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有个大新闻:捷豹路虎在中国亏了1.35亿,结果转头就宣布要搞"中国设计+国产平台"。这操作简直像极了那些在奢侈品店门口排队,结果发现打折区才是归宿的土豪——面子还是要的,但钱包实在撑不住了啊!
说实话,捷豹路虎这波操作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想想看,现在满大街跑的BBA(奔驰、宝马、奥迪)都快成"街车"了,连保时捷都在中国建厂,这些外国豪车品牌要是不赶紧放下身段讨好中国消费者,那真是连汤都喝不上了。但问题来了:一个以"英国贵族血统"自居的品牌,突然说要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这到底是真心实意的转型,还是被销量逼急了的临时抱佛脚?
我们先来看看捷豹路虎的处境。去年亏了1.35亿,听起来好像不少,但比起某些新能源车企动辄几十亿的亏损,这数字其实还算体面。可问题是,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你说它豪华吧,比不过保时捷;你说它亲民吧,价格又吊打BBA;你说它越野强吧,现在城市SUV才是主流。这不就尴尬了吗?就像参加同学会,既不是混得最好的那个,也不是混得最差的,结果谁都记不住你。
所以这次"中国设计+国产平台"的转型,说白了就是在赌中国消费者的"面子心理"。你想啊,同样是花50万买车,如果告诉你这车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的钱花得更值了?这招其实雷克萨斯早就玩过了,只不过人家是日本品牌,本来就没啥历史包袱。但捷豹路虎可是顶着"英国女王座驾"的光环,现在突然说要为中国消费者改头换面,难免让人怀疑:这是要放弃自己的贵族人设了吗?
不过话说回来,这可能是捷豹路虎最聪明的一步棋。看看隔壁的凯迪拉克,国产化之后销量直接起飞;再看看林肯,国产后价格亲民了,口碑反而更好了。中国市场就是这么神奇——你可以端着架子卖得贵,但前提是得让消费者觉得这钱花得值。捷豹路虎要是真能放下身段,把那些华而不实的配置换成中国人真正喜欢的超大屏、真皮座椅和星空顶,说不定还真能逆袭。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一个英国汽车品牌为中国市场改变DNA,是自降身价还是明智之举?如果你是捷豹路虎的老总,你会怎么讨好中国消费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毒舌"建议,说不定你的点子比他们市场部的策划还管用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