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你有没有想过,一辆车的颜值能否直接影响它的销量?小米 SU7 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外观设计一推出便引起了热议,甚至被誉为“高颜值电动轿跑”。而小米将手机上的创新理念带入汽车设计中,真的是个聪明的策略,想知道更多关于它如何赢得市场的秘密?继续往下看!
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与市场反应
如果一辆车的外观设计能够让消费者一见倾心,那么它在市场上的反应一定不会差。
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就非常好,属于一见倾心的那种。
其实小米 SU7 的颜值高低就是大家购车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了。
不过在这方面小米也是有套路的,雷军之前就说过“我们在汽车上面不做创新,主要把手机上的创新带到汽车上”。所以小米 SU7 的外观设计和 interior 其实是可以和手机进行联动的。
也正是因为小米在营销方面的经验丰富,所以能够把流量转化为销量。
而且消费者喜欢的东西,小米也基本都给安排上了。
小米汽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然近期小米汽车也遭遇了一些问题。
前不久小米汽车发生了让人不安的车祸,受伤的还是一名女员工。

虽然小米汽车第一时间就处理了此事,但是这件事情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影响还是很大。
甚至雷军都没想到,会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不过无论如何,小米 SU7 作为一款纯电轿跑,颜值和智能化配置都非常到位,且价格也不贵,上市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大家对它的期待值非常高,销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智能电动车的竞争格局与市场趋势
有人预测,如果没有意外发生,SU7 月销量将达到至少2万台。
原因很简单,它在“颜值即正义”的消费趋势中具有优势。
质量差距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已不再显著,消费者更多的是看品牌、设计、智能化、用户体验以及情绪价值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小米汽车所擅长的。
当然小米汽车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有人批评他们的产品缺乏自主创新,把手机上的东西简单移植到汽车上就是所谓的创新。而且 SU7 Ultra 的风道问题还被指责为“伪创新”,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比亚迪与小米在汽车市场中的定位
其实不管外界怎么批评,小米汽车未来在市场上的表现应该不会差。

就连雷军都说 SU7 定位在 A 级轿车,价格在 20 万左右,是一款高性价比的电动轿跑。要知道之前我们对 A 级轿车的定义一般是 BBA 旗下的车型。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智能化电动车进入快车道之后,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的置换周期也逐渐缩短。
大家普遍都能接受 3 年左右的时间,期间如果有特别喜欢的车型还会缩短这个周期。
所以在汽车市场上“高颜值”与“情绪价值”就成为了杀手锏,而这两点恰好是小米汽车所具备的。
除了不贵的售价之外,小米汽车还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营造出强烈的情绪价值。
比如大家熟悉的小米手机粉丝文化,其实也被延伸到了汽车上。雷军也经常和车主们一起互动,这在其他品牌中并不多见。
不过随着小米 SU7 的上市,未来它在市场上的表现会非常好。预计月销量至少 2 万台,因为它符合现在所有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智能化、高颜值、低价格。
而这也是目前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
未来汽车市场的走向与消费者期望
显然现代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安全等硬件方面的问题了,他们更期待的是智能化、高颜值、情绪价值等方面的体验。
而且产品迭代速度这么快,根本就没时间去体验质量的变化,所以汽车市场竞争已经从质量转向了“颜值”和“情绪价值”了。
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的汉 L 不能够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标杆车型了。虽然它具备很多创新技术,比如 5 分钟充电 400 公里和百公里加速 2 秒,但是它的销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有人说比亚迪汉 L 的短板是价格,其实并不是,因为它的价格已经处于同级别车型中的最低水平了。它的短板在于设计,没有突破性,也没有吸引力。
当然没有吸引力可能也是因为它的价格太便宜了,让消费者觉得它不值。而且比亚迪在营销方面还不如小米汽车,所以一直没能打造出强烈的品牌效应。
结语
小米 SU7 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和价格,更在于它抓住了消费者对智能化和情感价值的需求。我觉得小米在汽车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但也希望它能在创新上多下点功夫。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点个赞支持一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