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臻汽车
最近,燃油车的拥趸们笑出声了。起因就在于最近一连串爆炸性新闻似乎都暗指电车“药丸”。目前世界电动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乏力,整体发展前景不乐观。2 月底,科技巨头苹果官宣放弃造车,使得投入过百亿、花费近十年的“泰坦 ”造车项目终成幻影。
中国汽车报
编前:与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加速回暖,增幅普遍较高不同,进入2024年,除了中国、俄罗斯等个别市场,其他主要汽车市场销量增幅大多明显放缓。受大发违规丑闻影响,日本车市甚至转为下滑。
汽车网评官方号
2024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12月和全年的汽车产销数据,其中有许多亮点。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了30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出口量更是跃居全球第一,达到了522.1万台。
钛媒体APP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快速接近20%,但对于庞大的电动车车主来说,里程焦虑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心病”。
IT之家
IT之家 4 月 17 日消息,集邦咨询近日发布报告,表示 2023 年全球锂电池总出货量首次突破 1 太瓦时(TWh,1TWh=1000GWh),市场规模较 2015 年增长超过 10 倍,电动汽车电池出货量占普通电池出货量的 70% 以上。
汽车总站网
传统重卡市场增势疲软,电动重卡成为转型首选,各路玩家争先恐后入局。综合分析发现,传统重卡企业、工程机械类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均推出了电动重卡车型。那么,各类企业押注电动重卡赛道为哪般?生产制造电动重卡各有何优势?
电动大咖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二者似乎是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讲过故事,会有什么问题?那就是这个人不知道故事是如何编写出来的,哪怕故事的全部素材都是事实,但事实不可能被巨细无遗地完整讲述,必然要有取舍。
搜狐汽车
出品丨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产能过剩、价格战、利润增速变缓……动力电池产业开始寄希望于海外市场,试图开辟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但随着海外市场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出海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车扯
Stellantis集团当地时间5月27日发布声明称,计划在意大利南部的梅尔菲(Melfi)工厂组装一款吉普车的混合动力版,并在都灵的米拉菲奥里(Mirafiori)工厂组装菲亚特500混合动力版。此举将有助于Stellantis在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实现到2030年在意大利生产100万辆汽车的目标,而去年的产量约为75万辆。
KahwangTin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来看,2024 年 5 月第三周,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 16.8 万辆,国内新能源终端上险渗透率首次突破 50 %,达到 50.2 %。这意味着终端用户用行动投票,使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燃油车,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回顾过去,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从 2005 年到 2015 年,渗透率用了 10 年才突破 1 %。然而,从 2016 年到 2019 年,仅用了 3 年多的时间渗透率就提升到了 5 %。而在 2020 年至 2024 年间,渗透率更是迅速增长到 50 %,这也使得我们在2020 年制定的 2035 年渗透率超过 50 %的目标提前实现。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已不仅仅涉及动力的创新,还包括智能驾驶技术、互联网化等领域的发展。这种竞争激励着车企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和用车成本的认知度不断提升,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将逐步提高,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燃油车。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将在未来三个月突破 50 %,事实证明他的预测非常准确。仅仅两个月后,这一预言便成真,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当然,谈到新能源领域的贡献,比亚迪的角色不容小觑。举例来说,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不仅有效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储存容量,还显著提升了电池组的整体性能。这项技术的引入不仅延长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比亚迪的 e 平台 3.0、易四方平台以及云辇等技术也功不可没。这些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用户的驾驶体验,提供了更丰富的互联服务和智能功能,使得车辆的智能化和便捷化达到新高度。比亚迪所带来的创新不仅仅是在产品层面上的,更是在用户体验和行业发展方面的积极贡献。 现在问题来了,大家现在买车是买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
极客车市观察
近日,Lucid首席执行官Peter Rawlins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落后特斯拉很多年。Peter Rawlinson称,虽然相比过去有长足的进步,但尤其是电池和电驱技术,还无法与特斯拉竞争,如果你看看他们的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电池、集成方式、装置的尺寸和功率输出、驱动装置的体积功率密度、系统的整体效率,都和特斯拉相差甚远。 Peter Rawlinson之所以要称赞竞争对手特斯拉,主要还是为了衬托自己,他在采访中还表示特斯拉跟Lucid比,三电集成度,效率和功率密度一样相去甚远。据悉,Lucid目前正面临着资金困难的情况,2023年产量仅8500辆,2024年的计划生产目标也仅为9000辆。此前,马斯克曾直言道,沙特金主是Lucid活下去的唯一因素。
bongbong小喇
EV3的最大电动行驶距离将达到300英里(482公里)以上,部分单电机和双电机四轮驱动动力总成也包含其中。电机最高功率215马力,前轮驱动单电机58kwh容量的电池,预计采用400v充电系统,6月启动的韩国工厂第二工厂预计年产量为15万台。随着计划在2024年投资者日继续推出电动汽车车型的GT内饰变化,今后可能会增加以性能为中心的GT车型。 EV3概念在外观上确实遵守了起亚汽车目前的设计语言。该车是A级SUV,虽然尺寸接近起亚狮伯拓界,但更显蜷缩,更加强调攻击性姿态。从正面看,LED前灯类似于EV5,沿着引擎盖的前边缘没有条带,没有实际的格栅。 由于缺乏涂装柱,屋顶具有浮置效应,屋顶线向后倾斜,从而导致更运动型轮廓。从侧面掉下来的后灯带使汽车的宽度更加突出。 内饰采用椭圆形方向盘,浮动中心控制台,周边氛围灯,仪表盘上安装的巨大双屏,有助于促进空间感的相当最小化的布局,在EV9概念中借用了很多东西。据起亚汽车透露,为了保管"电动踏板车和自行车"等大物品,可以向上折叠的长椅型后座形态提高了实用性。 价格预测在3400万-4200万韩币左右
汽车之家OK
5、空间。作为一款大五座车型,理想L6的大五坐空间在同级别SUV中并不窄小,更加平坦的地板和较宽敞的通道,为第三排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坐体验,减轻了乘坐的疲劳感。 理想汽车是中国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北京,自有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州。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专注于豪华智能电动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为家庭用户提供安全和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车智电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一天对于我们汽车工业来说,可能有点晚,但是终究是来了。就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上半月,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 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从2020-2024年,4年多的时间,双周渗透率提高到了50%,2020年中国制定的2035年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将提前实现。2024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王传福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未来三个月即将突破50%,未来可能不止于此。仅仅20余天后,王总发言已成现实。 汽车销售现状:3月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可谓是溃败来形容,当年的合资车头牌风光不再。丰田品牌中仅有一汽丰田进入销量前10,位居第九榜,同比下滑7.2%。除此之外,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及东风日产均无缘榜单前十 无论你是否愿意,燃油车已经开始落幕,属于新能源车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销量快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经积累到足够的深度,按心理学上的韦伯-费希纳定律,这将改变大众消费群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车的逆转以及逐渐取代。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 作为个人消费者,面对如今的大趋势你是否愿意在更换汽车的时候选择新能源汽车呢?评论区来聊聊你的看法。我是车坛子,别忘了点赞加关注,随时与你分享车圈资讯。
科技世界杂谈
2024年是特斯拉Model 3的重要一年。自2017年发布以来,model 3首次进行了受欢迎的重新设计。然而,特斯拉model 3在2024年的销售表现并没有反映出对更新后的热烈欢迎。相反,尽管该品牌弗里蒙特工厂的产量有所增加,但更新版特斯拉的交付量仍远低于预期。 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Model 3交付量远低于生产数据,对于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来说,第一季度并不壮观。今年股价下跌了约33%,这意味着该公司的市场亏损约为300亿美元。对于这个国家最有价值的汽车品牌来说,这是个可怕的消息。 特斯拉没有单独公布Model 3和Model Y的销量数据。相反,该品牌同时发布了两款流行电动汽车的综合数据。具体而言,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显示,该品牌销售和交付了369783辆Model 3和Model Y电动汽车。与该品牌其他价格更高的电动汽车一起,特斯拉交付了386810辆汽车,比预期少了约67000辆。
小红书马一龙
特斯拉将美国未售出的 Model Y SUV 的价格下调了数千美元,试图清理前所未有的积压库存。 许多远程和高性能 Model Y 现在的售价比原价低 5,000 美元,而后轮驱动版本的降价幅度更大,超过 7,000 美元。 此次折扣之际,特斯拉的汽车产量再次远超上季度的销量。该公司第一季度生产了 433,371 辆汽车,但出货量仅为 386,810 辆,这可能会导致其库存过剩增加超过 40,000 辆电动汽车。 (其中一些车辆可能正在运输途中,但特斯拉没有透露具体数量。)特斯拉经历了典型的季末推动,在过去几周内尽可能多地交付汽车,首席设计师弗兰茨·冯·霍尔兹豪森 (Franz von Holzhausen) 再次投入工作,在最后几天将这些汽车推出市场。但特斯拉还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提高销量。 4 月 1 日,该公司宣布其最受欢迎的车型 Model Y 将提价 1,000 美元。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还开始要求所有潜在买家演示该公司的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该软件包的成本为 12,000 美元,可以极大地提高特斯拉在汽车上的利润。 马斯克或多或少承认,特斯拉最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吸引对其汽车的需求。他将这种困境主要归咎于高利率,同时他的公司在 2023 年大幅降低了 Model Y 和 Model 3 的价格。
车如其人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3月27日宣布,计划到2026年在韩国投资68万亿韩元(约合506亿美元),并招聘8万人,以寻求在电动汽车领域获得竞争优势。现代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说,该集团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在韩国的电动汽车年产量扩大到151万辆,包括子公司起亚汽车在内。根据这份声明,现代汽车集团去年的投资额为17.5万亿韩元。(新浪财经)
文创客
#新能源直通车# 极越汽车是吉利与百度联合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其首台车型极越01号称全球首台AI汽车机器人。 极越汽车之所以敢宣称自家汽车是AI汽车机器人,其自信就来自“智驾”技术。 在众多的新势力品牌当中,大家展现的智驾技术基本上都是装载车机芯片、辅助驾驶芯片、智能语音系统以及激光雷达来实现智能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等智能化体验。 但到了极越汽车这里却又玩出了新高度,主要体现在其采用的纯视觉高阶智驾技术方案。这种技术方案不依赖激光雷达,仅通过高清摄像头等视觉传感器实现智能驾驶功能。这种纯视觉方案在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障碍物检测、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功能。 通过极越汽车,我们可以看出吉利与百度强强联合后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 首先吉利拥有过硬的整车制造技术,这让极越汽车在质量、性能和产量上不输市场上的明星车型,其次是百度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单这两个“巨人”就让极越汽车具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车幺妹儿
#福特暂停交付F-150 Lightning# 福特在2月23日表示,已停止所有2024款F-150 Lightning的交付工作,并对一个未具体说明的问题进行质量检查。 福特表示,该公司已经从今年2月9日起停止交付,该公司并未透露将于何时恢复交付,其发言人也拒绝透露有关正在检查的质量问题的信息。福特在上个月表示,由于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有所降低,该公司将减少F-150 Lightning的产量。
【#Rivian2023年净亏54.3亿美元# 将裁员10%】 2月21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表示将裁员10%,并预计今年的电动汽车产量将远远低于预期,这主要受到工厂升级停工和高利率导致的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影响。 Rivian预计,2024年将生产5.7万辆汽车,远低于Visible Alpha调查的8位分析师平均预测的81,700辆。而去年,该公司生产了57,232辆汽车。随后,该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跌约16%。 “目前,行业面临许多宏观层面的挑战,消费者的行为也更加有自主意识。”Rivian首席执行官RJ Scaringe说道。“再加上今年伊利诺斯州诺摩尔工厂为提高效率而停工数周,这些都反映在了全年生产目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