



    不过,该集团的主营业务板块——纯电动客车依旧处于正常运营。基于此不难推测出,此次停摆的青年汽车,或与此前的“骗补”存在关系。


    2014年,金华青年汽车公司销售给上海巴士公交(集团)有限公司245辆新能源汽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姑在2017年被工信部开出了“骗补”罚单。



    事实上,这样的情景在国内并不少见,打开浏览器搜索“新能源坟场”,可以看见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出现过这种现象。


    汽车坟场,让新能源汽车变成了伪命题


    每每想到看到新能源坟场,邓紫棋那首《泡沫》就十分应景。美丽的泡沫,虽然一刹花火,你所有承诺,虽然都太脆弱……


    早些年,为了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不少车企都开始了新能源车型的制造。过低的门槛,较差的资质,也就导致了部分品牌为骗补纷纷入局“新势力”。


    新能源市场有多火?我们看一组数据:


    2012年~2015年,国内新能源销量连年升高,依次为1.2万辆、1.76万辆、7.47万辆和33.1万辆。



    自2016年国家推出补贴新政以后,其销量更实现了质的飞跃,一下就蹿升到了50.7万辆。2018年更超越了百万水平(125.6万辆)。


    不过在补贴退坡的2019年,特别是7月份之后,销量却一泻千里,最终全年销量同比下滑4.0%,以120.6万辆的数据告终。在疫情爆发的今天,这一数据依旧在下降,即便是销量回暖的4月,新能源的同比下滑幅度也达到了26.5%。



    一边是销量下滑,一边是坟场增多,这看似矛盾的说法,在今天却变成了现实。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能突破200万辆”,这是去年年初很多专家对2020年新能源市场销量的预估。谁又能预料到,在政策退补与疫情袭击的双重打击下,1~4月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仅为20.5万台,预期占比刚过10%!


    作为业内资深人士,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曾直言:电池成本过高和二手电动车残值过低两个根本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现阶段的状况。而对于绝大多数车型而言,它们最终的归宿便是B端出行市场。



    还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2017年,国内新能源市场大爆发。当年,共享出行项目凭借其朝阳般的气息获得了764.59亿元的融资金额,并成顺势成为了年度投资最高的行业。而谁想没过2年,行业就进入了调整期,集团欠薪、公司暴雷等新闻数见不鲜。


    因为运营原因,一座座坟场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


    曾经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过,如何处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还属于探索期,处置的价格、方式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当然,这里面还有部分车型属于没有上牌的“新车”。


    从顶峰到低谷,新能源汽车任重道远


    曾经的狂欢,谁又会想到现在是一地鸡毛?与燃油车表现有所不同,新能源车型在销售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面向公司,或者集团。


    这一特点,同样有数据支撑。据统计,在2019年1-11月,国内纯电动乘用车上险数约为56.3万辆。其中,私人用户上险数约为26万辆、非营运的单位用户上险数为10.6万辆、营运车用户的上险数为19.7万辆。



    从46%的私人用户上险率就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市场,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并不是太多!而这当中,也不乏跑网约车的用户。


    网约车的兴起与倒闭,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业内还有这样一番景象:基本上每一个新能源车企,都会发布自己的出行品牌,同时成立自己的网约车公司,比如:吉利曹操出行、北汽华夏出行、广汽如祺出行、一汽旗妙出行和上汽享道出行等。


    如今,随着共享出行公司的多维度挤压,企业想单靠自有品牌冲击共享出行日益艰难。于是,造出来的车,卖不出去也就显得十分正常。



    从产品维度来看,不少用户对新能源车型也会心生疑惑。电池、续航、充电、破产、补贴等都是大家反馈的高频词。


    所以,于新能源车型而言,除了适应国家政策,更多时候还需要基于用户维度出发。毕竟,适应了市场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写在后面的话


    就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来看,未来发展任重道远!无论是鱼龙混杂的企业,还是乱象丛生的行业,又或者是用户难以接受的口碑……处处都戳中了新能源汽车的痛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退补政策的逐步完善下,“皇帝的嫁衣”也将被一件件撕扯下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样的“坟场”在未来的日子里只会越来越多!

    万次阅读
    17评论
    36赞同
    收藏
    分享
    17评论
    3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