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14款奔驰M级AMG AMG ML 63

外观大气又低调,外观跟普通的ML看起来没太大的差别,但是车尾的AMG让人一下就知道这不是一辆普通的奔驰,另外这属于冷门车型,普通的ML保值率都很差,这台AMG ML的保值率差的不是一点,几年的时间能折一大半,为了享受到AMG驾驶感受,那就不能考虑性价比。内饰设计很稳重偏向商务,做工精致,用料也很扎实。5.5的动力可以秒杀路面上百分之80的车型,而却它又兼顾了车辆的实用性,比它能跑的没它能装,比它能装的没它能跑。
外观大气又低调,外观跟普通的ML看起来没太大的差别,但是车尾的AMG让人一下就知道这不是一辆普通的奔驰,另外这属于冷门车型,普通的ML保值率都很差,这台AMG ML的保值率差的不是一点,几年的时间能折一大半,为了享受到AMG驾驶感受,那就不能考虑性价比。内饰设计很稳重偏向商务,做工精致,用料也很扎实。5.5的动力可以秒杀路面上百分之80的车型,而却它又兼顾了车辆的实用性,比它能跑的没它能装,比它能装的没它能跑。
【最不满意】内饰简约,但是常用的按键操作不方便,比如空调、多媒体。 车机系统经常性的卡顿、播放音乐失声、无法登陆路虎账户(形同虚设)、连接手机蓝牙各种功能受限。 语音控制极其傻瓜,基本上全当没有。 导航系统不准确且卡顿严重,一百多万的车还要拿着个手机天天导航,拨打电话也要找手机去拨号,感觉是十几年前的产物。 取消了物理按键,但是屏幕按键的逻辑又非常不合理,空调、座椅加热通风、地图导航、都不好用 第二排空调和座椅加热通风全部集中在一个旋钮上面,机器不方便,要调整很久,又是按又是拉的,很繁琐,不直观,而且经常误操作。 第二排遮阳帘提车第一天就失灵了,上不去,下不了,各种尝试也没有效果,第二天预约了去4s店检查,结果回到店里,好了!整的我都不会了。 另外变速箱低速卡顿 L2级自动驾驶也没有国产车好用。 【购车经历】刚开始考虑奔驰G500、卫士、宝马740。其中最喜欢新7系的外观设计,后来考虑不再想开轿车了,坐姿太低,2014年曾经有一辆迈巴赫S400,就是坐姿太低卖掉了。 奔驰g500考虑了新车价格太贵,二手车价格又太坚挺,而且现在的大g都是精神小伙儿在开,气场完全不及揽胜,后来看卫士感觉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索性就提了揽胜。从选车到交付定金可能就一周时间敲定了。 【空间表现】很优秀,也是选择揽胜的原因之一 总结就是: 除了我提到的上面的问题其他的地方都是满分,气场强大,操控灵活,动力强劲,后轮转向功能特别好用,这么大的车拐弯掉头很是灵活
日前,我们从宝马汽车官方获悉,旗下的中大型SUV车型宝马X5 M迎来了全新的升级换代,这款2023版宝马X5 M雷霆版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为144.89万元,并且除了外观、内饰的升级之外,新车还新增加了48伏的轻混系统,动力有了新的提升,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款中期改款版车型,2023版宝马X5 M雷霆版在外观的设计上,大致轮廓和就车型保持了一致性,不过新车整体采用了黑色的涂装,进一步凸显其硬派硬朗的气息。新车前脸采用了横向拓展黑色“双肾”格栅,两侧采用带箭头形状日行灯的矩阵式LED大灯,并且取消了激光大灯的设计,下包围两侧的空气动力学组件样式也有变化,设计上更迎合了时下的潮流。 从新车的侧面来看,几乎延续了以往的家族式设计风格,变化不大,并且下方可选装前21英寸、后22英寸星式轮辐铝合金轮辋,前车门翼子板处还配备了“鲨鱼鳃”;车尾部分,变化主要在尾灯部分,新车使用了双L形对称式LED尾灯组,尾部下扩散器及双边共四出排气等细节,也是尽显大气。 进入车内,新车的内饰也是做出了改变。尤其是中控台上,换装了由12.3英寸液晶仪表盘、14.9英寸中控显示屏组成的双联屏,搭配M车型专属的UI设计界面,新增高光金属效果的内饰条、氛围灯等,新车还配备带有新碳纤维换挡拨片的M运动型多功能真皮方向盘,哈曼卡顿环绕音响、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宝华韦健钻石环绕4D音响、扩展Merino真皮座椅等,配置更为厚道。 动力系统方面,新款宝马X5 M继续搭载4.4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却新增了48伏轻混系统,传动系统匹配8速运动型手自一体变速箱及四驱系统。百公里加速时间为3.9秒,发动机得到优化升级。感兴趣的可以多加关注,后续将会持续更新。
提起奥迪RS系列的图腾,你可能会想到RS6,经典的瓦罐造型,有着地表最速旅行车之称。但作为奥迪家族的旗舰,有一台车经常被忽略,那就是——RSQ8。 【外观】 这台RSQ8的外观看上去和普通的Q8并没有太大不同,换用了蜂窝式的进气格栅,且最外的一圈镀铬也被黑化,以增强运动感。矩阵式的激光大灯没有愧对奥迪的“灯厂“之名。 侧面看到这个23英寸的巨大轮毂之后,才能展现出这台车不凡的性能,C柱往后采用的是溜背的造型,为这台大胖子增添了不少灵动感。 尾部采用的是贯穿式的尾灯,下方是RS的徽标以彰显它的身份,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最下方的双出排气,每个排气口都足足有一个碗那么大,足以体现RSQ8性能的不凡。 【内饰】 作为奥迪的旗舰车型,新车内饰的异味依然很奥迪。内饰的造型是炫酷的三联屏幕,MMItouch这个黑科技给到人的振动反馈很到位,但反应速度较慢,智能化程度只能用zz来形容。转向手感是比较清晰的,旷量不大,而且在SPORT模式下,对于路感的反馈清晰,但方向盘的握持手感太过细腻。 空间方面和普通的Q8是一样的,座椅填充物柔软、空间充足,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 【驾乘感受】 600匹马力,800牛米的扭矩,传递到前后295mm的胎宽上,0-100km/h只需3.8秒,EA825果然名不虚传。这台奥迪的4.0T大V8发动机使用十字曲轴,优势是低扭充足,以及发动机的运行会相对平稳。 缺点就是上不去高转,而且它的声浪就好像一台拖拉机一样,所以很多开奥迪RS的朋友,新车一到手就换了天蝎排气,真的不是想炸街,只不过原厂的声浪确实是不够悦耳罢了。 RSQ8的车身净重2.4吨,除了力大砖飞的发动机让它直线飞快以外,弯道的速度离不开采埃孚的8AT和奥迪看家的quattro四驱系统,变速箱的换挡速度非常灵敏,四驱系统也能把这台巨无霸牢牢的按在地面上,只要有一丝打滑,托森差速器就会立即锁止。 RSQ8除了曾是“纽北最速SUV”,除了“最速”的名头之外,别忘了它还是一辆SUV,当切到舒适模式的选项,排气阀门关闭后整车的NVH表现非常好,空气悬架调整到最软的那一挡,路面的所有高低起伏都会被底盘吸收,此时没有了RS,只剩下Q8,原本狂躁的野兽成为了一辆乖巧舒适的家用SUV。搭配23扬声器的B&O音响,当你劳累之时RSQ8也能给你舒适的享受。 【总结】 虽然现在“纽北最速SUV”的名号已经被保时捷卡宴Turbo GT取代了,但两车本是同根同源,由于品牌的调性,大众集团选择给卡宴Turbo GT的调校更加运动。RSQ8也许没有兰博基尼Urus那么狂躁,也没有宾利添越那么豪华。但奥迪的SLOGAN在这台RSQ8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奥迪RS的奥义就是要用科技让你又快又舒服的从A点送到B点。
【购车经历】 初衷是想买一辆7座车,最开始看了x7m60,因为这车性价比实在太高了,一百四十万满配大V8,但是之后就看到不少说刹车失灵和大面积召回的,遂放弃。然后又去看gls580,但是新改的前脸太丑了,价格又有点贵,最后无奈看了揽胜。 最开始让我买揽胜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不符合我的气质,但是感觉也没什么选择了,就去店里试驾了一下,开起来感觉还行,内饰、仪表盘、中控虽然不是惊艳吧,但也不丑,就决定定了。问了3家店,都是统一的全款优惠五万,贷款优惠20。我不愿意贷款,太麻烦,就又去了第四家店(事后证明这是我整个过程最错误的一次决定,原因最后说)。告诉我全款可以优惠8万。于是直接定了。等车过程没什么说的,直接说这几天开下来的感受。 【空间表现】 后备箱空间不大,但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毕竟7座版。但是第三排空间也很小,还不如x7,成年人最多坐20分钟,这我就不懂了,明明尺寸比x7长 空间还搞这么小干嘛? 储物空间也很少,而且设计不合理,中间扶手箱设计的简直逆天,设计几个隔断很难吗?副驾驶前面两个储物箱,看着很大,其实根本放不了什么东西。勉强说的话,水杯架还不错,够大,因为我有个大水杯,好多车都放不下。总之空间这里最多3⭐不能再多了。 【动力表现】 动力绝对超预期,我开过的所有3.0的车里我认为算是最好的之一。低速,中速给油都没什么延迟,称得上大力飞砖。 【操控】 这个说实话有点难评,毕竟尺寸摆在那里,就注定了可以说是没什么操控,但是呢,在同尺寸里比,也算是中上水平,高速时候做一些角度不大的转向并线没什么晃动,低速时候的后轮转向也非常好用,总体可以说比较满意。 【乘坐感受】 我还没坐过,家里人坐了都说不错,第三排没人坐过,估计坐了也不会给出好评哈哈。 【油耗】 只开了一百多公里,油耗我综合感觉13左右吧,准备一直加95的油,可以接受。 【内饰】 内饰挺简洁的,我挺喜欢,这个见仁见智吧,不多说。 【外观】 揽胜的外观也不用说了吧,喜欢的就是很喜欢,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我最开始是不喜欢的,但是成为了车主之后慢慢喜欢起来了哈哈。但是这个隐藏门把手我是真的讨厌,我现在每次开门都很怕它会突然缩回去夹到手。 【最不满意】 一是这个电子后视镜,真的难用死了,因为习惯了传统后视镜,导致每次抬眼看后视镜时候看的位置和眼睛的对焦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再看这个真的不习惯,距离也掌握不好,我准备过几天去给他换掉,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案可以给我推荐推荐。 二是抬头显示过于鸡肋了,显示的内容太少,基本没什么用。 最后吐槽一下我的4s店,第一次是告诉我车子到了可以去交钱了,我交了全款竟然不给提车?!说是他们要先办一系列手续,当时我真懵逼了,我自己提过四五辆车,陪家人朋友公司也提过十几辆了,交了全款不给提车我真是闻所未闻,但是人家不给提我也没办法,只能回家了。然后,第二天让我交购置税,竟然给我发了一个销售个人的账户,让我把购置税打给他,我再次懵逼,我说你在系统里正常操作,到交钱那步你给我链接或者码,我直接付。回答我不可以,必须把钱给他。我没办法,只能自己在税务网站上自己交的税。第三次更奇葩,去车管所办完手续上好牌子,竟然要把绿本拿走,说公司要求扫描,我说我给你个照片(这已经仁至义尽了吧?正常情况我照片都不应该给的),他们竟然说不行,必须把原件拿走。我当时真的生气了,说肯定不能给你,我全款买的车,没有任何理由给你。他打了几个电话说那就算了。不知道现在4s店怎么这么搞笑了?是都这样了吗?还是我运气不好遇到奇葩了? 说了这么多,感谢大家耐心读完。 总结就是,车肯定是好车,喜欢就买,没啥坑。在纠结和观望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其他车型综合对比一下,想想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一款什么车。但我是觉得这个车能满足几乎所有日常的出行需求了,除非你极度不喜欢它的外观,那就没办法了。 最后祝大家早提爱车,驾驶平安。
受邀参加了懂车帝举办的“玩车自由”北京金港赛车场圈速挑战赛。借此机会第一次把X5M开下赛道,整车的赛道表现还是远超预期的,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之前下赛道都是参加官方活动用厂家的车跑赛道,一般都是A45、C63等性能轿车,本次活动本想开家里的M3去,感觉能玩的更尽兴,众多的M3、M4下赛道也让我对发动机、变速箱、刹车等赛道表现比较放心,但可能X5M车型更少见一些,所以主办方专门叮嘱我要开X5M去。这车日常驾驶的运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赛道这种极端状态我确实第一次跑,也是头一次开SUV下赛道。 活动当天一共跑了三节共30圈全左右,X5M的赛道表现让我对M-Power的调教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对于X5M的调教取向我一直评价为很AMG的M,因为它不像M追求的纯粹驾控感,整车的行走质感和转向手感都是在细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灵动,还伴有很强的厚重感,每次从M3换X5M开的时候都会纳闷这怎么会是一辆M。但在赛道上发现日常的表现都是假象,虽然依然不会像M3、M4一样有非常直接的驾驶感,但几圈下来发现日常驾驶所感受到的“舒适”感其实是X5M的全部舒适性了。换句话说,X5M骨子里还是运动的基础,而它所具备的舒适性将将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悬挂、转向、油门响应全部Sport Plus的状态下,悬挂最硬,配合主动防倾杆,弯道侧倾非常小,虽然重心很高,但高速过弯或连续弯道并不会因为重心的过分转移而影响轮胎抓地力,整车姿态非常稳定,能够感受到宽度达到前285后325的轮胎在努力咬住地面,把车身保持在应该的行驶轨迹。 转向方面,肯定不能指望这个2.6吨(实测)的大家伙像小车一样灵活,但因为悬挂的贡献,重心转移小;车身惯性小,所以车身的响应速度还是很不错的,不会有任何累赘感,和车身块头完全不符。同时平稳的车身也为中性的转向打好了基础,所以在赛道上开好X5M并不难,对于车身姿态的控制基本由悬挂和转向系统全部代办了。 动力系统方面,动力输出和换挡速度方面在日常使用就能够感受到,赛道表现也不必担心。而我一直比较关注冷却系统的散热问题,怕这么大的负重会带来很大的散热负担,一天跑下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水温机油温度毫无压力,数值与日常驾驶是一样的,看来M强化后的散热系统不是装装样子而已,可以尽情享用V8带来的动力表现。 还一个散热大户就是制动,标配的前6后单活塞的卡钳,前400mm后396mm的打孔浮动盘,赛道表现没有丝毫的热衰减,虽然我踩的也不是非常暴力,但10圈下来的表现也足以让人放心的跑了。X5M原车的刹车原本是我对这车最最不满意的地方,制动异响刺耳,刹车粉极为严重,而且制动力还不线性。一天赛道跑下来突然发现,刹车异响几乎没有了,制动力也变得非常的线性,让我喜出望外,看来日常使用这2万多公里,刹车一直就没进入过正常的工作状态。 一天下来X5M的表现绝对对的起M-Power的头衔,虽然没有性能轿车灵活放纵的驾驶感受,但这么一个大块头在赛道里飞奔又是另一番乐趣。由此有机会也想尝试下X3M在赛道中的表现如何,缺少了主动防倾功能,凭借着瘦身的车重,赛道表现会更接近M3,还是保持着X5M的味道。晚上到加油站核算了下油耗,赛道行驶70多公里,加上往返的路程,125公里加了79.28升汽油,核算下来赛道状态下基本是100L每100公里的油耗,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