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奔驰崩塌了?关闭100家4S店?豪车“遮羞布”被撕碎?

    “百年豪华品牌奔驰,竟要一夜之间砍掉百家4S店?”近日,一则“奔驰计划于2025年关闭超100家经销商”的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圈引发轩然大波。曾经凭借疯狂扩张4S店“称霸”中国市场的奔驰,缘何突然选择“断臂求生”?


    据奔驰内部人士透露,2025年奔驰计划关闭国内超100家4S店,此举旨在应对销量暴跌以及新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7.3%,电动车销量更是暴跌23.1%。而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再度下滑10%(此处原“10%78”应为数据录入错误,推测为10%)。在这关店潮背后,是经销商资金链断裂与主机厂压库存形成的恶性循环。例如,宝利德集团旗下的多家奔驰门店突然关闭,众多车主购买的延保、保养套餐,因“非原厂服务”无法跨店使用,陷入维权无门的困境。

    曾经在华疯狂扩张、风光无限的奔驰,为何突然陷入这般“断臂求生”的境地?是销量彻底崩塌,还是新能源转型彻底失败?车主的权益又该由谁来保障?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与变局?

    从巅峰到谷底的跌落

    2012年,奔驰在华的4S店数量尚不足50家,年销量也不到20万辆。然而,凭借激进的扩张策略,到2023年,其经销商数量突破700家,年销量更是达到76.5万辆的历史峰值。但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在2024年戛然而止。2024年全年销量下滑至71.4万辆,2025年第一季度更是同比暴跌10%,仅交付15.28万辆。更为严峻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奔驰全球净利润同比暴跌43%,毛利率从9%降至7.3%。

    核心车型的表现堪称一场灾难:C级和E级销量同比下滑15%,新能源车销量暴跌10%,旗舰电动车EQS的销量甚至不敌蔚来ET7。为挽救颓势,奔驰不得不祭出降价大招,但2024年单车促销成本上涨30%,却未能阻止销量下滑,反而导致二手车残值率暴跌至42%。

    渠道困局:700家店的“甜蜜负担”

    过度扩张的经销商网络,如今已成为奔驰沉重的负担。700家4S店如同700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然而销量却无法满足其需求。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奔驰难以有效控制价格,部分车型终端优惠幅度超过15%,严重损害了品牌价值。

    更糟糕的是,部分经销商集团陷入了经营危机。例如,2025年3月,宝利德集团旗下的13家奔驰4S店集中关停,涉及上海、杭州、长兴等地的数百位车主的保养、延保权益。车主们面临“保养要跨省去嘉兴”的尴尬局面,维权群人数迅速突破500人。奔驰官方虽表示“原厂服务可转移至其他门店”,但第三方服务合同却成了棘手难题,车主只能自行承担损失。

    面对巨大的财务压力,奔驰已启动全面降本措施。2025年2月,奔驰中国完成第一轮裁员,裁员比例约15%,销售体系成为重灾区。与此同时,经销商网络的优化也在同步推进。奔驰希望通过关闭低效能门店、合并网点的方式,减少内部竞争,稳定市场价格体系。

    然而,这一策略并非一帆风顺。例如,上海宝利德旗下的13家奔驰4S店因授权终止而全部关停,导致部分车主陷入“跨城保养”的尴尬境地。尽管奔驰承诺保障消费者权益,但如何在渠道调整与客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奔驰并非没有努力过。2024年,它投入百亿欧元研发纯电平台MB.EA,但首款车型EQE月销不足千辆,车主纷纷吐槽“续航虚标、智能系统卡顿”。

    反观国产对手:

    蔚来ET7:凭借换电技术和优质的用户服务抢占市场,2024年销量是EQE的5倍;

    小米SU7:作为20万级的智能轿跑,上市首月订单便突破10万;

    华为问界:更是改写了“百万豪车”的定义,上海、长沙的一些奔驰4S店甚至直接转投华为。

    奔驰的“致命伤”:

    智能化掉队:MB.OS系统研发进度滞后,OTA升级频率仅为国产新势力的1/3;

    定价策略失误:EQ系列起售价超50万,却采用成本仅15万的油改电平台,消费者直呼“割韭菜”。

    奔驰的困境,也反映了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如何在价格战、新能源转型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之间找到平衡?对此,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未来两年将持续采取措施,让公司“更快、更精简、更强大”。但奔驰能否真正实现“断臂重生”,仍需时间来检验。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