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竞争激烈的豪华 SUV 市场,奔驰 GLC 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中坚力量,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和成熟的技术积累,长期占据消费者的购车清单前列。而问界 M9 2025 款作为科技豪华的新锐代表,以华为的技术赋能和创新设计,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当传统豪华遇上科技新贵,这两款车究竟谁能更胜一筹?本文将从外观设计、内饰座舱、动力操控、空间表现、安全配置以及智能驾驶等多个维度,对奔驰 GLC 和问界 M9 2025 款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对比评测,为消费者购车提供详尽的参考。

奔驰 GLC 的外观设计延续了奔驰家族一贯的优雅与稳重,盾形中网搭配标志性的三叉星徽车标,彰显出豪华品牌的独特气质。镀铬饰条巧妙地融入车身线条,勾勒出精致的轮廓,流畅的腰线从车头延伸至车尾,赋予整车动感的姿态。然而,多年来相对稳定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在带来熟悉感的同时,也难免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问界 M9 2025 款的外观设计则以 “鲲鹏之志” 为灵感,大胆突破传统,展现出强烈的未来感与科技感。其 5230mm 的车长和 1999mm 的车宽,使整车在气势上就远超奔驰 GLC,全尺寸车身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十分震撼。天际线双色车身设计极具创意,将车身色调一分为二,不仅打破了传统车身颜色的单调感,还巧妙地分割了视觉重心,让整车看起来更加修长且富有层次感。鲲鹏展翼前脸是问界 M9 外观设计的一大亮点,智能交互矩阵灯集成了百万像素大灯 HUAWEI XPIXEL、ADB 自适应远光、AFS 随动转向等先进技术,在夜间行驶时,不仅能够提供出色的照明效果,还能根据对向车辆情况自动规避眩光,保障行车安全。

同时,这些智能大灯还具备交互功能,仿佛赋予了车辆 “表情”,使车辆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与外界进行沟通的伙伴。车侧的游鲲之体设计,光塑曲面简洁纯粹,在实现 0.29Cd 超低风阻的同时,兼具美观与实用。新增的智能迎宾踏板能够自动检测障碍物高度并调节行程,为商务人士上下车提供了更加贴心、便捷的体验,这一细节设计充分体现了问界 M9 在人性化方面的考量。

进入车内,奔驰 GLC 的内饰依然保持着奔驰品牌一贯的高水准,双联屏布局与圆形空调出风口的组合,经典且精致。中控台采用大量软性材质包裹,搭配精致的缝线工艺,触感与视觉效果都十分出色。然而,MBUX 系统的触控板操作在行车过程中略显繁琐,需要驾驶者分散一定的注意力去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后排仅配备 8 英寸中央扶手屏,功能也主要局限于影音调节,对于追求多样化功能体验的消费者来说,略显单一。


界 M9 打造 “移动商务会客厅”,32 英寸激光投影巨幕支持 1080P 高清显示,隐藏式光机设计为第三排保留 950mm 头部空间,商务洽谈时可秒变会议室。后排 MagLink Mini 磁吸控制屏支持横竖屏切换,兼具座椅调节与娱乐功能。全系标配 Nappa 真皮舒云座椅,二排零重力座椅支持 16 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功能,配合 255mm 超宽扶手(集成无线充电与冷热杯托)。实测 120km/h 时速下,M9 车内噪音 60.8dB,优于 GLC 的 62.3dB。

问界 M9 2025 款在动力系统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增程版车型凭借 1.5T 增程器 44.8% 的超高热效率与 52kWh 的电池包,实现了 CLTC 纯电续航 290km、满油满电 1474km 的超长续航里程,亏电油耗仅为 6.9L/100km。这意味着,驾驶问界 M9 增程版进行长途商务出行,如从北京到上海的 1200km 旅程,无需中途补能,相比之下,奔驰 GLC 至少需要两次加油,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出行的便利性。纯电版车型搭载 800V 高压电池平台,CLTC 续航可达 630km,至高充电功率 320kW,充电 5 分钟,续航就能增加 150km,补能速度极快,非常契合商务人士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

在操控体验上,问界 M9 更是实现了颠覆性的突破。华为途灵智能底盘的舒适制动模式,通过电机精准反拖,能够将刹车点头幅度控制在 3° 以内,而奔驰 GLC 采用的传统液压制动,其俯仰角为 6°,相比之下,问界 M9 后排乘客晕车的概率降低了 60%,极大地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猫头鹰转向技术让车身长度达 5.2 米的问界 M9 实现了 5.8 米的转弯半径,比奔驰 GLC 的 6.2 米更灵活,在城市狭窄街道或停车场等复杂环境中,驾驶问界 M9 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操控车辆,告别了传统大车的笨重感。此外,问界 M9 的自适应空气悬架每秒可进行 100 次调节阻尼,在通过减速带时,车身垂直振动幅度仅 15mm,而奔驰 GLC 的传统螺旋弹簧悬架振动幅度达 28mm,问界 M9 这种出色的滤震表现,让乘客仿佛感觉不到减速带的存在,充分展现了科技豪华在操控性能上的核心竞争力。


奔驰 GLC 采用 5 座布局,其后备箱容积为 550L,虽然能够容纳 3 个 28 英寸行李箱,但第三排空间非常有限,仅能作为应急使用。对于身高 175cm 的乘客来说,入座第三排后,膝部空间仅剩 3 指,长时间乘坐会感到十分局促和不适。此外,奔驰 GLC 的空间布局相对固定,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场景需求。
问界 M9 大五座版车内有效空间达 3500mm,二排零重力座椅可 160° 半躺;六座版采用 MPV 级纯平地板,三排腿部空间 850mm。支持 3 - 6 座自由切换,二排座椅 180° 旋转可组成移动会议室。后备箱常规容积 638L,二排放倒后达 1105L,前排与二排可连成双人床,兼顾商务与家庭场景。

奔驰 GLC 在中保研测试获全 G 评级,车身结构扎实,但主动安全依赖博世 ESP 等传统系统,面对复杂路况应对能力有限,主动安全上具备L级的辅助驾驶,具有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常见的功能。
问界 M9 的玄武车身铝合金占比 80%,关键部位采用 2000MPa 热成型钢,抗扭刚度 31000N・m/° 优于 GLC。电池具备 166Wh/kg 高能量密度,通过 150 项严苛测试,实现热失控不蔓延。

主动安全能力更是先进一代,全向立体融合感知系统 36 个感知硬件,全场景全天候感知动静态目标;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识别盲区障碍物,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应对恶劣天气;全域冗余安全设计双供电网络;自主规避事故,融合感知系统监测多向风险,同步触发 AEB 和 eAES,破解前后夹击困局;关怀监测锁车后自动检测座舱生命体,开启空调并告警,细节之处尽显。
对比传统 SUV 主动安全配置的滞后,问界 M9 以全维度的安全配置,为商务人士和家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守护,让每一次出行都能安心无忧。

在智能驾驶方面,问界 M9 2025 款展现出华为在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让传统商务豪华 SUV 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相形见绌。
HUAWEI ADS 3.3 具备自主学习进化能力,无需预先学习记忆路线,首次启动即可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智驾,园区闸机、环岛、收费站自主通行,抵达后自主漫游找车位,2025 年 Q3 全系升级 HUAWEI ADS 4,开启智驾新革命。192 线激光雷达,可探测距离 250 米,点频 184 万点 / 秒,精准探测快速响应。
智驾功能丰富多样,Cut-in 自主鸣笛提醒加塞车辆,退出主动反馈收集用户意见,风险场景自适应远光灯切换,连续颠簸路面自动降速,拥堵场景类人化驾控,提升通行效率与舒适性。泊车能力更是一绝,泊车代驾 VPD 升级,支持跨楼层智慧泊车、跨城车位到车位,可见即可泊,跨路沿车位平稳入位,障碍物占用车位挪开即停,少有的泊车代驾,下车即走,省时省心。

相比之下,奔驰 GLC 的 P2 级驾驶辅助包含 ACC 与车道居中,但需频繁接管方向盘,弯道行驶易偏离,复杂路况下可靠性不足。

总结

通过对奔驰 GLC 和问界 M9 2025 款在外观设计、内饰座舱、动力操控、空间表现、安全配置以及智能驾驶等多个维度的详细对比评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款车各有优势,适合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奔驰 GLC 作为传统豪华品牌的代表,拥有深厚的品牌底蕴和成熟的技术体系,其外观设计优雅稳重,内饰精致,动力系统成熟可靠,对于那些追求传统豪华品牌质感,注重车辆稳定性和品牌知名度,且购车预算相对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奔驰 GLC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问界 M9 2025 款则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在外观设计上大胆创新,展现出强烈的未来感;内饰座舱充满科技与人性化设计,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舒适体验;动力系统高效节能,操控性能出色;空间布局灵活多变,满足全场景出行需求;安全配置全维度守护,智能驾驶更是处于行业前列水平。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极致科技体验,注重车辆的智能化和舒适性,日常行驶里程较长且对加油便利性没有强需求,同时预算相对充足的消费者,问界 M9 2025 款无疑是更值得购买的车型。
总之,在奔驰 GLC 和问界 M9 2025 款之间的选择,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和偏好。希望本文的评测内容能够为广大消费者在购车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大家选购到适合自己的豪华 SUV。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