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10款赛飞利 1.8L MTA

10年前的车了,基本功能够用,空间大 没得挑,特别是储物空间,变数箱刚开始开的时候需要适应,特别是倒车的时候,不踩油门真不走啊 【驾驶感受】底盘稳开起来还可以 有德系车的味道 【空间表现】 空间没的说 特别是棚顶的5个储物盒,太能装了 ,后备箱可以把第三排收起来 【续航】 还可以 【油耗】我看表现9个多 【最满意】 空间无敌 【最不满意】 变数箱我真受不了不太适应,特别是倒挡, 【维修成本】 感觉还可以 没事看看闲鱼都有件
10年前的车了,基本功能够用,空间大 没得挑,特别是储物空间,变数箱刚开始开的时候需要适应,特别是倒车的时候,不踩油门真不走啊 【驾驶感受】底盘稳开起来还可以 有德系车的味道 【空间表现】 空间没的说 特别是棚顶的5个储物盒,太能装了 ,后备箱可以把第三排收起来 【续航】 还可以 【油耗】我看表现9个多 【最满意】 空间无敌 【最不满意】 变数箱我真受不了不太适应,特别是倒挡, 【维修成本】 感觉还可以 没事看看闲鱼都有件
6个月12000公里使用反馈: 不知是我习惯了,还是车子彻底磨合开了,感觉动力响应要比新车时好了很多,越来越符合我的要求。 高速巡航120表显油耗7.6,但实际应该在8点几,城市加高速的综合油耗趋近10。可能是我踩的越来越猛了。 机械上没有出现过小毛病,使用的很顺。就是感觉车体漆面有点脆弱,已经有了一些划痕,后悔当初没贴膜。 车机我也只用蓝牙,暂时没有出现过车机问题。 =================================== 《4月9日更新》第一箱油油耗情况汇报,行驶570公里,其中高速约400公里,市内路况170公里,加油49.25升,平均油耗百公里8.64升,我这边92号每升油6.6元,折合每公里5毛7。 时速120时,显示转速为2.2千转~2.4千转。没有出现个别网友说的方向盘抖动的情况,加速依然平顺。噪音不算太大,可以接受,听着音乐可以忽略风噪和胎噪。 结论:表显油耗不准,表显油耗只有7.2?。NVH做的还不错。 ~~~~~~~~~~~~~~~~~~~~~~~~~~~ 清明假期看车,4月6日提车,选的蓝色+米色内饰,没有折扣,裸车11.68,落地13万出头,送个行车记录仪(没有存储卡)和太阳膜(需要提前三天预约第三方贴膜店)。从此加入五菱神教? 截止4月7日,开了一百多公里城市路段,表显平均油耗7.1。时间较短,所以先做个主观短期感受的分享吧,有不全面或者偏颇的地方,各位车友多多原谅。 首先说说优点吧: 虽然是不贵的车,但是在街上回头率还是挺高的,很多人会围观,问价格,当得知是十一万左右的车,都说挺值的,从侧面说明,这车从肉眼可见的范围来看,还是给人不错的印象。 第二排空间是真的大,提车第二天就开着去接待客人,客人坐第二排,都夸这车坐着宽敞舒适。第三排在收起和展开时的空间都非常优秀。 驾驶感受上,我个人感觉还是很平顺的,这种平顺又不是那种特别软弱无力的感觉,60~80km加速响应还是很快的(80~120km的动力表现还没来得及感受)。驾乘的感觉非常贴合这款车MPV的定位,以舒适为主。 方向盘在低速时轻盈,高速时变沉,我看有的车友吐槽说高速时方向盘太沉了,我个人并没有这种感觉,可能是我之前开的车方向盘助力都很沉吧,而且我个人觉的较沉的方向盘在高速时感觉更有安全感和稳定性(以前开过斯柯达速派低配版,时速120时方向盘还灵活的乱摆,让我感觉把不住方向,一路紧紧张张的)。 360环影和雷达配合的很好,低速行驶时,当车边有靠的很近的人或物,都会自动启动,并提醒驾驶者注意。我觉得很贴心。 车内自带的音响系统我觉得够用了,可能我是木耳,也听不出好坏音响的什么差别。 车里带有线连手机功能,可以直接调用手机的地图导航软件,或者手机投屏,可以在中控屏使用手机里所有软件,看个电影什么的,挺美。 锁车时,未关闭的窗户会自动关闭,并翻折后视镜。 下面说说我主观感受到的不足之处: 第一个槽点,起步挂D挡的响应迟滞时间太长,至少一秒多,感觉就像变速箱对自己的业务不熟悉,需要好久才能找到一档的位置似的,这一点让我很不适应。所以我等红灯时,都要提前挂好D挡等着绿灯亮,才不至于被后面的车滴滴。 第二个槽点,前排没有12伏插座!!点烟器插座藏在扶手箱里!!藏扶手箱里也就算了,但是扶手箱的盖子没有线槽缺口!!不知道是哪个反人类的设计师搞出这一套蜜汁操作。中控明显有充足的位置,开个点烟器插座有这么难么?早知道第三排后备箱你都留了12伏插座的!搞得我车充不知道该往哪儿插?。 第三个槽点,液晶仪表盘空间利用率较差,而且转速和时速只能显示数字,没有模拟表盘,一开始让我很不适应。里程记录有A、B两个,但是里程记录B没有油耗显示,看平均油耗只能看里程A,一旦里程A清零,就啥油耗信息都没有了。 第四个槽点,新车车内异味真的大!晴天一晒,进车呛死。这几天开车床透透看。如果后续有改善,我再回来更新。 第五个槽点,第三排座椅打开后,为了保证第三排能正常坐人,将会牺牲第二排大部分空间,造成结果就是,后两排都挺挤的。而且进出第三排都挺麻烦,通过空间较小。所以平时还是尽量4人出行吧。 总而言之,凯捷这个车作为家用大四座MPV,在这个价位,还是很实用的,后备箱的大空间还能装点货,可以说是家用办公两相宜,不过追求加速推背感和驾驶刺激感的朋友就不用考虑了,这个车能把你的脾气都磨没了。 以上就是我提车2天一百多公里的初步主观用车体验,后续开一段时间后,我再继续补充用车感受和优缺点。写的不好,大家多多担待。
传祺M6 PRO是现款传祺M6的中期改款车型,新车刚上市不久,我找厂家借来了试驾车,版本是2021款 PRO 270T 自动尊贵版,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 1、外观变化 传祺M6 PRO算是中期改款车型,外观方面进行了调整升级。主要变化集中在前脸,使用了更大面积的中网格栅造型,取消了之前横条镀铬的中网,改成两边竖向设计镀铬,为硕大的中网增添了几分时尚气息,同时将日行灯也嵌入格栅内部,豪华感有所提升。最后,坦白说,整体前脸造型,给我感觉,很像丰田“埃尔法”。 2、内饰设计 传祺M6 PRO内饰走的是科技简约路线,原中低配7英寸机械仪表+8寸中控屏升级为7寸液晶仪表+10.25英寸中控屏,并且全系标配。它的液晶仪表盘和中央触控屏幕几乎是无缝衔接,在造型上融为了一体。同时,中央触控屏偏向驾驶者一侧,便于驾驶者的操作,并且支持华为车载系统Hicar互联系统,支持手机互联等功能。实际操作体验,还是很容易上手。 3、安全、科技配置丰富 我们试驾的车型是2021款 PRO 270T 自动尊贵版,该版本配置丰富,搭载了FCW前方碰撞预警辅助、AEB自动紧急制动辅助、AEB-P行人识别及保护、ACC自适应巡航辅助、LDW车道偏离预警辅助、LKA车道保持辅助、TJA交通拥堵辅助、ICA集成式巡航辅助、HMA智能远光灯辅助、TSR交通标识识别辅助车道辅助、自适应巡航等10项全方位L2智驾辅助系统科技配置的加入,综合实力提高很多。开起来,有这些辅助功能,感觉很安心。 4、空间表现 传祺M6 PRO采用2+2+3的7座布局,其拥有1837mm的车宽和1730mm的高度,轴距更是达到了2810mm,在实际体验中,前排空间无论是头部空间还是横向的乘坐空间,都十分宽敞。我身高175cm,体重135斤,坐到第二排的时候,头部空间还有两拳多,当后排不坐人的情况下,第二排腿部空间可以翘二郎腿。第三排空间表现就不如人意了,只能算将就一下,还算可以吧。另外一点,需要吐槽,试驾车型为顶配车型,却只有主驾驶位采用了电动调节座椅,副驾驶席依然要用手动调节。坦白说,这一点不厚道。 5、动力参数 动力方面,传祺M6 PRO搭载了1.5T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124Kw,最大扭矩高达265N•m;传动方面, 与之匹配的是7WDCT变速器。很多消费者可能会有疑问:传祺M6 PRO配备的1.5T发动机够用吗?是否小马拉大车?当我深度体验传祺M6 PRO之后,真心想说,这套动力总成算是够用的,但也只是够用,不会给你激烈加速体验感,我建议你去试驾一下就明白了。 6、试驾感受 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不会有任何乏力的感觉,在加速时还能提供一些轻快感。其搭载的7WDCT变速器在降挡、升挡方面均较为平顺。方向盘大小适中,转向力度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调节的,如果是默认的情况下,运动模式会比较偏沉,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还有就是方向盘转动的时候,车头也是很“乐意”地跟着转动,整个转向系统表现相当默契。 7、隔音和油耗 在NVH静音性能方面,中低速时的噪音控制得很不错,无论是发动机还是环境噪音都能较好地隔绝,但高速时,风噪和胎噪会是主要的噪音源。更难得的是,面对这样一台7座MPV,很多人以为车大油耗也不低,但我试驾两天下来,传祺M6 PRO百公里7.8L,油耗不算高,我完全能够接受。
【驾驶感受】动力方面,宋MAX车系如今仅保留宋MAX DM-i,即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一种动力单元,传统的燃油版在今年3月停产后彻底告别市场。这套DM-i系统由热效率43.04%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组成。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1kW,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45kW,工信部综合油耗为0.9L/100km。DM-i的设计目标是以电驱动为主,发动机高效充电,适时辅助驱动,全工况超高效率。而宋MAX DM-i更偏向于家庭用车的特性,意味着会大面积覆盖短途代步需求和中长途旅行,短途用电与中长途的低油耗就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相比传统PHEV车型长途油耗较高的情况就更有经济性优势。我试驾宋MAX DM-i时把“EV/HEV”的动力模式和“ECO、普通、运动”的驾驶模式都试了一遍。纯电模式下就不说了,安静得已经让我不认识印象中的“宋MAX”了,给人一种轻快而安静的感觉。要注意的是,DM-i系统对成本的平衡恰到好处——如果单纯是15万元价格的纯电动车,各方面都是比较入门的水平,在包括驾乘品质在内的各方面是很难做出宋MAX DM-i这种高级感的。HEV模式我分别试了两台试驾车,一台是电池有50%电量,一台是电池有20%电量。这两台车在切换HEV模式后都会迅速启动发动机,但感知是轻微的,发动机运转在一个低转速及中低转速区间里,噪音很小,震动几乎无法察觉。大脚油门跺下的时候,主要是电力迅速把车推出去,力度十足且易于精准掌控。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并不会立刻拉高转速,而是匀速地提高转速,对平顺感没有影响,也没有很大的噪音。这个感觉比普通的PHEV车型、尤其是常见的那些电池电机和发动机规格都不高(通常10多万元)的PHEV车型高级了一大截。试完几个模式后,你可能会和我一样默念“DM-i真香”。这次试驾也能感知到比亚迪在油门、刹车、方向盘等传统汽车调校层面方面的进步。油门和刹车的表现都很成熟,脚感优质,动力控制精准,没有任何突兀。但这是15万级车型应该呈现的水平,它终于合格了——我的意思是,我之前试驾比亚迪燃油车时真的从来都没有十分满意过,尤其是秦燃油版的转向让我印象深刻。不过细腻度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宋MAX DM-i的方向盘在ECO和普通模式下,给了比较大的初段虚位,轻幅度的拧动不会让车体有较大的横向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家用倾向性,但我觉得普通模式下这个虚位如果能再小一点点的话会更好;运动模式时虚位明显变小,转向会随方向盘的控制更快更及时,是更符合驾驶者预期的表现。底盘方面,宋MAX DM-i相比它在燃油车时代并没有鲜明的提升,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相较于它动力系统的优异表现,底盘表现就是合格的绿叶了。这里,底盘也要“感谢”宋MAX DM-i的动力系统没有采用大功率电机或四驱,加速是轻快迅捷而不是粗暴猛烈那种,所以就没有给底盘等其它系统带来太大的压力,整车还是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均衡感。
体验了一周嘉际白金款,有9点感受分享给大家: 1/嘉际白金款相当于是2018年发布以来,最大的一次中期改款。从外面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有二个,一是进气格栅变成了最新的竖条造型,二是新增了克莱因蓝的配色,比之前玻利维亚蓝要深一些(放一张新老款对比图片,可以感受下); 2/内饰最大的变化是颜色,白金款的三个配置都是叫做匠心棕的配色。其次就是座椅和门板,增加了折扇纹理的造型,都是为了更显高级一些; 3/座椅布局,三个配置标配都是222布局,只有低配可以选装232。六座布局挺好的,第二排坐2个人,比挤3个人舒服很多; 4/至于其他新款带来的变化则不是那么明显了,比如新增全民K歌、主驾座椅记忆/腰部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增加通风加热等等,按官方说法有多达37处升级呢; 5/空间方面还是那个嘉际,大四座很好用,后备厢很大,二排空间也不错。第三排坐人的话,还是稍微有一点小板凳现象。而且第三排打开时,后备厢空间确实不太大。这些都是改款很难提升的,毕竟尺寸在这里; 6/ 噪音的整体表现令人满意。发动机没有特别吵闹的感觉,底盘上来的噪音也不大; 7/悬挂对细碎颠簸的过滤不是很彻底,各种细碎的震动颠簸可以传递到屁股上,对舒适性会有一些影响。不过整个底盘还是比较扎实的,侧向支撑也不错,高速开下来也是很稳的; 8/整辆车,开起来都是很轻松易上手的类型,转向力度有三挡调节,可以很轻。7速湿式双离合几乎感觉不到顿挫,日常开其实挺舒服; 9/有个小细节,关于安全气囊的。嘉际应该是有着同级最多的8气囊(6安全气囊+2安全气帘),但是只限顶配,非顶配只有4气囊。所以更看重安全的话,更建议直接选顶配。 如果觉得这些内容对你还有一丝丝帮助,记得点赞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