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程式是多此一举”的争论,实则源于对技术内核的片面解读。增程式汽车凭借“油电转换”的能源桥梁,在特定情境下实现了效率与便捷性的双重飞跃,其内涵远超表面看似“画蛇添足”的误解。
一、能量流转奥秘:表面冗余,实则精妙
增程式汽车的核心机制是“燃油发电,电力驱动”,常被诟病“油转电再驱动”不及燃油车直驱高效。但这一看法忽视了两大要点:
1.热效率飞跃: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热效率大多徘徊在35%-40%,且高效区间狭窄。而增程器(高效能发电机)能持续运行在最佳热效率区间(40%-43%),发电效能稳定。以理想L9的1.5T增程器为例,其热效率高达40.5%,发电效率较燃油车发动机提升约20%。
2.能量运用优化:燃油车在市区拥堵路况下,发动机频繁启停,实际热效率跌落至20%以下。而增程式汽车在市区可纯电行驶(百公里电耗仅20度,成本约10元),高速或电量不足时由增程器发电,能量运用效率提升超30%。
数据实证:问界M5(图片|配置|询价)在电量不足情况下的油耗为6.4L/100km,低于同尺寸燃油SUV(普遍8-10L),且90%的市区行驶无需启动增程器。

二、场景适应性:续航焦虑的“完美答案”
1.纯电车型的续航局限:
当前纯电动车高速行驶时续航普遍缩水至70%,且充电桩布局不均。增程式车型(如深蓝SL03)拥有200km纯电续航,满足日常通勤需求;长途行驶时加油补能,5分钟即可恢复大部分电量。
2.燃油车的效率瓶颈:
传统燃油车在高原、低温等环境下动力衰减显著,超过30%。而增程式汽车采用电机直驱,动力输出不受海拔、气温影响,且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表现更佳。
典型案例:理想ONE用户调研显示,85%的车主日均行驶里程低于100km,纯电模式使用率超过90%,全年燃油消耗仅为同级别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三、技术革新:从临时方案到长远规划
1.增程器专业化:
华为DriveONE增程系统通过深度集成(发电机与电驱系统直接连接),降低能量传递损耗5%,热效率提升至42%。
2.能源形式拓展:
广汽氢能增程式车型(如AION LX Fuel Cell)采用氢燃料电池替代燃油增程器,实现零排放,续航里程超过1000km。
3.智能控制升级:
基于导航的智能增程系统(如岚图FREE)能预判路况,自动调整油电模式,进一步降低馈电油耗15%。

四、用户价值:兼顾效率与体验的优选
成本效益:免征购置税、免摇号(上海绿牌价值高达9万元)、保养成本低(无变速箱);
体验升级:电驱带来的平顺性、静谧性以及加速响应远超燃油车;
政策契合:在充电设施尚不完善的地区,有效规避“充电难”问题。
争议辨析:
“为何不直接发展插电混动?”:插电混动结构复杂(包含发动机、变速箱、电机),成本高且故障率相对较高。增程式结构简单,可靠性更佳;
“馈电油耗是否过高?”:早期增程式车型(如理想ONE)馈电油耗较高,但新一代技术(如问界M7)已将馈电油耗降至6-7L,与混动车型差距逐渐缩小。
结语:技术路径的“场景合理性”
增程式汽车绝非“无用之功”,而是基于当前充电设施、电池技术以及用户习惯的现实选择。它通过“油电转换”的方式,实现了纯电驾驶体验与无忧续航的完美结合。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增程式汽车或将成为能源转型时期的“桥梁”,甚至向氢能、氨能等新型能源形态进化。对于消费者而言,脱离实际使用场景来评判技术优劣,才是真正的“多此一举”。
评论·0