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高阶驾驶培训是"教育车主",还是小米汽车向现实"低了头"?

    小宋杂谈头像小宋杂谈头像
    小宋杂谈05-23


    最近,小米汽车圈又起波澜!先是因 SU7 加速性能问题引发热议,紧接着又推出高阶驾驶培训,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门道?

    高阶驾驶培训:为车主赋能?

    5 月 22 日,小米精英驾驶推出 “高阶驾驶培训” 项目,面向首批 10000 名小米汽车车主免费开放(原价 1999 元 ),5 月 27 日在小米汽车 APP 开启报名。


    培训内容丰富,涵盖加速 / 制动 / 紧急变线练习、绕桩练习、低附着路面驾驶练习,还有金卡纳练习。通过这些,车主能深度感受车辆动力、重心转移和极限状态下的响应,全面提升驾驶操控能力。从理论到实践,帮助驾驶者在各种路况下更自信、安全地驾驶。这看似是小米为提升车主驾驶技能、增强用户体验的贴心之举,能让车主更好驾驭车辆,挖掘车辆性能潜力,也为品牌形象添砖加瓦。

    SU7 限速风波:无奈的妥协?

    此前,小米 SU7 Ultra 因超强动力备受关注,1548 匹马力、1.98 秒零百加速,参数十分亮眼。但也因动力过强引发多起事故,引起社会热议。小米曾在 5 月 1 日前后,向小部分用户推送 OTA 升级,增加 “圈速考核解锁马力” 新规,限制弹射模式 ,后因车主质疑 “付费性能遭阉割” 且未征询意见,于 5 月 2 日停止推送。这一事件反映出小米在车辆性能与安全之间艰难平衡。超强动力是卖点,却带来安全隐患,限速之举虽被部分人认为是向现实低头,却是保障公共安全的无奈尝试。

    背后的深层思考

    小米推出高阶驾驶培训,或许是从驾驶人员的角度降低人员操作问题风险,提升车主驾驶能力,减少因驾驶水平不足引发的事故。而 OTA 限速则是短期内降低风险的手段。这一系列操作,既体现小米对车辆性能把控的纠结,也反映出智能汽车时代厂商在用户权益、驾驶安全、产品性能间权衡的困境。对车主而言,驾驶培训能提升技能;但限速也可能让追求极致性能体验的用户不满。对行业来说,小米的做法或为其他车企提供参考,探索如何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满足用户对高性能的追求。

    小米这一连串动作,到底是在认真教育车主提升驾驶水平,还是在强大的现实压力下无奈低头?你怎么看?快来评论区聊聊!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